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数字营销杂谈(一))

没啥逻辑,按我自己做数字化项目的实践,想到什么写什么,就只能叫杂谈了。我姑且写之,大家随意看之。

从本质上讲,营销分为两个时代:实体时代和比特时代。也可称为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

数字营销绝不是微信、微博FACEBOOK、DSP、DMP、MAP、LBS等各种营销工具的低维组合和几何叠加。

那数字营销是什么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使用数字技术来营销产品和服务。它包含了很多互联网中的技术和实践。但它的范围要更加广泛,还涉及到手机及数字展示广告等各种数字媒体。

在实践中,为了方便深入理解,并把概念落地,我们把概念抽象成了公式。

大数据营销和新媒体运营哪个好

数字营销=营销前端(获客)+营销后端(运营)

数字运营=(数据平台+内容平台)*大数据营销*营销策略的升级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我们更强调数字营销不是一种渠道或技术,它首先要要营销策略思维的升级,同时拥抱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再来看营销。这种大数据的跨界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多维的“上帝视角”。


数据平台和内容平台是数字运营基础,牵涉到了IT的基础建设,是大数据营销和营销策略落地的基础。(我尽量用业务语言描述,涉及到IT技术也尽量口语化)

数据平台是大数据营销的基础,大家可能都能理解,但是又挺模糊,我举个实例来说明,营销的对象是客户,客户又分TO B端的或TO C端,针对这两种客户我们都想知道客户到底长什么样,有什么样的喜好,愿意为什么买单以及为什么买我们产品的原因。那如何知道了,之前的办法是做客户调研,但是客户调研一是样本量太小,是进行抽样的调研,不能还原事物本身的样貌,而且调研的结果有可能会偏移事物的本质。因为人都是有虚荣心或这样那样的目的,不可能纯粹真实的在调研的过程中向第三方反应自己真实的内心的想法且不愿意把真实的本我展示在外人面前。所以结果就会导致用户画像不够准确,对营销策略的落地起到相反的作用或有所偏离。

那真实的客户画像如何获取了,就可以依靠数字技术了。例如客户在企业微信平台留下了手机号,注册了会员。客户在企业的app或小程序商城下了订单留下了送货地址。客户在我们企业微信的公众号浏览了文章,在H5的宣传页进行了浏览,在售后进行了投诉等等。

以上这些,相比较调研而言,都是客户真实的行为,留下了真实的轨迹,我们通过数据平台和内容平台抓取用户在以上接触点的数据并保存起来,进行整合和分析,最后拼凑成完整的用户画像,这样的画像受外力干扰因素较小,是真实的,可信的用户画像。

客户画像还有来源问题,也就是客户怎么注意到或者找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涉及到营销前端-获客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找三个男人来解决。分别是马云(电商)、马化腾(社交媒体)、李彦宏百度搜索竞价)

企业用大规模宣传方式告诉受众它有好东西在卖,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如今,无论是直播带货、内容传播,还是视频广告、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广告、信息流广告都是这个目的,这是营销和运营的起始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对营销前端而言,它作为开始,对商业结果成败的影响甚至不止一半,在多年前,几乎是互联网营销的全部,大量的广告营销费用在前端被消耗。对前端的资源争夺也是最激烈的。随着对数字化营销的认识,以及数字化营销新技术不断涌现,再加上营销前端的效率和效果不断下滑,营销后端慢慢的被重视起来。

营销后端包括什么内容了。主要就是文章开头说的数字平台+内容平台了,数字平台的第一方触点+第一方数据承接了客户的属性及行为的研究,内容平台承接了客户的互动。有了这些做基础才能谈到客户的深度运营,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私域运营。

事实上,营销后端应该归为运营部分,这部分又分为两小部分,第一,对流量的运营,解决的是与流量背后的消费者互动及转化的相关问题;第二,对消费者进一步运营,即深度运营,解决的是更长周期内的消费者转化与持续转化、忠诚与忠诚的延续和扩展相关的问题

最后做个小结把,从企业的视角来看,营销前端主要的功能获客,营销后端的主要功能是运营。最终都是为了客户的拉新促活防流失。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