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P蔡
十年前QQ空里闹钟熬夜偷菜的那群人,十年后在蚂蚁森林重逢。对于蚁林严重的用户来说,每天叫醒他们的不是梦想,而是精力。
数学课代表给大家做笔记:行走能量每天在线296g,支付宝线下支付5g,电影票支付180 g...
这样的话,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省下力气换来最普通的梭梭树。等能量变成树苗不容易。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有人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做起了绿色能量球生意,发了大财。
在中国互联网上,蚂蚁森林能源也可以做生意。
和往常一样的工作日的一天早上,我看着偷来的能量发呆,突然厌倦了这样的群居动物行为:每天努力节能,最后拥有小树的却是我的支付宝朋友。
我决定花点钱成为氪星玩家,把闺蜜的排名远远甩在身后,站在别人之上。然后我点开闲鱼搜索“蚂蚁森林”,异常的是万能闲鱼上没有产品。
想必是不允许官员买卖绿能,所以屏蔽了一些明显的关键词。
当然,合格的植树者是不会放弃的。我试着分别搜索“种树”和“浇水”等关键词,果然在搜索结果中出现了一排排绿色能量的小树。
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能量球。
卖家的介绍也很吸引人。一棵梭梭树需要17900g能量,自己慢慢攒下来至少要半个月。你必须时刻警惕邻居偷窃。
但是,如果你在闲鱼下单,卖家号称有1000人的团队,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到你的蚂蚁森林,为一棵梭梭树倾注足够的能量,而完成这一切只需要五块钱。
也有人选择单干,为客户提供包月服务。一个月只要15块钱,就会有人每天去你的蚂蚁森林给小树浇水。
此外,卖家还出售各种蚂蚁森林道具,5个可以保护能量不被窃取的钻石套,1张可以加速能量成熟的加速卡,100张可以再次接收能量的双击卡,每张18块。
精明的商人把公益做成了明码标价的生意,卖得很好。
比如上图中的哥哥,半年卖了1045件宝贝,卖家的交易记录显示这1000多件商品基本都是蚂蚁能量球。即使按照更低的客单价10元计算,卖家通过适当的靠卖能量,也已经赚了几万元。
有些人还在为蚂蚁森林每天被偷的能量生气。有些人已经靠卖能源发了财。凹凸不平的世界大概就是这样。
但这样市场化的交易行为,也降低了很多友谊小船说翻就翻的风险。曾经微博里很多人说,因为朋友天天蹲着偷能量,所以已经分手了。
很多用户为了更快拿到证书,会选择多人种一棵树,这样更容易聚集种树所需的能量。
种植队里灌水最多的人可以决定种什么树。通常很多人决定一起种一棵树的时候,会给每个人每天分配等量的水,这样最公平。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人发帖说队友没有武德,早上五点半伸出黑手,自己多浇水获得种植权,用其他树种代替团队的精力。
比起偷能量和种植的麻烦,买一条现成的鱼显然更省时省心。
8张包含各种树苗的证书,50张一包。如果你下定决心做一个人民币玩家,花66块血就可以获得一张珍贵的山桃证书。
顿时,瞬间成为朋友圈最耀眼的环保人士。
虽然官方明令禁止,但卖能量球的商家依然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不少有一定规模的工作室。
贴吧、知乎、小红书、豆瓣等社区都是他们的宣传阵地,商家会在里面发很多硬广软的信息,引导用户在微信或者闲鱼等平台下单。
在拼多多,能量球月销量最高的商家,过去30天卖出了19000件。下面的商品好评很多,多次回购的买家也不在少数,可见用户需求旺盛。
但问题是,商家哪来的这么多能量球和植树道具?
目前市面上卖的最好的能源产品是9.7kg的巨球,要知道,一次线下支付才5g,一个球9.7kg,相当于1940次线下支付。如果每天走一万步,连续两个月就能获得这么多能量。
能量球大且稀有,需要回收旧家电才能获得。把家里不用的冰箱、电视、洗衣机卖给闲鱼回收。交易完成后,可获得9.7kg能量球。
大多数人家里没有那么多神奇宝贝可以回收,只能望洋兴叹,继续偷能量。
但这打不过神奇的能源商。他们会花时间找回收点的联系方式,和家电回收站谈好合作。
之后,用户每下单一个9.7kg的高能球,就要求用户在平台上下单回收家电,留下商家的地址,通过发送空订单完成交易,即可获得高能球。
一个9.7kg的能量球,价格在8到15元之间,几乎没有成本。卖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刷能量,然后通过灌水或者证书的方式把能量卖出去,可以说是一点利润都没有。
此外,闲鱼上还贴着闲置的相机,卖家用另一个号冒充拍的。确认收货后,两个账号都可以获得一个2.2kg的高能球。
卖混合证更简单粗暴。卖家手里一般都有很多蚂蚁森林账号。他们只要添加自己的支付宝好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能量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浇灌树木,然后用这些能量去换取你想要的证书。
而且很多人买9.7kg高能球的时候,会和一些保护套一起买,以免把自己重金买的能量偷走。
卖家会专门收集保护套、双击卡等道具。因为卖家账号多,自然会有基数更大的道具。有些卖家除了自己养号,还会去市场买,低买高卖。
甚至可以以物物交换的形式用水换道具。不麻烦的话,可以做到零成本。
卖家刷能量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用脚本偷能量,刷步骤,等火车票等等。他们专注于蚂蚁森林规则的研究。一有新的办法,他们马上制定出相应的刷能量方案。
总之,为了减少碳排放,他们真的伤透了心。
用户购买的理由多种多样。有些人想超越那些永远走在他们前面的朋友。有些人就是想要一个好看的证书。有些人希望朋友圈里有一个环保专家。
种种奇奇怪怪的原因,让十年前的生菜种植和偷盗行为,骤然变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买卖双方乐此不疲。
卖家赚钱,买家拥有这棵树,但最大的赢家是阿里巴巴。
五年前,支付宝在App里推出了蚂蚁森林功能,和十几年前的蔬菜游戏一模一样,但更真实。毕竟人家真的种了树。
这个设定点燃了用户的热情。五年过去了,很多人的支付方式都已经转移到微信上了,但还是每天按时去蚂蚁森林打卡。有人评论说:“要不是种树,支付宝早就卸载了。”
支付宝蚂蚁森林的能源收购,绑定了其生态中的一系列产品。用户只有完成了某项任务,才能获得更多的精力用于种树,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粘性。
另一方面,蚂蚁森林设置了偷能、排行榜等互动功能。,让用户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紧密的连接起来。基于蚂蚁森林,支付宝可以离自己一直想做的社交梦想更进一步(虽然还不是很近)。
从产品层面来说,蚂蚁森林让用户每天主动打开支付宝,增加了停留时间。同时以能量的名义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用支付宝买电影票,充话费,线下支付。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进入了一个规模过万亿的市场:碳交易,以蚂蚁森林为切口。
这件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1997年,联合国通过了旨在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京都议定书》。它为每个国家设定了碳排放份额,任何人都不能超过。
然而现实是,一些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很高,而工业落后的国家对碳排放没有那么多需求,用不完配额。因此,根据协议,碳排放配额可以自由交易,因此形成了碳交易市场。
阿里巴巴的蚂蚁森林,其实相当于在人人的支付宝上设立了一个碳账户。用户自愿减少碳排放,蚂蚁在线种树。
积少成多,积少成多。官方数据显示,已有5.5亿用户参与蚂蚁森林活动,植树超过2亿棵。在这个过程中,累计减碳量已经超过1200万吨。
蚂蚁金服负责人曾表示,蚂蚁森林未来将参照国际通行的自愿减排交易机制进行减排项目交易。
其逻辑是,首先让大家行动起来,参与到碳减排中来,让世界看到个人用户为碳减排做出的巨大贡献,然后推动碳交易市场向消费者开放。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做蚂蚁森林的野心,不仅仅是让大家种几棵树,搞公益,更重要的是增强用户粘性,切入碳交易潜力巨大的万亿级市场。
虽然,蚂蚁森林后来宣布,如果蚂蚁森林种植的树木产生碳汇,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但是,这与普通用户无关。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今天的能量是偷不走的。攒了几天,他们就能拿到新的树苗,说不定还能去沙漠看一看。
而且蚂蚁森林也有温柔的一面,小树偶尔会对你说甜言蜜语。
设计/视觉:LVV
↓召唤意外收获的冲浪者↓
花了400块钱洗头,找到了三里屯洗头房的财富密码。
↓谁能帮公章护裆的李国庆体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