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视频下载(剧方平台联合抵制短视频侵权剪辑,雷声大雨点小丨业内说)

近两年来,长视频和短视频大部分时间处于“相处融洽,互有贡献”的竞争环境。长视频承载短视频,再造“视而不见”,而短视频则为一些小剧、长剧或刚开播的新剧带来话题流量。

然而,当两个不同的产业链触及同一个利益范畴时,没有规则的市场必然会面临一场战斗。近日,多家影视行业协会、视频平台、影视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呼吁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的制作经营者尊重原创,保护版权,不得擅自剪辑、剪贴、携带、传播相关影视作品。他们还建议发起有针对性的、必要的法律维权行动,希望形成“先授权后使用”的良好行业生态。

本次联合声明的发起单位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咪咕视频等5家视频平台,正午阳光、华策影视、宁蒙影视等53家知名影视公司,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协会等15家影视行业协会。

在影视寒冬,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连年亏损,作品投入回收比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短视频大规模抓取用户能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长视频的市场份额;一些短视频制作者出于盈利的目的,零成本承载、剪辑了大量长视频内容,甚至提前曝光了VIP提前观看、提前点播、片尾等重要付费情节,无意中触碰了长视频制作者的生存底线。

自然,业界愿意携手合作,实现彼此的成功。但是,在艰难的环境下,创作者需要在法律的基础上得到最基本的尊重。《联合声明》发布后,某影视公司高管在朋友圈转发并感慨,“不能吃创作的饭,砸创作者的锅。”

——揭露秘密片段泛滥——

花700块就能学会剪辑,承诺月入五位数

小白(化名)是一名不到20岁的大学生。作为短视频的深度用户,几周前,在热衷于剪辑一部热播剧的视频后,他萌生了做短视频博主的想法。她精心挑选了一个200多万粉丝,近2000万赞的大尺寸影视片段。对方在资料里写了徒弟,于是小白加了微信询问“徒弟”的情况。

对方很快就过去了,直接发了一张“教程图”。教学内容包括怎么剪辑,怎么找影视素材和剪辑思路,怎么红,怎么快速赚钱,最重要的是怎么赚钱。对方表示,这套“课程”包含教学套餐,一次性支付,终身教学,学费近700元,并附送优酷、爱奇艺、腾讯价值300元的视频会员。“一个月轻松赚五位数”,这是“教程图”末尾的宣传口号。

小白动心了。她问每天工作一两个小时能轻松赚钱吗?能赚多少?

“师傅”自信地说,只要学会剪辑,坚持每天抽时间更新,一旦走红,获得粉丝,粉丝数越高,他的变现能力就越强。“大师”说,只要做好,很快就能见到成效。“像我们(剪辑)的影视剧,一部热播的,几万几十万的增粉,很多。”

“月收入五位数的手机”;“三个月涨粉580万,实力飞黄腾达”;“六个月内七百万美元,如果你不满足现状”...当你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片段”时,有这种描述意义的视频号比比皆是。这些片头大多以剪辑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为生,其中不乏《长歌》《好日子美好时光》《陪你长大》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最后的浪漫》《作家的奥德赛》等。,已关闭但仍在平台上付费观看。



在记者的调查中,对方进行了提醒。

这样的承诺可信吗?在新京报记者的调查中,大部分影视剪辑账号都能快速变现,但或多或少存在差异。

联合网视

首先,短视频庞大的用户数量和算法为账号提供了观看量的基础保障。《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12月,手机用户日均在线时长为5.69小时,其中短视频的增量贡献了总时间增量的33.1%,排名第一。短视频能抓住用户的时间,对长视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高“性价比”也是无数人涌向这个行业的原因。相对于常规的长视频创作,影视短视频不需要独立的创意。只要一部能上网的手机,无论你在哪里,都能在几个小时内制作出一个点击量上百万的视频。“师傅”透露,他最快的徒弟通过学习影视片段一个月可以收获50万粉丝,最慢的一个月可以积累上千粉丝。据记者观察,影视剪辑创作者包括全职父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读学生、无业群体。在这样一种低门槛、无技术的方式下,催生短视频成为无数人尝试快速变现的新渠道。

基于以上,短视频平台还为创作者提供了多渠道的创作变现或奖励方式。比如,米乐(以下简称b站)就为UP车主设置了“充电”通道。如果用户喜欢这个Upmaster的视频,他可以用至少9999.9人民币B (1人民币=1人民币)从2元“充电”。一位UP主最近编辑了《长歌》中杜昊和乐言的CP合集,时长3个多小时,包括目前只有VIP才能观看的内容。已经有10多人对他的主页进行了“收费”。







一个UP主的收费页面截图。

收到公告后可以进入白名单,擅自移除也没关系

但是,为什么影视剪辑的短视频账号似乎不怕“侵权”呢?

在小白的介绍下,新京报记者还加了“大师”求教。“大师”告诉记者,他们最主要的变现方式是宣传电视剧。“我这边到处都是这样的资源。我所有的作品都是由那些新剧宣布的。”但当记者询问剪辑内容是否可以自由选择时,对方并未否认,并表示侵权的问题不用我们考虑。只要平台上的综艺节目、漫画小品、体育赛事转播、独播剧尽量不碰,就不会有问题。“侵权只是把你的作品去掉,和你的账号没有关系。”

小吴(化名)此前在一家自媒体公司工作,运营一个媒体认证的短视频账号。他剪辑的内容主要是当天的热点娱乐新闻,也会涉及影视剧、综艺节目、有明星参与的热门活动等。未经授权,他发布的大部分短视频几乎都是“漏网之鱼”,打击侵权。几百个视频只有两个被平台下架了,一个是综艺剪辑,一个是某明星参与的某视频平台主办的专属活动剪辑。

《2020年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现实情况显示,2019年至2020年10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共监测到疑似侵权链接1602.69万个,其中独家原创作者侵权率达92.9%。小吴说,通常有侵权的时候,平台会直接私信账号,说某个视频内容被某个平台举报涉及侵权,需要删除移除,但这种情况的移除对账号没有影响。视频的流量和通过它涨起来的粉丝一直在账户数据上扎扎实实的躺着。其实小吴不用负任何责任。“有时候平台根本没法筛选。”

接着,新京报记者添加了另一位拥有数十万粉丝的更正规的编辑毕女士(化名)。毕女士耐心解释,做影视剪辑是为了变现,主要是为了音乐、电影、电视剧的宣发。他们有团队,团队会定期给学员培训,包括短视频平台官方细节调整,会更新教学;群里还有客服人员可以解答特殊问题。

对于热门剧和即将上映的电影,会有专门的宣传员为他们“宣旨”,他们爱怎么剪就怎么剪。团队和对接人还会提供专门的影视资源下载通道,可以同步各大平台的播出进度。VIP提前观看、超级点播等所有资源均为高清无水印下载。

毕女士说,之前播出的《何山令》从播出到大结局都有宣发任务,每周结算一次;点播和付费的“彩蛋”也可以编辑。“这个浏览量和赞会高一点,变现会多一点。”对于这些“申报账号”,片方会加入白名单。“综艺资源也有,美剧、韩剧、泰剧,都可以下载,没有任何限制。”毕女士说。



一个网站上的凌的视频剪辑。

——“二创”不是一刀切

“声明更多的是恶意处理。

公告发布后,在网上引起热议。在新京报记者的观察下,超过六成的网友对此举表示中立或不赞同。他们大多认为长视频的短视频是内容“出圈”的重要渠道,担心这种说法可能导致短视频平台上CP剪、琐事混剪、感情线等二次创作的消失。

小提(化名)是一名留学生,很少通过电视和线下了解国内热门影视作品。短视频平台和微博是看剧前重要的甄别渠道。“现在视频平台上的剧太多了,很多我可能看了一两集就不喜欢了,或者之前拍的不好,没有耐心回头看。但是我喜欢刷短视频。有时候看到一部剧的剪辑或者网友剪辑的花絮,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想看看这部剧的一些情节。”

此外,影视剧的“注水”、“加戏”、“节奏慢”也成为用户涉足短视频,甚至成为短视频制作者的原因。小王说,前阵子她追了一部都市情感剧,很喜欢男女主角的情感台词。但是有时候一周更新两集,恨不得一集全是配角。“这时候我会选择去网站或者短视频看主角的剪辑。虽然现在注水剧越来越少了,但以前有的电视剧动辄60集起步。人家不看cut就是浪费时间。”

联合声明是否对所有短视频剪辑“一刀切”?业内人士似乎不这么认为。从事影视发行多年的肖明(化名)透露,其实大部分影视公司都与短视频平台、MCN机构甚至个人有长期或短期的项目合作。影视公司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通常是通过官方征文,即平台将宣发任务分配给平台创作者,邀请创作者自发参与,奖池有固定奖金;如果流量好,优秀,会给予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奖励。还有一种,发行方会直接找到MCN机构,或者UP业主和人才,直接和他们谈合作。“但这两种一般都会有官方授权,版权平台也会告知。”



“何山灵”曾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

天辰(化名)还为一部小成本热播剧做过宣传和发行。她说,有时候看到一些没有授权,但是剪辑得很好,成功“破局”的短视频,他们也很开心。“我们日常宣传经费有限,除了短视频,还得投放到其他渠道。现在很多人的投放费用都很贵,所以如果我们的剧有一些剪辑,他们愿意主动剪辑,创造自来水,这对我们当然没有坏处。”

好的“再创作”可以成功引导长视频,同时可以丰富观众对剧的多方位了解,在互联网平台创造更广泛的观剧人气。但是一些恶意剪辑依然存在,或者严重侵犯版权的剪辑行为,虽然流量不一定很大,但是会对剧方的宣传节奏、版权保护、用户对剧的理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二次剪辑,我个人觉得混剪片段类是可以的,因为也会结合创作者的解读角度。但现在有很多up主,他们会删减几十部剧,导致观众直接在短视频平台观看,损害了版权平台的利益。”小明坦言,让所有短视频创作者都获得授权是不现实的,但其根本还是要制止恶意剪辑。

新京报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到近日落幕的热播剧《你是我的城市营》。至少有三个短视频(粉丝超过10万)剪辑了该剧70多段,有的甚至达到了100多段,包括了所有的关键场景和场景。在某视频平台上,有用户编辑了白敬亭和桑德拉的所有剪辑,总时长超过15小时。以每集平均45分计算,用户携带了近33集的正面内容,而该剧总共只有40集。“何山灵”和“龙”的CP混剪也成为侵权的渔场。



某网站的《你是我的城市营》短视频片段,哪个是正常渠道走的,哪个涉嫌侵权,用户分不清。

观众小王说,她经常在视频平台上看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但大多只选择配角的场景,因为在正片里配角会被砍得体无完肤。这时候切会为粉丝节省很多时间。“如果我看主角,最好先去看正片,而且现在三大平台也在推出‘只看TA’的选项,让观众在更新剧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不用再等着发货了。”

——律师声明——

如果侵权行为普遍,平台承担责任

事实上,相关部门早已采取专项行动保护内容版权。2018年,国家版权局约谈了Tik Tok、阿auto更快、西瓜视频、英里英里等15家重点短视频平台公司,要求坚持先授权后传播的著作权法基本原则,规范内容版权管理和使用制度。未经授权,不得直接复制、表演、传播他人的电影、音乐、摄影、人物等作品。不要以用户上传的名义滥用“避风港”规则。(“避风港”原则是指在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当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服务,不制作网页内容时,如果ISP获知侵权,有义务删除,否则视为侵权。如果侵权内容既没有存储在ISP的服务器上,也没有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ISP就不承担侵权责任。)侵犯、传播他人作品。同时,平台应加强维权管理,完善版权投诉处理机制,履行“通知-删除”法定义务,及时受理权利人的通知投诉,迅速下架相关侵权作品或断开相关侵权链接。

同年,爱奇艺还起诉哔哩哔哩,称其未经授权播放了自制综艺节目《嘻哈中国行》的片段。据悉,该案是由于哔哩哔哩的UP主擅自将爱奇艺制作的综艺节目进行剪辑包装,形成新的专题视频,侵犯了爱奇艺的合法权利。最后,法院判决哔哩哔哩赔偿爱奇艺5.35万元。

两年后,观众小Y明显感觉到网络上的偷、偷、剪现象呈断崖式减少。比如以前在一个平台上可以很容易搜索到的台剧、日剧的片源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短小精悍的剪辑。对于《随需而进》的二次传播,部分资源也在上传不久后下架。

北京闻仲律师事务所律师、知识产权法专家赵虎已经观察到了短视频的侵权行为。在赵虎看来,擅自剪辑、解说电影,或者在短视频中曝光影视剧资源,是第一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完整或短片的形式将影视作品放到公共网络上,让观众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地点观看的权利。其次,这种行为也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改编权”,即把作品改编成新作品的权利。“是否(片段内容)具有商业价值(即是否通过视频获得相关利益)与是否判定侵权关系不大。只要是在开放平台上传播,就不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当然属于侵权。”

赵虎认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难比较平台和创作者的责任。其实两者都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创作者直接侵犯了著作权;平台可能会参考“避风港”原则。但如果出现洪水,就要考虑“红旗”原则(“红旗”原则是“避风港”原则的例外,是指如果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事实很明显,像红旗飘扬,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能假装看不见,或者推卸自己不知道侵权的责任),可以理解为平台放任,鼓励创作者上传传播侵权内容,允许用户打赏。

赵虎对联合声明发表后侵权行为是否会在未来被根除持乐观态度。他说,在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好的国家,这种赤裸裸的侵权是绝对不可能的。“做这种事需要勇气。所以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情况,以后肯定会解决的。”然而,赵虎认为,权利持有人仍然难以捍卫自己的权利。权利人起诉的话,一般来说案件成功率挺高的,但是诉讼周期长,一般需要3-9个月;赔偿金额不多。现在一部影视作品有多个权利人。比如大部分电影电视剧都有三个以上的制作方或者播出平台。“权利人在诉讼中能否达成协议,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综上,随着维权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侵权成本,纵容了很多人继续打擦边球。

资深新京报记者Z瑞安

编辑佟娜校对李丽君。

来源:新京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