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对全国 78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十大创新城市分别是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武汉、Xi、长沙、合肥和青岛。其中,南京在中国排名第4。南京有53所高等院校和120多个国家级R&D平台。人才总量和密度居全国前列,有基础、有条件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承担更重的责任。东南大学作为南京知名高校,一直积极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助力南京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研究和辐射基地,东大始终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效。
世纪之交,基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中国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部署,探索以园区的方式为高校的创造力提供空转化和成长的空间。依托东南大学丰富的科教资源,1999年,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
玄武公园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东大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窗口,是科技部和教育部15个试点项目之一,也是首批22个授牌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长期以来,东大科技园一直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与南京的玄武园、栖霞园、高新园、江宁园、下关园,与江苏的苏州园、扬州园。
截至2017年底,东大科技园已有企业35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枝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涌现出一批创新模式。科技园通过参与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促进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在多个专业领域协助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和校企联合中心,推动了南京新R&D机构建设,促进了政产学研用的全面融合;
扬州公园
2021年1月19日,中国移动与东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长三角(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在南京江北新区开工建设,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新声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揭牌,双方将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新型网络技术联合实验室、未来医疗健康技术联合实验室。
2021年10月27日,“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在南京举行。该联盟由东南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发起。是首个专注于碳中和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世界大学联盟。
2021年12月17日,东南大学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深化运动健康领域合作,共同推动运动健康产业发展;
12月23日,东南大学与中国建筑集团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签署了“东南大学-中建联合R&D低碳生态环境建设先进技术中心”合作协议,并共同为联合R&D中心揭牌。
……
科技兴邦,科技强国。目前,东南大学正在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格局,以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人才支持——优秀东大毕业生投身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力量。新时代,东大坚持以德育人,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超越超越,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打造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引领未来、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从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历史来看,大部分学生选择留在南京,有力地促进了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
2020年7月17日,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十万研究生战疫宁聚促就业行动计划》,为硕士、博士生等优秀人才提供超过1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在减税降费任务重、财政压力大的背景下,南京仍选择下拨10亿元用于补贴;
近年来,南京大力实施“宁聚计划”,吸引大学生就业创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4月,南京在原有“宁聚计划”的基础上,出台了《南京市支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即“宁聚新十条”。同年1-6月,全市新就业参保大学生超过15万人;
2021年1-11月,南京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657场,提供就业岗位76.26万个,实现青年大学生创业6118人,实现全年目标136%。接下来,南京将再次整合优化各类政策,推出“紫金山人才计划”,全力打造高校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平台和大舞台,,加快建设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
名城反哺名校,名校滋养名城面向未来,东南大学将坚持树立一流意识,聚焦一流目标,落实一流标准,全力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为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更多校园资讯请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南京出版关伟、东南大学官网、东南大学关伟、潇湘晨报、南京日报、三峡日报、东南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