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北辰
中国自主研发的定位系统取得新进展。
5月27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期间,千寻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星基服务已具备完整的商用能力,将为亚太地区,即日韩、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用户提供实时无缝的厘米级高精度服务。这项服务支持北斗三号的全系统信号。
据介绍,千寻的“星地一体化”厘米级服务,基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成了千寻的星基增强系统、覆盖全球的地基增强站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地一体化能力。它可以在不依赖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7*24小时提供动态厘米级定位服务。目前“星地一体化”可用性达到99.99%,连续性达到99.99%,完整性指数达到10-7/h完整性。
千寻位置提供的“时间空服务”本质上是一种高精度的定位授时技术。千寻位置CEO陈今佩在会上解释道,“[该系统]是针对汽车、手机等数百亿终端设备的time 空智能服务接入的未来需求,一个高连续性、高稳定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time 空网络,让time 空像水、电、煤一样智能化。
星基系统最大的技术突破是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无人区也能使用高精度服务。
据介绍,星基增强服务通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转发差分信息,摆脱了数据传输对互联网网络的依赖。可在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内,提供沙漠、海洋、高空和断断续续网络覆盖等无网络覆盖区域的动态厘米级定位服务,解决定位盲区问题。
传统基于卫星的服务在应用中最明显的痛点在于15到20分钟的初始定位时间。相比之下,千寻基于PPP-RTK(精密单点定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星载服务可以将初始定位时间缩短到50秒以内。
据千寻公司介绍,千寻定位卫星增强服务已经在中国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主要边境地区的大量测试中得到证明。该系统水平定位精度优于2cm,服务可用率为99.99%。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敬南的解释,“现有卫星导航系统依托地基增强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厘米级、纳秒级实时时间同步的高精度时间空定位。在没有移动通信的广大地区,通过星基增强技术可以实现亚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定位和相应精度的时间同步。这两种技术单独使用时,无法满足‘智能时代’无缝、连续可用的需求。”
因此,千寻位置卫星服务的商用能力意味着基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多的物联网设备将受益。千寻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卫星增强服务提供商。
公开资料显示,千寻位置成立于2015年。公司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伽利略)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布全球的地基加固站网、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和大型互联网服务平台,可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和纳秒级时间空智能服务。2019年10月,千寻完成10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目前估值超过130亿人民币。
据悉,千寻位置的“基于星星的服务”成功商业化后,将有更多的物联网设备使用高精度定位服务。目前,千寻的地基加固系统已应用于许多AiOT场景,如车道级导航的智能手机,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能够自主飞行以进行电网检查或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定点停车的自行车共享,可以与红绿灯“对话”的自动驾驶公交车,能够听诊危险建筑物、桥梁和地雷的变形监测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