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治(他们是木华黎后裔 600年前隐居中原村落 用了六个世纪才寻回根脉)

修续家谱 牢记根脉

纵观历史,朝代更替,家庭聚散,个人境遇飘零变迁,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家族的和谐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存在证明。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敦亲睦族,凝聚血亲。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








李洪

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由于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因素,使得一些家族难以寻回根系。

多年来,洛阳蒙古族国王木华黎后裔李氏族人由蒙元时期的贵族沦为平民,与河洛百姓融为一体,患难与共,情同手足,和谐地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蒙古族的外在特征,包括语言文字、服饰习俗已荡然无存,唯有家谱记载和血脉延续一直保留至今。




寻根祭祖 自强不息

数百年来,洛阳蒙古族李氏家族虽隐居在中原大地生息繁衍,但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和族根,修续家谱的活动从未停止,其中最重要的修续有三次,一是明朝初年(1441年)修谱,二是民国年间(1934年)续修,三是盛世(2005年)续修。修续家谱使得洛阳蒙古族祖源准确,根脉清晰。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恢复蒙古族民族成分的族人只是少数,但蒙古族自强不息、善于学习、勇于开拓的精神总在族人中彰显。几百年来,族人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中人才辈出,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更为显著。

洛阳蒙古族国王木华黎后裔李氏族人决心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继承民族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开拓进取!



这首《永远的向往》是由李洪治作词,毕力格作曲,阿其木格演唱的,歌词中饱含着子孙对伟大祖先的怀念、对家族美好未来的向往。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