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农产品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随着互联网,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线下物流配送开始如雨后春笋兴盛起来。以致近两年资本纷纷布局社区团购,开始领跑农产品生鲜配送的第一步。
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有多种形式,有依托电商平台+配送网点的,有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集采集送的,也有依托社交和团长社交关系的等等不一而足;所配送的产品除了生鲜农产品外,还有净菜、熟菜甚至有厨师上门服务。本人认为,不管农产品生鲜配送采取何种模式,其本质都是针对消费者所进行的增值性服务。生鲜农产品的配送尚处于发展阶段,本人也一直在观望切入市场的时机,考虑生鲜农产品配送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下。
一、生鲜农产品配送面临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无论是做农产品的生产种植还是农产品流通,我一直在强调,想要做好农产品,一定要尊重它的自然属性和规律,农产品无论是种植还是流通,它都是一门技术活。农产品的运输要求很高,保鲜锁鲜和冷链物流是农产品配送最关键的环节。据调查显示,我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善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至少为100亿美元;农产品冷链应用率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0.05立方米,占比7%,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冷库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不仅是设施瓶颈,更是技术瓶颈。根据在全国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近 4000家农产品电商中,有7%巨额亏损,88%小额亏损,4%持平,也就是说只有1%的生鲜电商处于盈利当中。而这1%就是拥有较完善的冷链系统的企业,所以说要想做好生鲜农产品行业,首先是要做好冷链物流。
(二)物流成本高。物流成本这块大家可能会比较迷惑,国家不是有农产品绿色通道吗?怎么会成本高呢?我们知道,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首先,农产品品类繁多,仅从配送品类来说,就有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调味品、冷冻品、海鲜、粮油等门类;其次,农产品产地分散,不同的农产品有其不同的生长环境,我国幅员辽阔,各类农产品种植因区域和气候条件不同分布得十分分散,想要进行集中配送,就得承担高额的物流成本。
(三)资金风险相对较高。农产品配送对象主要包括农产品供应商配送和超市连锁配送两方面。供应商配送主要包括农产品配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的专业协会等配送主体向超市、学校、宾馆和社区家庭等消费终端配送农产品的过程,而后者主要是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由总部配送中心向各连锁分店和其他组织配送农产品的过程。除了以社区家庭或个人配送外,其余配送对象均会存在账期,半个月、一个月到三个月甚至半年不等,虽然所配送的农产品价值相对较低,但日积月累的配送量和垫资金额也会水涨船高。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现金流的短缺,造成较大的资金风险。
(四)农产品交易信息不透明。我曾经提到过,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价格是变化极快的,甚至同一区域不同市场,同一市场不同时间的农产品价格都会有差距。我们知道,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某个市场某种蔬菜某一时刻达到价格均衡,但突然有一车蔬菜又进入市场,这时就会改变这个市场的供求平衡,供给变多了,价格也就开始回落了。再比如,某种蔬菜刚运输来新鲜度比较好,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慢慢变质,价格也会随之改变。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的供求关系情况和价格情况,只能凭“经纪人”的经验来判断,但这种判断往往会因为了解的信息不全面或失真而存在失误,结果就是造成成本的增加和盈利的减少。
可能大家注意到了,以上这些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吗?对,农产品配送就是要做到这“四流”。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再探讨下,我们该怎么做!
我认为,农产品配送要当一场“技术活”来做。
(一)解决物流短板。除了充分利用冷库和冷链物流外,我认为,可以以最小的资金投入来解决这一短板,那就是“集采”。简而言之,就是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品类多、品种全、人流大、信息充分、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来实现“集采集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实现农产品的初次整合,然后再批量送达客户,这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我们还可以建设中转仓或具有批零兼售的服务网点,但这种方式往往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农产品配送重资产化并不可取。
(二)做好品类和目标客户选择。在《农产品运作模式之批发》中,我建议做好农产品的品种搭配。但对于配送,我对过多的品种配送并不赞同,多品种意味着投入的资金、人力成本越大,供应链越长所造成的成本越高。在这里,需要我们对目标客户做出仔细的筛选,尽量选择一到两种品类或者一两种品种进行配送,避免因供应链过长,品种过多,以及较长的回款周期,导致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单品配送,市场也不差。农产品配送,宁可小而精,切莫大而全,资本毕竟是少数人的游戏。
(三)探索配送中的附加值。农产品配送是具有价值挖掘潜力的,比如,做蔬菜配送,是否可以做成“净菜”呢?做餐厨配送,是否可以做成“中央厨房”呢?经过二次加工的农产品显然具有更高的价值。我说过,农产品配送其实是门技术活。一提到配送,可能就会想到需要多少人力。我们不妨把思维打开,农产品+机械化呢?现在很多农产品加工的机械都能实现,比如净菜的机械化加工,就可以从清洗、分拣、切割、摆盘、速冻、包装等实现全机械化、自动化。实现机械化加工的产品具有更高的产品标准和质量标准,也具备更高的产品价值。
(四)注重配送网络的打造。无论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中转仓,都是具有一定辐射范围的市场实施。在我们依托这些设施资源的同时,要遵循农产品的特殊属性和规律,通过“点+面”的方式合理规划配送网络。个人认为,农产品最佳配送范围为两小时配送半径,我所说的不是单程两小时,而是往返两小时。超过该配送半径,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通过设置“分仓”或二次加工的形式来解决,延长配送半径,拓展配送网络。
(五)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的打造。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一点,千万不要以为农产品没有规范的产品标准、没有有效的产品留存,就对产品质量不重视,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短视行为。无论做哪个行业,做哪种产品,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对消费者高度的责任感,以品质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打造行业良好口碑。
关于农产品配送,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不少的发展机会和发掘空间,也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思考。
下期,我们将探讨目前如火如荼的“直播带货”,农产品运作模式之直播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