宁静怼人,向来舒适。
把丫头文学怼到怀疑人生,只是常规操作。
丫头文学里油腻大叔总爱说:丫头,我真想狠狠把你给办了。
宁静回怼:滚一边吧,这种男的好恶心哦。
若是宁静碰上王思聪语录,只需这一句,招招毙命。
谈恋爱要“舔狗”还是赢,思聪倒不妨跟静姐多学学。
最近一期《怦然心动的20岁》,主题刚好就是“感情中,主动一方就输了吗”?
宁静的态度飒爽、干脆:
未必输,爱情就是一场博弈,主动权在你手上才是王道。
听姐的,别太上头。
这些年鲜少拍戏的宁静,跑到综艺里教年轻人谈恋爱,仍是王者段位。
易立竞曾问她,“你觉得自己现在是几线艺人?”
宁静无比自信:“我觉得我一直是一线啊。”
90年代初,18岁的宁静杀入电影界,把叫得上名字的奖拿了个遍。
当电影行业走向平庸,她转拍电视剧继续谱写传奇。
电视剧从正剧转入小鲜肉时代后,宁静再次“跳档”,跑到综艺里嬉笑怒骂。
宁静眼里,没有电影优于电视剧,电视剧优于综艺的行业鄙视链。
她满身对抗性,却坐拥了半辈子的观众缘和好人缘;
最厌烦装腔作势,却是最会演戏那拨人。
宁静的王者风范,并非仰仗名气。早在出道前,她就是邻居男孩都惹不起的王。
老人推着婴儿车走到商店门口,转身买瓶水的功夫,一群小孩就把婴儿车围得水泄不通,十几张嘴叽叽喳喳。
车里女孩眼睛圆溜溜,像从动画片里走出来的娃娃,每次出门,总会引来一堆围观的人。
老人扒开人群,拉出婴儿车,一群小屁孩追出一站路才罢休。
女娃叫宁静,出生于1972年。
她从小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在家大人抢着抱,出门路人见了都忍不住捏捏脸。
那一辈父母推崇棍棒教育,宁静没少吃棍子。她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就结婚,当个不打孩子的母亲。
别家小孩打一打就怂,宁静越打,性子越野。
在家里不服管,在学校也是“一霸”。
上小学的弟弟被欺负,宁静就跑到班上,对着一群小孩气势汹汹:
是谁,谁打了我弟弟?
见没人敢吱声,宁静挽起衣袖,把一群男生挨个揍一遍。
中学时,宁静收到的情书堆满抽屉,其中一封她看了哈哈大笑。
那个男孩平日里和她是哥们,居然也写情书来了。
宁静兴冲冲站上讲台,当着全班大声读了出来,狂笑不止。
男生被她气跑出去,从此见了宁静就像老鼠见了猫,再也不敢同她说话。
每每回想这件事,宁静后悔不已。那时候太皮了,不知道给男孩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宁静从小喜欢画画,但高考时大家都建议她报表演系,不然白瞎了这么好看的颜。
1988年,宁静考入贵州艺专学表演。
表演课并非电视上那样好玩,每天练声、练词,舞台上稍微有纰漏,观众的哄笑能把人羞死。
读了一年大学,宁静就退学,跑到广州“打工”。
因为擅长画画,她很快找到一份动画画师的工作,公司隶属珠江电影制片厂,每天进进出出会碰上不少演艺圈的人。
1989年,宁静已经拿到1000多的月薪,以GDP为基准,这个收入相当于今天的月薪5万。
有段时间,她下班总能碰上一个奇怪的中年男子,对方盯着她上下打量,看得人心里发毛。
宁静不知道的是,她将误打误撞,闯入一个新世界。
90年代电视广告走俏,一句“香喷喷,好吃看得见”,带火了康师傅方便面。
电视台飙升的广告收入,宣告广告黄金时代来临。
每天下班,宁静还是会碰上那个奇怪的男子。
那天,盯梢男终于开口了:
你太特别了,来拍广告吧。
这话对宁静没什么吸引力,但一听拍广告,一个下午能挣600元,抵她半个月的工资,宁静心动了。
从那天起,梳着大背头、打上彩色眼影,手持洗面奶的宁静陆续出现在各大电视台。
整个珠影厂的广告,几乎全是宁静一个人抗。
能钱赚,不低俗,什么都拍。
为了感谢那位伯乐,宁静猪饲料广告也接,穿上花衬衫,背个农药箱子,夸着猪饲料,俨然一个扎实的农村妇女。
那两年,宁静拍了100多条广告,打开电视不是她的洗发水广告,就是洗衣粉、家具家私广告。
宁静成了广州家喻户晓的广告女神,但那些广告,她自己都拍腻了。
1990年,宁静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模特训练班,寻求突破。到上海,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很有钱。
上海的广告公司,一条片子报价10块钱,宁静目瞪口呆:
10块?我刚到广州那会儿也不止10块。
公司端着甲方姿态,毫不客气,“在上海,给你10块钱已经很看得起你了。”
她直接把人赶了出去,自降身价的钱,丢了也不挣。
眼看吃了闭门羹,广告公司先后6次登门,加价到300元。
骄傲再大,吃饭最大。虽然拍腻了广告,但先赚到再说,宁静接了合同。
从此上海女明星集体提高了身价,宁静无意中当了回无名英雄。
朋友见她热心,将认识的导演推荐给她。但宁静得到的回复无一例外,都是“你长相太奇怪,演不了”。
宁静不信邪,她能在广告里演,凭什么不能在电影里演。
果然,她拍的牛仔裤广告,被庄红胜导演相中。
青春洋溢的宁静,正是庄红胜要的气质。
宁静在《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担任女主,40天的戏,8000元片酬,她总算找到了广告之外的事业。
曾经讨厌表演的她,如今靠这碗饭赚到第一桶金。
宁静骄傲,却也不固守、不执拗。
1993年上戏毕业,宁静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彼时上影厂正在筹拍《炮打双灯》,导演何平看中了宁静的孤傲美,立即请她出演春枝,一个女扮男装的角色。
第一次演感情戏,宁静几天也酝酿不出来。那天从上午试到下午四五点,她终于有了灵感。
那场戏需要夕阳,结果当时太阳落山。导演按停机器:今天就到这儿,明天再拍。
宁静的暴脾气再也压不住,当场大发雷霆:
早知道太阳下山,为什么不早点安排出工。
太阳可以等,表演的灵感可不是说有就有的。
宁静是新人,脾气却不小,这一闹大家都知道这姐们不好惹。
每场戏,她总是和导演掰扯最凶的那个,人人称她“戏霸”。
《炮打双灯》杀青,宁静在饭店吃饭时,被个愣小子死死抓住。
他叫姜文,北京部队大院里走出来的百花影帝。两年前,邻居王朔写了本小说《动物凶猛》。
姜文很喜欢这个故事,并将小说改写成电影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当起了导演。
女主已经换了几十个,没一个入姜文的眼。
直到看见宁静,那双眼睛神秘高傲,却又青春洋溢,正是他要找的米兰。
和影帝拍戏,宁静并没有多高兴,因为刚进组,姜文就让她不停地试戏,反反复复好几轮也不给答复。
她等得不耐烦,一张机票直接飞回上海。
姜文总算体会到,宁静并不宁静,是个“躁爷们”。
1993年,在姜文的镜头下,21岁的宁静和17岁的夏雨演了一场朦胧的“姐弟恋”。
米兰长着小粗腿,婴儿肥的脸,浑身散发着朝气和活力,是一代代少年的青春女神。
姜文夸她是女演员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早晚大红大紫。
出道不久,宁静就通过这部戏提名金马影后,一脚跨入一线女演员梯队。
如果不是那场事故,宁静或许不会有今天的机遇。
1996年,她第一次与香港头牌班子合拍《新上海滩》。
张国荣演许文强,刘德华饰演丁力,而宁静是女主冯程程。
(《新上海滩》主创)
一场大巴侧翻的戏,宁静摔断了腰。
《新上海滩》是她第一次,也是10年内最后一次和香港导演合作。
在家养伤不久,宁静就被上影厂从病床上拽往青藏高原,拍历史剧《红河谷》。
导演是张艺谋的同学,冯小宁。
女演员都怕拍历史正剧,因为很难火,宁静打破了这个魔咒。
她在戏里扮演藏族公主丹珠,一个刁蛮任性,大胆奔放的女孩,就连藏族观众都以为宁静就是本族人。
最震撼的场景,是丹珠被侵略者扒去衣服后,面带自信地吟唱那首藏族民歌《在那草地上》。
婉转沙哑的嗓音响彻雪山,悲壮的歌声里,宁静拉开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一拉,也炸开了观众的泪腺。
多年后,还有人叫她丹珠。
直到今天,依旧有不少人以为宁静是少数民族。
她把自己特别的气质,放到最适合的电影里,比跑到烂大街的都市剧做千人一面的女主强。
少数民族气息,是宁静区别于其他女演员的优势,也是她在专业上,不可复制的护城河。
拍《红河谷》,她差点丢了性命,还笑哈哈。
一场戏,宁静吊威亚悬在半空,但导演还没想好要怎么拍。
威亚师傅等累了,坐一旁休息。他一个疏忽,绳子没拉住,宁静瞬间往下坠了六七米,导演吓得面无血色。
幸好一旁的外国演员手快,拉住了绳子。拽上来时宁静坐地上哈哈大笑,觉得挺好玩,太刺激了。
她的怪胎性格,大家瞠目结舌。
《红河谷》里的美国演员保罗,第一眼见宁静却被她深深吸引。
两人第一次说话,是酒店到片场的车上。
宁静腰伤没好,所以闷闷不乐。保罗故意唱歌逗她开心,一路唱了几个小时,宁静开始注意起这个外国小伙。
那段时间一收工,保罗就借口讲戏约她聊天,关系慢慢熟络起来。
《红河谷》杀青,保罗把写好的汉语表白信背得滚瓜烂熟,对着宁静紧张地表白。
我心仪东方姑娘已久,这次能来中国是上帝恩赐的良缘。
我已经找到了这个如天仙的女人,她就是你。
蹩脚的汉语,宁静听得热泪盈眶,她笑着点头答应了追求。
曾经被导演嫌弃的“特殊”气质,送了宁静两个大礼,一个是影后,一个是丈夫。
1997年,凭借《红河谷》宁静拿到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登顶影后。
同年情人节,宁静跟随保罗回到美国农场,领证结婚。
在青藏高原这片净土,宁静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赛道,也实现了成家的梦想。
1998年宁静生下儿子后,在美国度过一年相夫教子的生活,就闲不住了。
她从小梦寐以求的,就是嫁个好人,生一堆孩子。没想到这么容易,25岁就都实现了。
但吃着美国的牛排,宁静心里却念着国内。
1999年,《红河谷》导演冯小宁为她量身打造了剧本《黄河绝恋》。宁静求之不得,拖家带口,高高兴兴回国拍戏。
孩子不到一岁,没人帮带,宁静就把宝宝背到剧组自己带。国内还没有哪个女演员敢这么做,她不在乎非议。
一场冬天戏,需要跳进黄河水完成。河水湍急、冰凉,拍了一条又一条,她却没叫暂停,咬着牙拍完。
《黄河绝恋》里,宁静和丈夫演一对情侣。两人正值新婚甜蜜期,宁静在镜头前舒展的状态,成了全片点睛之笔。
1999年,20世纪最后一届金鸡奖现场,张艺谋带着谋女郎章子怡出席,典雅的晚礼服艳压群芳;
而冯小宁身边,宁静却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她裹着军大衣,顶个半丸子头坐在群星中间,看着“寒碜”,却是全场最吸睛的那个。
当颁奖嘉宾念出“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名字那一刻,她捂嘴尖叫了。
出道9年,属于宁静的荣耀时刻,终于在20世纪最后一年到来了。
然而有些路,登顶即是天花板,比如电影。
步入千禧年后,电影行业品质参差不齐。就连巩俐,也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遭遇口碑危机。
行业滑坡之际,宁静跳出来,改拍电视剧,大家说她选了一条下坡路。
就算拍电视剧,那几年来钱最快的也是偶像剧。宁静却选择拍历史正剧,钱少、戏难、走红也难。
2002年《孝庄秘史》,宁静饰演蒙古格格大玉儿,与金国皇子多尔衮是青梅竹马。
因为时局变化,大玉儿被迫嫁给多尔衮的哥哥皇太极。3人开始了长达一生的爱恨、权力纠缠。
《孝庄秘史》开播时,播了两三年的《还珠格格》仍在热度上。但宁静哭戏的感染力,丝毫不亚于《还珠格格》里的琼瑶女郎。
过去300块钱的广告都不讲价,宁静在《孝庄秘史》里破天荒地“自降身价”。
因为剧组预算有限,尤小刚导演曾找宁静提过一嘴,少收点片酬。
她直接降到半价,少收了30多万片酬。尤小刚当场愣住:宁静,够仗义!
上线20年,《孝庄秘史》仍是粉丝心里的白月光,每天都有大片老中青观众趴网上回看。
演员这碗饭,最难的是挑战前人的经典。
2015年孙俪在古装剧《芈月传》里,演了宣太后芈月的一生。
两年后宁静再战经典,在《大秦帝国》系列饰演气场强大的芈八子。
同人系列,观众不免摆在一起比较,《大秦帝国之纵横》评分9.3,《芈月传》5.9,口碑高下立判。
没有演员喜欢拍烂片,宁静选的片子,几乎都是经得起时间冲刷的作品。
当年姜文预言,宁静是女演员里的一颗炸弹,早晚会火。
但他没想到,宁静不仅在演员圈爆,在娱乐综艺里也大杀四方。
2020年,第一批90后30岁。
30岁+年龄焦虑,带火了电视剧《三十而已》以及芒果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
在《姐姐》里,宁静一曲《flow》惊艳全场,这时大家才惊觉48岁的宁静,仍然做什么成什么。
《姐姐2》里,没能再造一个气场压群芳的静静子。
宁静转战综艺的开端,是2015芒果台的《花儿与少年》。
彼时郑爽还没垮,但已经开始“疯狂”,她直言宁静最难伺候。
《花少》是宁静参加的第一档真人秀,她坚持只做真人不作秀,但这也成了宁静被吐槽的开始。
在这档旅行节目里,大家都是休闲装,方便完成游戏任务;
而宁静一身精致西装,脚踩高跟,精心打扮的样子,更像去参加宴会,在众人中显得突兀。
到国外旅行那段,因为长途跋涉,中途没有休息,宁静提了一嘴想睡觉。
制作方早嗅到宁静“话题女王”的属性,后期剪辑时,只言片语一拼凑,剧情就变成大家都在辛苦做任务,宁静端着大姐大的架子,不帮忙,不配合游戏,动不动发脾气,中途罢工……
和听话的小鲜肉们一比,哪哪都是槽点。
宁静成了最难招架,最不讲理的“一霸”,热搜不断。
记者采访,请她澄清解释,宁静满脸无奈:
你看见的静宁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
解释无非是想让别人觉得我这个人不错,我又不和陌生人生活,没这个必要。
她敢上节目,就敢随便别人怎么剪。
外界的评价,或许会让20岁的宁静心乱如麻,但再也无法打乱40岁宁静的心。
婚姻也是一样,女艺人离婚,是一场血雨腥风。
2011年宁静离婚,没有起任何风浪,也没有感情破裂,第三者的狗血桥段。
离婚后,宁静也没有空窗期,新恋情几乎都是鲜肉弟弟。
有人说她当了富婆,包养小白脸。
宁静全不在乎,说谈就谈,说放就放,脆性地开始和结束,不被恋爱左右,也不被传言左右。
许多年轻粉丝问她,如何才能猜透男人心,宁静很清醒地回答:
女人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读懂男人,有那时间,不如花在自己身上,把自己搞好一点。
当把注意力放到自身,做好分内的事,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就不足挂齿了。工作是这样,情感也是。
宁静不服从于外界期待,禁得起任何声音,也稳得住自己的价值观。
1999年,宁静在饭店邂逅了部队大院出身的姜文。
她的朝气,刻进了90年代小年轻们的青春里。
宁静的独特,让她成为演员圈不可替代的女主,无论是草原上的藏族公主丹珠,还是清朝开国皇后大玉儿,或是乘风破浪的静静子,
观众已经分不清,是喜欢她拍的戏,还是喜欢这个人。这种喜欢,陪伴不少人从童年到中年,时间久了翻出来看看,又是新的宁静。
这样的“一线”,叫国民度。
易立竞问宁静,“1999年第一次拿影后奖杯,是你人生的高光时刻吗?”
她摇摇头,“不,姐最好的时候,是现在、此刻。”
-end-
作者: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