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词叫格局,就是人家打你,你不能还手,你还手就是你没有格局!就我讲的这些,你不能反对,你反对就是你没有格局!
一、打架后,派出所怎么处理?
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发来的指令以后,会迅速拍警察出警,一般情况下出警的人数为两人,一名民警一名辅警。如果现场人数众多或者案情重大,会相应的增派警力。
到达现场以后,如果双方仍然在冲突,警察会首先将双方隔离开来,避免冲突的进一步升级。对于不听劝阻的,首先予以警告,警告无效的,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予以约束。
控制住现场以后,警察会先查看伤情,如果有人受伤比较严重,需要送医治疗,经会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先送医院治疗后再处理。如果双方均没有大碍,就会把双方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处理。
调查处理时警察会询问双方当事人并制作笔录,询问完毕以后要求当事人签字。如果经过调查,属于治安纠纷,警察会主持双方进行调解。双方打成调解协议的,签字确认以后结案。如果达不成调解,就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处理决定,有可能是付款或者拘留,也有可能同时罚款拘留。
如果一方伤情较为严重且申请伤残鉴定,那么警察就会做伤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作出处理决定。如果达到轻伤以上标准,就会作出刑事立案决定,以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如果达不到轻伤,还是会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然后告知双方赔偿问题可以去法院解决。
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是榨汁小二郎,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我会尽力解答。
二、现在人都不敢打架了,将来会不会都没有血性了?
现在的人都不敢打架了?我可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说呢!题主这话谁跟你说的?这是你自己的感觉吧?
个人觉得,应该是题主你碰到的打架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并不是说现在的人都不敢打架了。现如今敢打架的国人其实还是蛮多的,只不过可能是你碰到的少了而已。
当然,也实事求是地讲,跟十几二十年前相比,现在打架的情况确实是少了一些,但绝对不是没有了。
那我们的国人会不会因为打架的人减少了而血性也减少、甚至最后都没有血性了呢?这个倒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因为血性这东西,是深植于骨子里面的,同时,也是随时都有可能被激发出来的。
现在我们国人的生活好了、日子安逸了,社会也都和谐、稳定了,人们血性少一点也不见得是坏事,同时也都很正常。
如果国人们随时随刻都活得很血性,其实也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三、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今天安敢挑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写了上万篇文章、十多本书,是有真材实料。
大家有兴趣就多关注我,我知道很多历史的真相。
其实,中印根本不是1962年打完就没事了,后来还曾经激烈开战过,只是因为政治原因没有张杨而已。
印度皮痒不打不行 62年后还在洞朗以北挑衅三次

印军曾在1967年3次大规模入侵我国领土,地点距离洞朗地区不远。两军在洞朗地区以北激烈交火,甚至炮战。印军伤亡高达800多人。听萨沙说一说吧。

以下内容,主要来自王诚汉将军回忆录。
王诚汉将军60年代担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开战的时候,他奉命在亚东地区视察工作,因此成为前敌总指挥。而1962年,印度被我军打败以后,一直叫嚣着报复。
印度有个特点,就是媒体妄尊自大,认为印度是不可战胜的。即便62年被痛打以后,仍然认为自己并没有输,甚至还打赢了。
在媒体鼓动下,印度民众也认为自己没有失败,只是被中国偷袭吃了亏。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军队又开始借助文革中国内乱时期,频繁挑衅。
从1966年开始,印军陆续在边境挑衅,派特种部队进入我国境内侦查、训练、甚至修筑工事,对解放军开枪开炮。当年,被我军发现的印军越境就有73次。
到了1967年,印军加大地面的挑衅规模,还不断使用飞机越境侦查。
双方的焦点,逐步聚集到中印边境的南段。
其中,印军将我军控制的亚东视为眼中钉。
这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重要山口,解放军通过亚东可以随时从南下。
两军的焦点在要隘乃堆拉山口。

乃堆拉山口是一个重要的商贸通道,也是少数可以穿越喜马拉雅山的要隘。
仅仅1957年这里进出的货物就高达1.1亿银元,占中印贸易的百分之八十。
战争爆发以后,这个山口的贸易全部中断。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解放军曾经在包括乃堆拉山口在内的几个地区大量驻军,以声援盟友。
当时印度以为解放军又要进攻,慌忙放弃几十个据点向南撤退。
印巴战争结束以后,印军迅速卷土重来,又控制了这些据点,开始四处挑衅。

乃堆拉山口步兵战斗
1967年9月7日,印军出动60多人再次跃过边境架设铁丝网,用刺刀刺伤阻拦的2名解放军士兵。
面对印军肆无忌惮的行为,我方预感印度来者不善,紧急开始战前准备,调集了第11师的主力部队。
果然,印军此次是有备而来的。
9月11日7点40分,印军突然出动第112山地旅一个连约200人。印军分三路从乃堆拉山口越境,向解放军边防哨所猛扑而来。
我军连续对天鸣枪警告,印军毫不理睬,在近距离开枪射击并且投掷手榴弹。
在印军的攻击下,我第31团机枪2连连长当场牺牲,另有6名战士负伤。
见印军主动发动攻击,我军忍无可忍,立即开火还击,双方激烈交火。
和印军胡乱进攻不同,我军首先使用6个火箭筒击毁了印军的7个前沿工事,然后用机枪和82迫击炮对印军进行压制。
失去依托工事的印军,短短7分钟内就被击溃。
印军残部坚持到8点12分,丢弃17具尸体逃出境外。
事后印军宣布死亡43人,我军也伤亡了25人。
这是第一次战斗。

乃堆拉山口炮战
吃亏以后,不敢再越境发动步兵攻击,转而使用炮兵17旅进行炮战。
8点15分,印军开始炮击,我军炮兵随即还击。
炮战初期,我军并不占优势。我军一线炮兵数量不足,只有7门82迫击炮、6门75无坐力炮和3门57无坐力炮,不能有效压制印军火炮。
王诚汉将军当机立断,下令二线大口径火炮紧急增援。
炮兵第308团的12门122毫米榴弹炮通过野战公路,迅速赶到前线,马上就占据上风。
激烈炮战持续了4天3夜。
到9月16日,印军10个炮兵阵地中的8个被打垮,还被摧毁了2个炮兵指挥所、2个前沿观察所、23处炮兵工事、2辆卡车。
印军前后死伤高达540多人,炮兵基本失去还击能力。
以上两战,印军共伤亡600多人。
我军也有123人伤亡,其中牺牲32人,负伤91人。
由于我军对印军的进攻早有预计,所以准备较好,集中了大量作战力量。
第11师第31团4连、6连、机2连、炮2连、工兵排、2营部、75炮连、炮兵308团榴炮3营直接参加了战斗。第3l团其他分队、师高炮营、33团3营、师工兵营1连、工兵305团10连、12连、雷达4连、汽车16团1、5连和军区加强的一些特业分队,也部分别担任了各项保障或机动任务,直接支援了战斗。
在短暂的交火中,步兵发射了1.5万发子弹。大家也许很惊叹,但炮兵发射的炮弹更是高达4万5000发。
此战也表明,即便是陆战,炮兵也是绝对主力,步兵的作用越来越小。
这就是很少被提起的乃堆拉山口战斗。

山口卓拉山口战斗
印军2次被重击后,仍然不死心。
10月1日,印军突然从亚东县另一个山口,卓拉山口,发动攻击。
11点45分,廓尔喀联队第7营8名印军进入我国境内,和我军边防哨兵对峙。
突然间,印军挥舞廓尔喀弯刀向我哨兵砍杀,我军则用刺刀枪托还击。经过短促搏斗,印军全部逃回境外。
撤退期间,1名印军突然用手枪射击,随后其他印军也纷纷开枪,当场打死打伤我2名哨兵。
听到枪声,我卓拉山口边防部队亚东独立营3连立即还击,双方激烈对射。
我军轻武器火力猛烈,迅速将印军压制。
12点5分,印军使用51迫击炮和81迫击炮,对我军炮击。我军步兵31团炮3连2个排用57、82无坐力炮和40火箭筒还击,连续击毁印军9个阵地。
这次战斗持续到黄昏7点10分停止,印军被击毙37人,伤157人,再次吃了大亏。

经过这三次激烈战斗后,印度才有所收敛,没有敢于继续武力挑衅。
这三次交火地区均在洞朗地区以北,同洞朗近在咫尺。
写到最后,萨沙忍不住说一句,印军也是属于皮痒的,不打不行啊!
四、印度近期同时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发生冲突,没考虑后果吗?
俗话说“谋而后动”,莫迪不可能不考虑后果。首先,莫迪研判的结果是:不可能“打大仗”。那样的话,莫迪就会无所顾忌了!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印度有了核武器后的“膨胀”。其次,小规模冲突有利于调动印度民众的情绪,有利于转移内部矛盾和印度民众的视线,自然有利于莫迪的执政。再者,这三个国家都与印度有历史渊源及领土争议,具备了操作的基础。
印度与这三个国家的边境摩擦由来已久,但像这次这样“集中爆发”的现象却是“少之又少”。所以,令人纳闷。6月13日,印度军队与尼泊尔军队在双方有争议的卡拉帕尼等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肢体冲突”,并伴随着枪声。6月15晚,印度边防部队无视双方达成的缓和局势的协议,在加勒万河谷越境偷袭,引发大规模的“肢体接触”。6月16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冲突再起,并互相开炮。也就是说,印度人“四天打了三仗”。
从“四天三战”来看,印度似乎很“牛”。但是,从战果来看,“莫迪老仙,法力无边”不灵了!在与尼泊尔的冲突中,一死多伤,还被尼泊尔军人开枪下了“一大跳”。在与巴基斯坦的炮火互击中,印度方面“一死两伤”。在加勒万河谷的“肉搏”中,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多人伤亡。既然总是“吃亏”,那么,莫迪为什么还要挑起事端自取其辱呢?首先,我们从印度的自身说起。

从历史来说,印度也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印度是个世界文明古国,但它却在相当长的时期成为了别人的殖民地。从而导致了文明的衰退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成为现代国家的机会。再加之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等先天条件不佳,导致独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在贫困中挣扎。
种族歧视是印度的一个根深蒂固问题,尽管在法律上早已废除了,但在现实社会中,等级制度仍然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严重束缚了生产力解放,阻碍了人们创造力的激发。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使印度的经济发展一直不能尽如人意。直到2003年后,印度才迈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释放,自2003年后,印度迎来了一拨经济高速发展期。特别是莫迪将他在古吉拉特邦的“重视贸易,重视引资,重视软环境建设”的经验移植到国家治理层面后,印度更是加快了与国际社会融合的进程,到1999年底时,印度的GDP已经成功的超越了法英两国,成为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茶童出身的莫迪很有野心。当然,也不缺乏“智慧”。可是,当一个人野心太大时,难免就会失了“心智”,会做出一些荒唐之举。莫迪的野心就是要将印度打造成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可是,如果想实现这个“目标”,那就必须确保自己能够长期担任印度的领导人。所以,经济指标和民意便成为了莫迪追求的两大目标。可是,由于受到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影响,印度去年的GDP增长率只有5.8%,远远低于近二十年来的7%这个平均值,令莫迪在国内很没有面子。然而,随着2020年的到来。莫迪却又受到了更大的打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整个世界。印度自然也是没能置身事外。在经历一段相对平和期后,终于还是爆发了!截止6月18日15时,印度的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达到367264例,死亡12262例。这还是在核酸检测极不充分下的数字。可以想象,如果大面积检测的话,也许数字更惊人。可是,即便如此,也给印度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毕竟,印度的实力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尽管美国的新冠状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00万例,死亡病例也早已超过10万例。但是,美国毕竟家大业大,医疗资源也非常丰富,所以,美国还能撑得住。然而,印度显然就“难以招架”了。
对于印度来说,最可怕的不仅仅是疫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还有庞大的失业队伍。由于种姓制度的历史痼疾,导致印度的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所以,印度的贫民窟众多,一旦经济滑坡和失业加剧,不仅会有众多人“饿肚子”,更有社会矛盾的撕裂及民族矛盾的激化。印度本来就是个多宗教国家,民族间的冲突时有爆发。所以,如果疫情再继续蔓延的话,很可能会引爆内乱。所以,为了转移这些国内矛盾,也为了转移印度民众的视线。莫迪想到了“应该”在对外关系中做点多么。正因为此,印度与周边邻居的摩擦突然增多和集中爆发了!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和边境冲突源于印巴分治时英国留下的“祸患”。1947年6月,在英国撤出印度大陆前,其英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制定了一个分治方案,将印度分成了两个“自治领”,然而,蒙巴顿方案中却并没有将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确定。这也直接导致了三次印巴战争的爆发,及无数次的边境冲突。直到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仍然经常爆发武装冲突。本月16日,印度借口两名外交官的失踪,在克什米尔又一次挑起了双方的武装冲突。
英国在1814年侵占了尼泊尔,并强行将尼泊尔的卡拉帕尼,里普列克及林比亚杜拉这三个地方划归了印度。2008年,沙阿王朝在尼泊尔的统治彻底结束,尼共(毛主义及联合)等左翼政党执政后,尼泊尔与印度也就有了疏远的趋势。因为担心尼泊尔政府会声索领土主权,所以,莫迪拟定了“木已成舟”的策略,在其实际控制的卡拉帕内,里普列克,林比亚杜拉这三个地区“大兴土木”,建造了公路等基础设施,意在事实“蚕食”尼泊尔,将这片土地“合法化”。这显然激怒了尼泊尔政府和人民。于是,尼泊尔议会在5月13日通过了尼泊尔“新地图”。等于是在法理上收回了这355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南亚地区称王称霸惯了的印度也采取了实际行动,向这三个争议地区派出了军队。而尼泊尔显然不能任由印度这样的“霸道”行为得逞。于是也向该地区派出了军队。6月13日,“冲突”爆发了。

拉达克地区的领土争端问题也是英国制造的,一道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将本属于北方邻国的合法领土居然划归了印度。而印度呢?明知不是自己的领土,却还偏偏要“强占”。所以,边境地区的摩擦也就产生了,甚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爆发过战争。可是,印度却不接受历史教训,每逢国际局势有变化,或者印度国内的矛盾需要转移,需要调动印度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时候,印度总会在这些争议地区制造摩擦。所以,在印度国内疫情失控,国际局势出现变化的当下,莫迪又开始“兴风作浪”,并制造了加勒万河谷的“越境偷袭”事件。不过,由于军队素质低下,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从结果来看,很显然,在这三场冲突和对峙中,印度均没有“占到便宜”。可是,即便如此,印度却仍然没有悔意,仍然不断的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因此,有网友问:难道莫迪就没有考虑后果?其实,以莫迪的“脑袋瓜子”,显然不可能不考虑后果。但是,由于国内矛盾的转移需要,以及莫迪认为目前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印度,再加之印度也有了核武器,他断定“摩擦”不会升级为大规模战争,所以,也就似乎无所顾忌了。不过,莫迪的“投机取巧”也有可能会害了印度。因为,如果印度屡屡突破底线,特别是忽视邻国维护领土主权决心的话,印度难免会有“自食其果”的时候。
五、为什么印军这么不堪一击?还没动枪就死了20人?难道是感染病毒了?
事后,印度媒体在医院里采访那些受伤士兵,士兵们表示:由于地势狭小,山坡陡峭,在中国士兵的追赶下,许多印军士兵慌不择路,纷纷跳河,或者掉进了河里。

事情的起因和以前历次冲突没什么大区别,就是换了时间和地点。
大致流程如下:印方一群人晚上来我方一侧无理挑衅,并殴打我方人员,我们严阵以待的子弟兵迅速赶到,几个小时内,双方从对峙吵架到推搡、然后到互相对打,然后,就出现了印度受伤士兵陈述的情况。

这里的剧本有点变了:以前我们一般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嘴皮子磨破了一次又一次,好话说尽,多谈未来和合作。
所以事后印度政客们抱怨中国人没有按照既定的套路来,出乎他们的意料。
当时印度人是晚上来寻衅闹事,吃了亏之后,又黑又冷,只能摸黑逃回去,只敢在第二天天亮后再返回去寻人,但很多受伤的士兵早就……
毕竟,事发地的海拔高达5千米左右,人在这个海拔高度一旦受了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就是死路一条。

看装备对比:
我们这边:装备有狼牙棒、铁棍、石头、伸缩棍、钢管等等,戴好头盔,制服内应该有一定的防护装备,猜测,毕竟,我们的子弟兵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印方呢:裹着头巾穿着粽子一样,也没有多少攻击性装备。
在地形上,我方在河谷山头,印方在下方,河谷很深,底部很浅,印方来挑衅,地理上不占优势。

双方的后勤保障、战场救护能力差距也很明显:相对于印方后勤的糟糕,我们则多次出动了直升机,从现场第一时间运走了伤员。
而且,印度兵因为年龄、营养、训练等诸多因素,体能上不如我们的子弟兵,印度人当兵纯粹就是一种职业,父子相承,有的印度兵都40多了,反正吃粮混饷,养家糊口,战斗激情很低,平日里也就欺负一下周围的小国穷国还可以,遇上硬核的军队,分分钟踢回去。

我们士兵的身体素养、日常训练、营养条件要比印军高不少,尤其是日常训练上,这个印度真比不了我们的子弟兵。
六、中国军人优质体能,在这次中印边境肢体冲突得到证实!你怎么看?

(▲对峙现场图)
要说中国军人个个身怀绝技会功夫,明显搞不赢有点过于强调客观理由的意思,但要说人人体能超棒,估计没人反对。

肢体冲突,正然体能间的PK,因此可以认定,小伙子们都是国防身体,没有问题。

你知道,印军比哈尔士兵,在二战素有善战之名,参加过第三次印巴战争,在1999年卡吉尔冲突中也是大有精神,如图,粗粗看上去,也是个顶个的人高马大,现场如图,也完全不是弱不禁风的模样,怎么上了阵,经受不住考验呢?

可以说任何一支军队如此溃不成军,都是不可想像的。军人完不成任务,四散奔逃作了鸟兽散,尤其在作战不利的情况下,抹头就跑,不可饶恕。依公开披露出的消息,当夜的大致,有的跳了崖,有的则跳到河中奔命,大部被俘,这就是这支比哈尔部队了,与中国军人的功夫基本搭不上什么关系。
致于体能,应该好好说一说。高原的高海拔,供氧不足,对士兵体能是个极大考验,如果不是经过常年累月的刻苦磨炼,比平原地带加倍地付出,要具备过硬的单兵素质和技能,是不可能的。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舍得吃苦,懂得下功夫,知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一身本事。今天被指功夫上乘,即为明证。军营多年流行一句口头禅,“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可见他们把当兵习武从来放在第一位,有了付出,自然有回报,有了一支素质过硬,能随时执行和出色完成任务的部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锐之师。
七、印巴战机互殴,各有斩获,那么这场冲突有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为什么?
昨天还在预测印巴战争会不会扩大,今天就打起来了,最近国际动荡不安啊,有些事情真的是难以预料!先是乌克兰,俄罗斯,叙利亚,伊朗,美国,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苏丹闹的各种不愉快,又或者是国家内乱,现在又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对老冤家。

2月26日凌晨三点,印度派12架幻影-2000战斗机进去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偷袭式轰炸,投下了20枚1000斤激光制导炸弹,巴方虽拍袅龙战机进行拦截但并未成功。

2月27日,也就是今天,据《印度时报》报道,巴基斯坦一架F-16战机被印度空军击落巴基斯坦(真实性待定)。而巴基斯坦宣称F-16战机并未进行服役,并且巴基斯坦击落了印度一架米格21比斯战斗机和一架米17直升机。

那么这场冲突会不会进一步扩大呢?目前不能妄下定论,但印度战机被击落,印度方面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的,巴基斯坦方面必须要有个交代,不久后莫迪将进行大选,莫迪的态度直接会影响他的支持率。小编希望两国可以和平谈判,避免战争,减少损失,毕竟一旦发生战争,苦的一定是普通人民。
以上均是小编个人拙见,欢迎大家积极发表个人观点,相互学习,谢谢大家。
八、用一个字形容2020年的你?
我来回答!
2020 年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难!
九、印度大军入驻拉达克高原,寒冬将至。从兵法分析将会如何收场?
客观地看,拉达克高原属酷寒的不毛之地,每年的9月后至来年6月的大半年时间,大雪封山,即是兵法所称的绝地。
有报道称,印度目前在拉达克高原上屯聚了20万大军,因此,即使没有战争消耗军事装备,单就这么多军人吃喝拉撒,就是天大的难题,更不用说怎么敌御酷寒啦。尽管印度人如厕可以省去手纸,但没听说练瑜伽可以敌抗严寒。
因此,可以预见,以印度人的效率,就是现在撤军,也未必能在大雪封山前完全撤回来。况且以莫大仙的固执,也不会轻易同意撤兵。那么,我们就等着看大自然是怎么惩罚印度大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