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苟建山(新华社)
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的普及,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日益火热。打开网上二手交易平台,可以找到二手服装、书籍、电子产品、生活用品,以及各种演出门票、时尚盲盒等个性化商品。
消费规模快速增长
“这个球拍是我最近的快乐来源,我和这个卖家成了分享我打乒乓球爱好的网友。”在京工作的“90后”乒乓球爱好者林敏告诉本报记者,她最近在一家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上买了一套休斯顿世乒赛冠军的纪念乒乓球拍。作为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买家”和“卖家”,她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了炒锅等生活用品,“淘”到了自己喜欢的二手首饰,“错过”了热门剧票。
如今,像林敏这样年轻的网络二手平台用户越来越多。易观数据分析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户年龄来看,35岁以下人群是二手电商的主要用户,80后、90后对商品消费的态度不仅注重性价比,还喜欢超前消费,是消费升级的主流群体。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也是二手电商的潜在用户。
现在很多人在网上买卖日用品、数码产品、家居用品等闲置物品。在“买家”和“卖家”之间切换已经成为许多年轻消费者的新生活方式。从线下的跳蚤市场到线上的二手交易平台,线上交易已经成为二手商品的主要交易渠道之一,消费规模快速增长。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显示,中国二手闲置商品交易规模从2015年的约3000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闲置商品交易范围几乎涵盖消费品的所有品类,预计2025年将达到近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有效激活可用资源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规范二手商品市场发展,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建立健全车辆、家用电器、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标准,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实施“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收集。二手网上交易不仅让处理闲置物品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追求个性、崇尚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
“从买家的角度来说,网上二手交易平台可以买到价格优惠的二手商品,而且经常会发现一些市场上已经断货或者很少卖的商品,以及一些像签名球拍这样的个性化物件。从卖家的角度来说,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出售一些闲置物品,主要目的是对闲置物品进行再利用,或者分享一些生活情趣,往往以好玩为主,利益为辅。”林敏说。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迪认为,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不同,二手经济不一定需要线下体验,二手平台不仅降低了消费成本,还让交易更加便捷。如今,可持续消费的概念,如盘活可用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买卖二手商品已经成为一种性价比高、环保的新型消费模式。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在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商品增加了许多个性化和有趣的体验。
平台必须严把质量关。
随着网络二手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交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各种二手交易纠纷时有发生:购买二手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发现卖家隐瞒事实,告知虚假信息;购买二手服装袋、珠宝、手表等奢侈品。在网络平台上,发现都是高仿假货...二手交易后维权难、监管难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二手商品前,应详细了解商品信息,通过平台指定的正规支付渠道支付货款,并保留相关证据材料。遇到纠纷,及时通过调解、投诉、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权。“二手交易平台要强化责任意识,重视资质审查,完善交易规则,净化发布内容,严把质量关,提供售后服务,积极化解纠纷。”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说。
“目前,中国的二级市场正在呼吁供给侧和消费侧的创新改革。一方面,供给侧要不断创新,鼓励二手消费业态推广和支持二手交易电子商务发展,平台自身要完善消费者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消费端需要大力普及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让二手交易的社会新风尚稳步发展。”朱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