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布果果开网店800元(给孩子买玩具,婆婆抱怨“败家”孩子不输起跑线,选对玩具很重要)

朋友薇薇昨天抱着大箱快递进门,被正在打扫的婆婆问道。

“你买了什么,这么大一个?”

“是果果的玩具。”婆婆的脸色立马黑了一个度,“前几天不是刚买了一个小钢琴?这才玩了多久,买玩具除了浪费钱,有什么用?”

薇薇觉得玩具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果果每次看见玩具都很开心。薇薇边拆快递边同婆婆理论,“玩具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在不同阶段孩子的玩具是不一样的!”

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早期的发展是对孩子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

儿童的早期发展非常关键,薇薇觉得玩具有助于孩子潜力的开发,是因为她发现了孩子的“关键期”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格布

什么是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通过对动物的观察提出,后来心理学家将这个概念引入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即

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儿童就会出现相关的障碍和困难,且很难弥补。

有天晚上,晓梅在备课,手边放着课本和笔。儿子喝完奶,跑过来要妈妈哄睡。晓梅让儿子在旁边等一等,儿子看见桌上有笔就好奇的拿起来,敲敲打打戳戳,当他发现笔能画出线条,便开心的在书上圈圈画画。

晓梅发现后,没有马上制止,只是任由儿子画着。随后几天,晓梅仔细观察了儿子,发现儿子每天都要玩玩笔,她觉得儿子是到了绘画敏感期,于是买了可擦洗,儿童专用的蜡笔、水笔,有了它们,儿子每天都要画画,还会高兴的告诉妈妈画了什么。没过多久,儿子已经能画出一个完整的圆。


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

因此,当孩子出现各种关键期的时候,父母要遵从孩子的思维,少一点干预,多一点帮助和理解。

抓住孩子关键期,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而玩具是帮助孩子度过这些关键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玩具是孩子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

孩子不比成人,他的各种选择都非常有限。3岁上幼儿园以前,孩子的世界只有父母,当父母忙于工作,他们便孤身一人了。这时,玩具是继父母以外孩子最贴心的“伙伴”了。

孩子通过玩具更直观的认识了解这个世界,每种玩具几乎都要用到手眼脑,所以玩玩具是帮助孩子的大脑左右半球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刺激大脑发育的过程。

多多已经3岁半了,妈妈为了让她学会拿筷子,买了一个夹珠子的玩具。每天让她练习夹珠子,时间不要过长,从小到大,从少到多, 从近距离到远距离,一步一脚印,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熟练度。一个月后,多多已经可以自己夹起肉丸子,她高兴得狠狠咬了一大口,吃得特别香。


  1. 玩具让孩子学会表达

同学小月的家里买了很多有声玩具,会各种声音的书,光挂图就有6张,我问她怎么买这么多?“每张挂图都不同,这张是蔬菜的,那张是水果的,另外一张是五官身体的……”每天她都会抱着儿子看挂图,挂图说什么,她儿子就跟着咿咿呀呀。到了一岁,就已经会说简单的字了。

发音类的玩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训练孩子开口学话,还能锻炼听觉的敏锐度。

现在的玩具都做得惟妙惟肖,在孩子不能像大人一样感受发现这个世界的时候,玩具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2. 玩具​让孩子学会观察

跳跳妈给跳跳买了4辆警车,每辆大小一样,但款式不同。当跳跳正在玩的时候,妈妈会这样引导:“你的汽车真漂亮呀!它们都是一样的吗?”跳跳随口回答“一样呀”。“你再仔细看看,真的一样吗?”跳跳认认真真的看了看,突然高兴的指着警车窗户说“这里不一样,不一样呀”。

玩具激发着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当孩子在玩具里碰到困难了,父母要多给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克服。

鲁迅先生说过: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这个天使会同父母们一起,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探索多彩的世界。


根据关键期挑选玩具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我们都想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每位妈妈爸爸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别人差那么一点点。根据孩子关键期来挑选玩具,孩子想输在起跑线都难。

1、0-6个月(深度知觉-黑白卡)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了婴儿的深度知觉:在桌子上放一块钢化玻璃板,在右侧紧贴玻璃板放一方格布,看上去如同平面床一样,左侧的方格布放置在离玻璃板一米多深处,眼睛看上去像悬崖一样,考察婴儿是否敢于爬向左侧。

实验结果发现,约从六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即能慢慢区分玩具物体的远近,能有意识的去拿离自己近的东西。如何训练孩子的深度知觉,帮助他们巩固这一能力呢?

我们大脑要摄取外界的信息,有80%都来自眼睛,宝宝接受的视觉刺激越多,头脑的各种“网路”就会越精密。黑白激发卡片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只有黑白两色,能够锻炼宝宝双眼的聚焦能力,促进视觉神经和脑部发育。

最开始,妈妈只要拿一张卡片给宝宝看,卡片距宝宝的脸大约30厘米,来回移动卡片,观察宝宝反应,清晰的说出卡片名称,每次用时5-10秒,每天训练5-8次,间隔时间20分钟为佳,宝宝适应后,再逐渐增加数量。0-3个月宝宝建议用黑白激发卡,4-6个月的宝宝,黑白激发卡和彩色激发卡交叉使用。


2、6-14个月

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这个阶段是动作敏感期,宝宝开始学会坐、爬、站、走的大肢体动作,同时发展巩固手指的精细动作。你可以选择推拉类的学步车、叠叠圈、串串珠、钓鱼玩具。

涛涛8个月了,非常喜欢玩粘粘手掌,软乎乎、黏糊糊的,扔哪儿粘哪儿,但是妈妈觉得很脏,像鼻涕虫一样,所以妈妈把粘粘手掌都扔了,给涛涛了小球,但是涛涛不爱玩,妈妈一跟他玩球,他就大哭、发脾气。

妈妈不知道8、9个月的宝宝喜欢抓捏软的物体这个关键期,还以为涛涛任性,殊不知,宝宝的手的活动都是有智性的目标的,横加干涉,只会剥夺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3、15-20个月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手部动作训练,宝宝的眼睛察觉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备一定的视觉技能了,要认识基本的颜色(红色、黄色、蓝色)和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个时候可以挑选图形颜色配对的玩具了。

我在可乐一岁的时候买了一个五合一对数板,上面有图形颜色配对、数字积木、彩色套圈、高低顺序认知套柱和钓鱼玩具,能从颜色、图形、顺序、位置、分类等多方面锻炼可乐的认知。每一次配对都能提高宝宝的抓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手眼合作,开发右脑。


4、21-25个月

宝宝现在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这个时候发展孩子的数学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最好不过了,你需要加强孩子对大小排序、整体和部分的认识。

上面提到的对数板也可以用,也可以买一些简单的拼图,如对半拼图、立体拼图,熟悉了拼图的玩法后可以买一些进阶版的,将一幅画分成9个小方块的那种。我给可乐买的是磁性拼图,可以换五官、发型,他最喜欢换的是眼睛和鼻子。

许多研究表明,1.5—2.5岁上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妈妈也要适时的选择一些发声玩具,例如发声挂图、交通发声玩具书,都可以促进孩子的言语发展。

5、26-30个月

上个月,我给同事的女儿苗苗买了一个儿童乐高积木桌,三百大洋左右,一个桌子,两把小椅子,一袋大积木,一袋小积木,积木里面又有房子、赛道、滑滑梯、风车、花朵,数量之多,真的令人咋舌。苗苗在客厅玩的不亦乐乎,简简单单就把房子和小花园搭好了,自己还会根据看见的东西自己拼搭出大概的样子。

这个年龄段,孩子要学会建构和二维搭建的机能,包括平铺、垒高、架桥、围合,有些男孩子会简单的场景搭建,这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和空间能力有所裨益。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情节曲折奇妙,期待我们去发现去寻找。孩子不会纠结你是不是“完美”的父母,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说过: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

父母在关键期为孩子挑选合适的玩具,才是对孩子恰如其分的宠爱。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