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小学(杭州文渊小学2000余名师生留杭过年,有孩子写下《我家的这一年》,让不少父母红了眼眶)

春节前,杭州市文渊小学联系快报记者:“今年学校有不少师生留杭过年,有个班的孩子把家里一年的经历,写成了作文,真实又感人。”

作文题为《我家的这一年》,是六(10)班班主任杜银娟老师布置的。

文章都从孩子的视角写出来,真是相当有烟火气的小作文!简单的文字,道出每家一年的故事。有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当场就感动得哭了。

1852名学生,160名教职工都选择留杭过年

今年2月初,文渊小学发起倡议,希望在这个特殊时期,广大师生能在杭州过年。

倡议得到热烈响应——全校2055名学生,1852名留在杭州;164名教职工,160名留在杭州,共计2012名师生留杭。

学校党总支书记沈金荣有些意外,说:“看到九成师生留杭,十分感动。”因为全校师生来自五湖四海,主要是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前一放假,就有家长带着孩子回老家。今年情况特殊,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大部分家庭选择留在杭州过年。


六(10)班班主任、28岁的杜银娟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她老家在甘肃白银,本来已买好遥控飞机、电动火车、羽绒服等一大包礼物,要回去看2岁半的儿子。分别大半年,离放假越近,心里越想。

学校的倡议发布后,杜老师却很快报了名,退掉高铁票,把礼物打包寄了回去。

“晚上和儿子视频,原本是说过几天回去陪他玩,现在变成了叮嘱他在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杜老师说,不想儿子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除了儿子,她还有另外39个孩子。

杜老师的班里共39人,今年38人留杭,另外1人回江西老家。38个娃都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杭州过年。

全班就是个大家庭一家人来聊聊这一年

过年回家,图的是个亲朋相聚,在热闹的氛围里,回望、盘点这一年。

杜老师六年前来到文渊,带这个班。六年过去,一年级懵懂的小不点,已经长得比她还高。而杜老师自己,也从单身、结婚到升级当妈,度过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说,我和孩子们相互见证了对方的成长”。

再过半年,这批孩子就要升入初中,离开杜老师的视线。这两天,杜老师的心头总有些思绪涌动。

一天晚上,她忍不住在“元气满满的六(10)班”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话:“大家今年留杭,可能无法和亲人团聚,但咱们全班不就是一个大家庭吗?我想邀请大家,就像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拉家常一样,聊聊这一年。”

晚上8点后,在外工作的家长们陆续回家后,这个话题的讨论,慢慢热闹起来。

杜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这一年。

“谢谢咱们班的孩子,特别努力、争气,参加全校不少比赛,都拿了奖,大家有了收获,我这个当老师的,心里更满足。我今年还搬进新家,再过段时间就把儿子接来上幼儿园,不用每天看着视频想念他了。”

家长们也打开了话匣子。张正豪妈妈说:“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他爸工作不稳定,还要还房贷,这个学期他很少要求我给他买东西,偶尔我买些东西回来,还要被他批一顿,真的感觉像个小大人了。今年留杭过年,减少春运流动,算是为抗疫出一份力。”

王雅杰妈妈说:“今年是我们在杭州工作的第十年,每年年三十都留在单位值班,过年也没回去。今天还收到了政府的补贴,杭州是个非常有温暖的城市!”

另一位妈妈“@”了上面发言的几位家长,竖起大拇指的表情,说:“疫情特殊的一年,也是比较难得的一年,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这一年过得怎么样?六(10)班的孩子们都用质朴的语言,写了下来。

张正豪

面对压力 妈妈开了家早餐店

时光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时;杨柳枯了,有再青时;桃花谢了,有再开时;但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过去一年里,因为疫情我们在家呆了许久,重返校园才知自己以前的生活多么美好惬意。六年级了,如今的教室缺少了点活跃跳动的氛围,多了几分淡淡的书香气息。毕业班的压力随之到来,我们没有觉得很有压力,反而觉得充满渴望、探索与好奇。笔划过了纸发出来的声音,无不透露出对学习的热情,只要认真,努力过好每一天,就会发现真谛。

曾经跳脱的我变得沉稳了,书包里的书变重了,书柜里的书更多了。

2020年,改变了很多,也带走了很多。妈妈满头青丝长出白发,哥哥嘴边的微笑被带走了。这一年还带走了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带走了时间,无数个日子匆匆溜走,曾经要仰望父母,现在与父母并肩,我感恩父母给我生命,感恩老师教我知识。

在今天疫情影响之下,作为湖北人,妈妈勇敢地面对压力,依然开了一家早餐店,为了我们的生活而打拼。展望未来、美好的前方,迎接着新的一年,我们生活更美好,2021希望疫情早日结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张正豪的妈妈是湖北黄冈人,来杭州20多年,做过很多工作,在厂里上过班、开过服装店等。去年在拱墅区萍水街开了家小吃店,卖手工饺子和简餐。

正豪妈妈很爽朗,她说家里有两个孩子,正豪哥哥今年25岁,已经工作。上周他和爸爸一起回老家,照顾80多岁的爷爷奶奶了。正豪跟着妈妈在杭州过年。“店里走不开,回去又太折腾,如果回来隔离,影响学习。一家人分开过年也没事,心都在一起。”

正豪一家来杭州早,2013年在北站附近买了房子,65方,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家。正豪是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赶上生育高峰,从家门口的学校,被调配到文渊小学读书。

“儿子挺懂事的,上下学坐公交车。去年8月我开店后,他放学就来店里,帮我做点事,再回家做作业。我常和他说,妈妈没有时间陪你,也没有钱给你上培训班,所以老师上课一定要认真听。他都听进去了,成绩中上。”正豪妈妈很欣慰,说日子一直是越来越好,哥哥最近刚辞掉工作,想年后去房产公司上班,准备努力赚钱,自己买套房。


张正豪在妈妈的小吃店里帮忙

新年愿望:新的一年工作好一点,生意好一点,家里老人健健康康。

马嘉铭

妈妈坚持练瑜伽

我被深深感动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来无影去无踪,时间如清风般从你我指尖划过,无声无息。2020年我家有些许的变化。

我的这一年中,有了更多收获。五年级下学期我的成绩一直退步,暑假妈妈就第一次给我报了培训班。听到要去培训班,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可爸妈一番劝导,让我重新有了奋斗的目标。我细心听讲,每天复习上课的内容,终于在期末证明了自己。我觉得自己还可以有更大的进步,从人生地不熟的培训班,再到现在的适应环境,我每日都在付出。这一年中我也渐渐学会了帮妈妈做家务,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帮他们分担家务。

妈妈为了减肥,每天都去练瑜伽。有次我跟她一起去,看到她站到绳子上面,双脚反过来钩住布,身体往前倾,面对着镜子,不一会就满头大汗,汗水浸湿了衣襟,妈妈脸上出现了狰狞的表情。

妈妈以前可从没这么刻苦,今年居然……我一脸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妈妈的坚持,让我心生内疚,也被深深感动。

这一年中,我家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和妈妈也要努力去实现梦想。

马嘉铭的老家在山东枣庄。2006年,爸妈来到杭州打拼,为的是“读书环境比老家好”。3年后,马嘉铭出生了。爸爸做建筑工,妈妈在物业上班。

“我儿子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他年初上网课,表面上看着在学习,其实没有听进去,成绩下降不少。以前年年有奖状,结果那个学期一张奖状都没有。”马嘉铭妈妈说,自己一下子急了,暑假赶紧给他报了家附近的培训班,语数两科3000多块钱。每天儿子自己上学、放学,还算乖。“一学期下来,效果不错,从中等重新回到前几名,又领到奖状了。”儿子的进步,让全家都开心起来。

文章中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妈妈练瑜伽减肥。

“有点不好意思,被儿子写得这么细。因为年初疫情在家吃胖了几斤,我就去做做瑜伽减肥。被儿子看到了,他很吃惊。”嘉铭妈妈笑着说。


马嘉铭妈妈练瑜伽减肥

和班里其他同学不一样,马嘉铭一家几乎每年都在杭州过年。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舅舅一家,全都在杭州。房子也买在一起,都在丁桥。过年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个团圆饭。

“今年收入虽说有些减少,但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而且,前几天,我和老公都收到了杭州市政府发的‘1000元大红包’,两人就是2000块,可开心了。”嘉铭妈妈越说越开心,笑了起来,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杭州这个城市真的好,希望儿子将来能在这个城市扎根。

张俊

爸爸买了新车,家里都挺好的

就是自己退步了

在这一年,我家里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房子变干净,生活家具增加,玩具也增加,弟弟也长大变懂事了,总之,我家的变化还有很多......

文渊

我家这一年,基本一家四口都在家里,爸妈弟陪伴着我,也都有各自的生活。

妈妈每一天都十分勤劳,做不同的美食给我们吃,地拖得干干净净,一丝灰尘都没有,床铺也很干净;而我的弟弟一天天成长起来,下一年,弟弟就上大班了;爸爸每天赚钱来养活我们一家人,而且爸爸买了一辆崭新的豪华品牌奥迪车,很大气。

最主要的是我,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失去很多,我学到了成长,而失去了时间。这一年内,我学习没有进步,反而退步很多,为了学习也没少让爸妈生气发愁,我自己也很失望。

希望下一年,我的家庭更加和谐美满,身体健康,我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好孩子。

张俊是安徽阜阳人。

张俊爸爸新买了奥迪车,是不是今年生意还不错?张俊妈妈连说:“以前开的车有七八年了,老得很,今年生意还不错,就给他换了车。他爸爸是大学毕业,来杭州十几年了,做软件开发、硬件耗材等,努力是百分百的。”

就像张俊文章里说的,妈妈在家照顾他和弟弟,爸爸在外赚钱养家。父母两人分工不同,但都在为这个家努力。


张俊的全家福

“儿子快上初中了,爸爸每天6点多起床送孩子上学,自己去上班,下了班回家辅导作业,晚上11多才睡。对儿子学习,我们是各方面努力都做了。不过,他态度挺好,知道自己今年退步了。”张俊妈妈有些感叹,又说起儿子一串优点,特别善良,乐于助人,在公交车捡到东西立即交给司机等。

“希望儿子多多努力,不辜负他爸的希望。男生将来总要承担家庭重担的,我想让他早点成熟起来。”

杨豪

爸爸跑大巴,妈妈货拉拉

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

我家这一年的变化很大。因为疫情,爸爸的旅游大巴没有多少活干,零零散散的。爸爸卖了旧车,买了一个新大巴车。为了挣钱,他不舍得住宾馆,只好住车里,为了省钱还把烟给戒了。

我妈妈是个勤劳能干的人,每天都去拉货,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都坚持不懈地干活。她为了省钱不买昂贵的化妆品,但她也知道要美。拉货时饿了,不会在外面吃饭,只是默默吃着馒头,渴了带一壶茶去喝。有时爸爸没有活时,会跟着妈妈一起拉货,很晚才会回家,而我却乱花钱,不好好学习,现在才知道他们的辛苦和不容易。

一次在快放假的时候,我去帮妈妈跟车。天气十分寒冷,我被妈妈用衣服包得严严实实。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都微笑地说不冷,但其实一直打着哆嗦,还在拼命干活,我当时就热泪盈眶。现在,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孝敬父母,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杨豪爸爸今年45岁,安徽亳州人,2000年左右来到杭州,做旅游大巴生意。爱人为了接送儿子时间灵活,开货拉拉。每天把娃送到学校后,开始接单运货。大巴车最近没生意,停了个把月,夫妻俩就一起去拉货。


杨豪家的大巴车

“儿子说的我们家这一年,基本差不多。他妈妈读了这篇文章就哭了,比较欣慰,孩子懂事了。”杨豪爸爸热情、善谈,说起近况。

“家里租的房子在南庄兜,离学校近一些,货运需求也大。我的第一辆大巴车是二手的,跑9年了,今年又换了台七八成新的。其实也没像儿子说得那么惨,只有春、秋天时,接个远活儿,我才会睡车里。上次去临安,第二天一早的活儿,我提前一晚到了,就睡车里,省得去宾馆开房间了。”

“新的一年,希望大巴车能跑起来,儿子像他文章里说的一样,好好学习,孝敬父母。”

刘雪晴

老家盖起了两层楼的新房子

我的家是在一个小院子里,周围只有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而房子也只是几间小平房罢了,这种小平房,既禁不住雨淋,也禁不住狂风来袭。而在这一年中,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房子。

父母辛辛苦苦奋斗了几年,就是为了这件大事。房子建好后,门口原本泥泞不堪的小路,变成了松松软软的柏油路。足足两层的楼房在这小巷上也是令人羡慕的房子。每当邀请别的同学来家玩时,我的内心都激动万分,想让他们看看我家的大房子。

在这一年我进入六年级,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班车,我有时也蒙蒙的,怎么一晃时间就从我的眼前流逝了。这一年,我一刻都不敢放松。自己仿佛在这一瞬间长大,长成一个大姑娘了,我变得自律、独立起来,不会任何事都依靠他人。不仅如此,从前自卑胆小如鼠的我,在这一年里乐观开朗起来,以前就算出门吃饭都很拘束,生怕被别人多看一眼。而现在,我在哪都是活泼开朗的,这就是我家这一年的变化。我也希望在未来,我家能够发展得更好!

刘雪晴的爸妈从安徽利辛老家来杭州10多年了,这几年来,都在为一件事奋斗——在老家盖新房。爸爸在工厂上班,妈妈做早点生意。一年攒一点,一年盖一点。房子就这样盖起来,外面再贴点砖块、瓦片啥的,就完成了。


“新房子两层楼高,在我们那一片也不算最好。平时回去不多,但回去了,也算有个落脚的地了。老家有风俗,本来要在新房子里过年的,今年留在杭州,下次回去也一样。”雪晴妈妈说,女儿比较内向,平时表达少,这篇作文看得出来,写得挺开心的。

雪晴妈妈的新年愿望很简单,全家开开心心的。

王超

我长高了8厘米

一年看起来漫长,可真到了就会觉得时间太快,变化太大。

回望家里,依旧十分温馨。期末时,书桌上堆满了数不清的卷子,现在已变得井井有条,十分清爽。因为今年的疫情,旁边也堆满了口罩。

说起自己的变化也是很大,年底时偶然发现自己比去年足足长高了8厘米。参加了区里的摔跤比赛,还获奖了呢。学习上,我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在今年学期中的最后一天,老师给我看评语,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态度问题,心中坚定了改变态度的决定。

我十分感谢父母,我不敢说自己学习上有多进步, 但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支持我,我只会更差。如果不是他们的教育,我只会误入歧途。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站在我身后,陪我共渡难关。我十分感谢他们。

一年过得非常快,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未来会怎样。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明天才会过得更好。

王超老家在江西鄱阳,爸妈来杭州20多年。爸爸搞装修,妈妈在服装厂上班。

小伙子胖墩墩的,看起来很结实。他最开心的是一年里长高了8厘米,这也是妈妈最开心的事儿。


王超长高8厘米

“儿子已经1米58,超过我了。我和他爸都不高,对他的身高,我是一直很关心。”妈妈说经常让儿子去打球、跳绳,多运动,就想让他长高点。

这一年如愿以偿,妈妈又说:“身高长了,体重也增了,让他去称称,他不肯,也觉得自己有点胖,害羞。”

王超妈妈的新年愿望是:“希望孩子好好读书,继续长高。”

首席记者 | 张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