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吕东编辑/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屏少”“缺芯”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短板。在行业发展初期,显示面板曾是中国第四大进口商品,年进口额约500亿美元。如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大陆显示产业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增速达30%,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020年,中国大陆的LCD产能已经占到全球的一半。来源:赛迪顾问
中国是全球显示产业最重要的增长极
6月30日,由中国光学与光电液晶分会(CODA)主办的DIC 2021中国(上海)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览会(DIC EXPO)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国内厂商的很多创新技术,比如新型液晶显示技术、柔性显示、Mini LED、AMQLED等。,一同亮相,参展商络绎不绝。
中国光学光电液晶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新庆在致辞中表示,一些观众注意到,今年的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主题更加丰富,演讲公司更加多元,演讲内容更加前沿,这自然与最近两年全球显示产业格局的巨大变化有关。
他指出,当前,显示产业的重心不断向显示终端产品领域聚集,中国在全球显示市场的地位越来越明显。2020年,面板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这是国内显示行业坚持创新赋能,不断提升竞争力的结果。当前,中国显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继续补齐短板,完善本土产业链,不断提升核心能力,进一步推动全球显示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把新型显示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板产业。
中国光学与光电液晶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新庆
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面板生产线总投资8000亿元。截至2020年底,总产能较2015年底增长140.9%。2020年,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2.1%,以TFT和LCD为主的面板出货量达到1.32亿平方米。2020年,全球多条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中国全面生产销售,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项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4K/8K电视、柔性显示、更大尺寸电视相继登场,见证了显示行业的发展趋势。这背后是中国面板行业产能的整体提升。据CCID研究院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建成六代及以上面板生产线35条,总投资1.24万亿元,产能2.22亿平方米。
毋庸置疑,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已经完成了从跟随到逐渐领先的逆袭。
6月29日,在中国国际显示产业峰会(DIC论坛)上,BOE董事长陈燕顺透露,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下,全球显示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中国大陆显示产业以648亿美元(约合4183.9亿人民币)的产值和29.6%的增长率成为全球显示最重要的增长极。
中国主要面板厂商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线布局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光学光电液晶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新庆在会前接受采访时指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强大的投资能力、强大的本地市场支持,成为中国大陆产能持续突破的发展优势,而每年的DIC盛会正是这些优势的集中体现。
他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中国的显示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引导和帮助。国家陆续出台了很多有利于显示产业的财税政策,甚至专门支持新型显示材料和组件的生产和研发。作为行业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光学光电液晶分会将在DIC上致力于打造全球显示产业的七大平台:新技术研讨平台、新战略展示平台、新产品展示平台、新趋势发布平台、上下游交流平台、价值链提升平台、产业链延伸平台,全方位服务全球显示产业。
材料设备逐渐补齐短板
观察者网从展会现场了解到,本次展会不仅有BOE、TCL华星、天马微电子、维信诺、惠科、华家彩、贺辉、龙腾等面板厂商参展,还有凯盛科技、徐东集团、江苏苏川、尹福新材料、奥宝科技、胜雄激光、托米集团、晶卓光显、帝晶光电、苏州迈威、博。
TCL集团副总裁金扬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Observer.com,DIC 2021系列活动通过“展会+会议”的模式,为全球显示行业搭建了一个高标准、高层次、大规模的行业交流洽谈平台,推动国内显示行业共同做强、补齐、延伸链条,同时共同构建全球显示行业健康生态,不断推动中国显示行业话语权的提升。
DIC展览现场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面板制造商惠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公司的55英寸双屏配备了miniLED背光模块,利用重叠屏幕技术,可以实现高色彩饱和度、高色彩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显示应用。使用miniLED可以实现更小的背光分区,从而可以调控暗区的背景背光源减少发光,真正实现像素级的明暗画质和明亮层次感。目前,惠科miniLED折叠屏的背光架构是一种先进的产品,还没有相同架构的原型。这种创新的显示架构用于对比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大型自发发光显示技术,具有节能、高对比度、高色彩鲜艳度等多项高质量技术画质。
展览现场
在谈及自身产能建设时,面板企业TCL华星光电的工作人员透露,公司以深圳、武汉、惠州、苏州、广州、印度为基地,拥有八条面板生产线和四个模组工厂,投资超过2400亿元。目前,公司正在布局下一代Mini-LED、Micro-LED、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印刷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新型显示技术。产品涵盖大中小尺寸面板及触控模组、电子白板、拼接墙、车载、电竞等高端显示应用。
在材料和设备领域,成都托米集团的3D玻璃盖板实现了国内首条玻璃盖板自动化量产线,可大幅提高良品率。托米柔性超薄玻璃生产线年底可量产柔性玻璃产品,托米铰链三季度将达到15w/套产能。量子点材料研究所正在建设一条试验线。
偏光片方面,收购LG化学的偏光片及相关资产后,金善光电成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应商,实现了高端偏光片的国产化。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LCD偏光片的全球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杉进进入后,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从不到10%提高到45%以上,这一核心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得到保障。
奥宝的FPD AOI系统可以为所有类型的显示技术(包括柔性AMOLED)提供尖端的自动检测解决方案。该系统使用先进的光学元件增加输出,并用于图像采集、独特的图像处理技术、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显微视频成像、CD/覆盖率测量和自动宏观(Mura)检测,以实现高灵敏度的缺陷检测和极其精确的分类。
展览现场
当天,中国光学光电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主持了开幕式和剪彩仪式。中国光学光电液晶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新庆、上海新金山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伟、TCL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默克kgaa中国区总裁兼电子科技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安、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大勇、奥宝科技亚太区总裁ShaharMichal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展览现场
正如中国光学光电液晶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所言,CODA不仅倡导显示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跨界进步,还创新性地在DIC系列活动中迈出了产业合作的一步。为了进一步探索车载显示新蓝海,CODA与BOE策划了DIC智能座舱与先进显示技术论坛,吸引了SAIC、宝马、天马、康宁、3M、TPK、通力光电、徐东、龙腾等企业参与角逐。
为响应国家对新型显示材料的扶持政策,CODA还联合膜材料解决方案厂商举办了中国显示与功能膜创新峰会,得到了金善光电、合富乐凯、新伦科技和双星、博艺新城、柔显的支持。
在Mini LED商业化的第一年,CODA还与中国光学与光电LED显示应用分会、半导体显示咨询机构CINNO Research共同主办了国际Mini/Micro LED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邀请了在突破red Micro LED芯片问题上有重大建树的江风益院士,以及众多半导体显示企业积极布局Mini/Micro LED领域。
在本次峰会上,中国光学光电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发表了演讲。“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芯片尺寸不断缩小,产品世代的技术路线也在不断演进。尤其是有了注定矩阵的加持,Mini/MicroLED generate变得更有活力了。目前,Mini/Micro LED技术已经开始成熟并实现商业化,各厂商也在积极布局Micro LED产业链。”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也通过视频向大会发表了讲话。“随着5G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展示已经成为5G信息技术生态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显示应用多元化的新时代,无论是在AR和VR领域,还是在超大型应用中,Micro LED作为最真实的显示技术,都受到了业界的关注。我们在微型LED技术研发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光学光电发布了9项团体标准。这九项标准规定了包装、整机、系统、细分应用等相应领域的术语和定义、产品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质量承诺。技术内容完整,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对规范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符合团体标准的制定程序,编制符合GB/T1.1的规定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材料齐全,符合标准项目任务书的要求。
6月30日平行论坛:国际Mini/Micro LED供应链创新与发展峰会,CINNO Research创始人& CEO陈
此外,由多所院校教授领衔的DIC中国(上海)健康显示高峰论坛,也因为薄膜材料厂商太湖张金、电子纸龙头元太科技、大力推广护眼屏的TCL华星而颇为引人关注。
当天,在DIC 2021上,这四场平行论坛与DIC论坛、DIC博览会同时启动。主办方提出,未来将致力于推动这种合作,帮助实现DIC这一行业盛会乃至中国显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永恒活力。
此外,今年在DIC EXPO举办的DIC AWARD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奖产品展区和全球先锋显示技术大会也受到广泛关注。在场观众对来自BOE、TCL华星、天马、维信诺、惠科、华家彩、金善光电、徐东光电、苏川科技、奥宝等显示企业的DIC奖入围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