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cm多长实物对比(中国人的筷子与西方国的钢叉,一个有温度,一个冷冰,文化差异大)

在中国,吃饭用筷子;在西方,吃饭用钢叉。这本是习以为常的事,但内涵却是大有讲究。


记得小时候跟着父辈上山做工,午饭是在山上吃的,没带有筷子,吃饭的时候我试图用手抓,被一个老辈人喊停,只见他砍下两截树枝,削成一双筷子递给我,并说道:“我们中国人吃饭,要用筷子。”他的这句话,至今我还记得,从那个时候起,我对筷子产生了敬仰,并慢慢地读懂了筷子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中国人用筷子,首先讲究的是温度。虽然现在市面上也有塑料筷子、银质筷子,但并没有起到主导意义,能起到主导作用的中国的筷子通常是木质、竹质筷子,这类筷子自带温度,也符合国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规律,同时也彰显出中国是一个热情友好不冷漠的国度。

其次,讲究外圆内方。中国的筷子,一端是圆,一端是方,为什么这样?这就是外圆内方的真谛所在,跟做人一样,外在表现不能太有菱角,但内在的正直须时刻蕴藏。

至于筷子的标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七寸六分(相当于25厘米),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但是我对这个说法并不十分认同,我认为筷子可以长一点、也可以短一点,主要要看它的用处。


25cm多长

西方国家吃饭普遍用钢叉,这就涉及到文化背景的话题,在中国人看来,西方餐具钢叉实在是太冷冰了,而钢叉又象征着暴力,所以国人一般也认为这跟西方人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有关。

日本人最初的时候是直接用手抓饭的,但是后来中国的筷子传到了日本,慢慢地日本人开始习惯用筷子吃饭,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国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