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亚马逊。目前能在这个平台上做的站点不多,比如美国站,德国站,英国站。这三个站点应该算是主流,其中美国站是主力。以前亚马逊很好做。在国内挂个四五块钱的东西,就能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美元。但是,随着亚马逊平台的标准化,中国卖家的招数还是不行。
大概17到19年,这个时候是亚马逊的好时机。第一,运营技术成熟。第二,当时平台监管没有那么强。基本上这两年入驻亚马逊的商家赚的盆满钵满。国内不供货模式让中国卖家迅速飙升。不得不说,中国人在寻找商机方面是非常敏感的。
但是随着很多华商的到来,有的人可以成立店铺群,出货只是为了盈利。注册一个亚马逊商店不是很麻烦。大家的沉没成本都比较低。对于很多老板来说,注册一家店的投入就意味着卖几条数据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卖家追求的是利润而不是商品,售后问题层出不穷,也就是关一家店没多少苦恼,导致平台不得不规范卖家的规则。
从2019年开始,很多体验过的人应该感觉到平台变得不好玩了,流量不再那么好了,也有人开始选择FBA模式,但是国内的无源投放模式依然火热,没有流量,于是19到20年的亚马逊评测狂潮又出现了。
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这种跟平台的对抗,不会放过你的。短短一年,这个症状就彻底扑灭了。如今的亚马逊平台市场几乎就像一个铁板一块,卖家的行为非常严格。传统形式的自我交付基本停滞不前。现在即使花钱打广告也很难出单。
想继续玩,就得加入FBA模式,使用平台官方海外仓,官方物流。这样一来,压货成本变高,大量小企业家直接被淘汰。
接下来要说的是虾皮。虾皮主力在东南亚,东南亚市场人均质量低于发达国家。做过虾皮的人都知道,它的利润其实很薄,基本靠量,但是虾皮前几年的主要模式是货到付款,导致很多虾皮卖家的本金回笼成了大问题。
这里以台湾省市场为例。如果一件商品长时间没有签收,价值不到600元新台币的商品会被销毁,那么这个订单就废了。即使高于新台币600元,官方返还周期也是3到6个月,因疫情原因还会再加两个月。
这个不收拾残局的问题不太可能避免。虾皮卖家其实可以看到买家的签单率,有的低于80%甚至50%可以选择不发货。但是请注意,不发货的原因属于你的卖家,要扣分。而且这类买家普遍质量态度比较差,基本无法沟通。
另一个是物流。虾皮也有自己的官方物流SLS。最短的物流时间是3+2,即备货三天,发货两天。
要想三天完成这个备货,已经劝阻了很多没有货源的商家。就算你能自己准备三天的货,那这两天物流公司就是在骗你。虾皮物流仓库的工作效率没那么快。很多件到货后很多天没有扫描,就要罚你加班。如果不满意,还可以找客服理论,但是虾皮的客服反应速度很慢。也许你说今天,他
当然,这只是到虾皮物流仓库的环节,但还是要来的,还是要后期送到客户手中的。一旦货物出库,不管是快还是慢,那么虾皮都会直接相互分离。基本上别人的官方通知翻译成白话就是40天内不到货,跟我没关系。如果货物在40天或更长时间内还没有到达,你可以来找我,当然,只有你可以来找我。毕竟商家的货物都是漂浮在海上的。
但是,哪个顾客能忍受网购40天才收到货,相对而言,虽然做虾皮的门槛没有亚马逊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痛苦的痛点,处理售后问题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虾皮还得靠庞大的店铺群来求计费概率。在这样的工作量下,一定足以让所有个体创业者望而却步。
那么,有没有不辛苦也能赚钱的跨境电商平台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深圳,那里有我做亚马逊生意时认识的几家亚马逊咖啡。基本上人人控制的团队控制了近百家门店。他们在深圳有一个跨界沙龙。因为去年和其中一位大咖有过频繁的业务接触,所以我也有资格参加跨界沙龙,也就是在这次大咖们的线下交流会中,我了解到了一个非常小的跨界平台。
韩国的跨境平台:coupang
这个平台在韩国的占有率还是很高的。在韩国电商市场,拥有约64%的客户用户指数,位居韩国第一。这个平台我看完之后给我的印象,就是两个字:简单!稳住!是落地项目!
跨境电商现在是一个风口。抓住这个风口,毫不夸张的说,猪都能飞上天,比如前期的淘宝、亚马逊。不用我说,我们都知道这一点。
关注我,我是闲炮,有事就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