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知乎App新版本上线。新版本中推出的“每日新知”,是继 2016 年知乎推出知识付费产品“知乎 Live”后,针对知识付费的又一次声音实验。通过精心挑选站内不同主题下适合收听的内容,在重新加工并由专业团队录制后进行推荐,为用户带来实用、有趣的音频内容。
刺猬公社 | 王惠民
从逐渐成名到备受争议,作为互联网知识型社区的知乎在这几年发展得很不容易。
从2016年开始,知乎也登上了知识付费的大船,对标分答的“值乎”已销声匿迹,而另一款实验性的产品“知乎live”让知乎在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乘着知识付费的风口,知乎在推出“知乎Live”后过得还算不错。但知乎团队显然也意识到了,如果只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知乎终会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淘汰。
2016年5月,“知乎Live”诞生后,前有果壳的“在行”、“分答”和罗胖的“得到”竞争,后有喜马拉雅FM的“好好说话”、微博问答等产品围追堵截,在知识付费的市场里,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根据阿里大数据中心8月10日发布的《2017年Q2阿里应用分发行业数据报告》,截止到2017年5月,定位于“多领域实时互动分享”的“知乎Live”目前有着超过1500位主讲人进驻,付费课程达3700多场,付费用户量级达310万人次,人均消费43.67元。
但这个成绩跟得到的“24个订阅专栏,180万订阅量”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竟“得到”的专栏售价为199元,而“知乎live”售价大多为9.99-29.99元不等。
此前的“知乎Live”主打线上直播互动,付费用户可以直接与主讲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线上互动、答疑解惑。这样的差异化战略让知乎在过去的一年里,占有了一部分市场。
对于知乎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将自身平台的海量内容进行产品化。而此次“每日新知”上线,似乎预示着知乎正在开发新的知识付费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新知”目前仍是免费的,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得到”的入门产品“免费专区”。
对比“免费专区”和“每日新知”的界面,不难发现,两者十分相似。
但与出现在首页的“知乎Live”和“免费专区”不同,目前“每日新知”仅仅位于第三页的“市场”一栏,二者地位上的差别显而易见。
这也不难理解,无论“知乎Live”还是“免费专区”都已经上线超过一年,并且已经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和盈利模式,而此次突然推出的“每日新知”则是音频小讲、科普形式的知识整合,带有明显的实验性质。
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知识付费平台开始将目光对准了轻度消费市场,“得到”在上半年上线了“精品课”这一产品,就连主打付费问答的分答,也推出了“小讲”。
市场的种种表现已经证明,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短时长的精品课程售价较低,更加适合尝鲜体验,即使体验不好,所付出的时间与金钱成本也相对较低。此外,体量较小的知识付费产品也有助于培养普通用户的付费习惯,使其成为潜在的深度用户。
因此,在知识付费步入下半场的时候,各大平台纷纷发力入门级用户市场,想要以量取胜。
那么对标“得到”等竞品,知乎拥有哪些优势呢?
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优势。根据第三届知乎“盐Club”提供的数据,知乎从2015年开始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月浏览方面,2014年是0.95亿,2015年是2.6亿;提问数方面,2014年是107万,2015年为357万,截至目前已达到1000万;回答数方面,2014年是324 万,2015年为1100万,截至目前已达到3400万。
作为知识互动社区的知乎最不缺的就是优质内容,缺少的只是将有价值的知识经行整合提炼,再以音频的形式包装起来。显然,“每日新知”要做的就是这一步。
其次是人才优势,尽管“得到”主打精品路线,邀请的主讲人基本都是国内这一领域的顶级大咖,但是数量仍无法与知乎相比,而知乎拥有得天独厚培养大V的平台优势,这些大V们不仅可以创建“知乎Live”吸引粉丝们的关注,他们本身还是强大的内容生产方。这一点会成为知乎未来在知识付费竞争中的重要筹码。
最后是用户基础,知乎是目前互联网优质内容的代表之一,百万级数量的月活用户,都将是未来知乎知识付费产品的潜在购买者。
知乎此前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盈利”,CEO周源在2016年知乎“盐Club”活动中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规划,结合过去一年里知乎的表现来看,效果显然不错。
但是随着知乎的对手们抢先发力,始终不愿彻底商业化的知乎在转变之路上依旧前路漫漫。
反观“得到”,除了售价199元/年的专栏以外,从年初开始,便已经在各个价位铺设了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从免费专栏中的“罗辑思维第五季”和“李翔知识内参”,到4.99元的每日听书,再到9.99元的精品课,产品线已非常多元。
作为知识付费产业的旗舰平台,“得到”的产品线覆盖了从普通用户到深度用户各个层级,并且围绕知识付费这一核心开发了不同种类的产品,有针对某一行业进行深度解读的,有每天分享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和方法论的,也有拆解分析一本书籍精华的,即使在最浅层,也有着梳理每日资讯和雷打不动的“罗辑思维”这面招牌。
在产品开发和用户发掘方面,“得到”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但这并不意味着知乎就失去了机会,因为知识与新闻热点不同,永远不会被人抢先,正如知乎那句著名的slogan所说:“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知识付费的市场天花板或许存在,市场规模尚可以用金钱来量化,但是知识本身所带代表的内容却是无穷无尽的。
此刻知乎选择入局,“每日新知”作为一个实验性质的产品,背后很可能承载着知乎对于知识付费市场更大的野心,相比图文化的“知乎日版”而言,音视频产品在现在的市场显然“卖相更好”。
当然,现在打开知乎App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另一句话:发现更大的世界。
相比之前那句,这句话似乎更有吸引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