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可以说是春节的必备品了,不少“小孩儿”的私房钱就是从红包中得来的。我们常说“红包,红包”但这个我们常说的红包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要从汉代说起了。旧时由于人类未开化,他们认为“万物有灵”,每一个存在于世间的事物都有一个独立于客体之外的灵魂。而对于自然界中无法解释和理解的现象他们往往会将这种现象拟人化,用人的思维去理解它们。所以就有了我们都知道的盘古开天辟地的观念。
而汉代是一个起源较为早的时代,人们脑海中的旧时的封建蒙昧的思想根深蒂固。出于对灵魂鬼怪的敬畏和惧怕,在春节这个时候就会佩戴一种名为“厌胜钱”的铜钱,来驱邪避鬼。因为在汉代人的思维中,鬼怪的拟人化的,鬼怪和人一样贪财,所以他们认为只要身上佩戴了这种铜钱就能贿赂鬼怪从而达到驱邪的目的。
这个时候的“红包”是为了自己驱邪避鬼用的,但经过唐代的发展之后,“红包”逐渐有了祝愿晚辈平安的意味。
之前的“红包”一般都是意思意思就是,只有到了宋代,“红包”的份量才真正受到重视。当时宋代皇帝为了礼贤下士,会在春节时借着“红包”的名义给予朝廷官员们一些额外的奖赏,这也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年终奖了。那皇帝都这样做了其余官员肯定是纷纷效仿了,所以这种风气就从上至下的流传开来了。到后世“红包”就演变成了汉、唐、宋三者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