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兼职广告悄悄在徐闻、雷州等地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开来,这种广告多以包吃包船票、专车接送和500元左右的报酬为吸引,拉拢周边亲朋好友参与或者帮忙介绍他人参与海南离岛免税商品代购。殊不知,这种行为触碰了法律可容忍的边界,甚至有可能构成走私违法犯罪行为。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有哪些情况不被法律和政策允许?根据《海关总署关于发布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的公告》(公告〔2020〕79号),下列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请广大市民朋友务必擦亮双眼,自觉抵制:
一是非法出借个人离岛免税品购买额度牟利;
二是组织利用他人离岛信息套购免税品牟利;
三是将所购离岛免税品在国内市场上再次销售。
对于倒卖、代购、走私免税商品的个人,海关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记录,3年内不得购买离岛免税商品;对于构成走私行为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截至2021年6月10日,湛江海关缉私局已连续开展6轮“湛蓝2021-2”打击海南离岛免税套购走私专项行动,累计立案99起,其中刑事案件21起,行政案件78起,案值约6703万元,涉税1600.2万元,查扣各类涉案离岛免税品7835件。经查,走私团伙利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通过雇用社会人员在海南套购免税商品,搭乘琼州海峡轮渡离岛后再囤积销售牟利,构成了走私违法犯罪行为。
湛江海关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莫抱侥幸心理,触碰违法走私的“高压线”,在享受国家政策红利的同时,也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全媒体记者】刘稳
【通讯员】王于蓝
【作者】 刘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