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随着我们身处信息社会,信息道德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在利用好网络资源的同时,要在网络中严格自律,恪守网络道德。目前,信息道德的规范仍需加强,尤其是作为信息社会的主体和中流砥柱的青年群体,更需要培养和塑造信息社会道德。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上课,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到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这使得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变得更加重要。如果让学生在网络世界里自由漫游,没有正确的引导,尚未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孩子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整合的网络资源,学会利用有用信息辨别有害信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信息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主要目的如下:
1.合理合法地使用数字工具和资源。
2.数字资源使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尊重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数据隐私
4.养成良好的网络社交行为礼仪。
5.了解信息行为的道德判断标准,提高辨别能力。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召开网络信息道德培养专题班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信息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信息道德水平。
参与者:所有学生
地点: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课前准备:收集网络暴力相关新闻、影视作品宣传图片等相关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活动流程:
先用多媒体展示课前收集的新闻影视作品和一些关于网络暴力的图片。看完这些多媒体材料后,学生们将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引导学生知道信息社会有利有弊,面对五光十色的信息,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行。
2.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公布自己的讨论结果。对于多媒体展示的例子和图片,每个小组将讨论相应的结论。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结论进行评论,并分阶段进行总结:
信息世界的社会就像一片神奇的土地,对每个人都很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老师控制的新土壤。它是公开的、匿名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上网,浏览网络信息,下载和使用网络资源,甚至可以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言论而几乎不受惩罚。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虚拟空的房间滋生了大量的不道德现象,而治理网络社会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所以网络社会的一些弊端引起了很多社会关注。
有些人在网络上敢做现实生活中不敢做不敢做的事,因为躲在电脑和手机后面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负责任,没有底线。这种人的行为是可耻的。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在现实社会,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质。现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在网上的言行都是合法的,有迹可循的,比如最近在我国某地区,一个学生家长喝多了酒,在微信群里发表辱骂性言论,被有关部门拘留罚款。这样的人和行为,在污染大家网络环境的同时,也承担了严重的后果,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平台,给人们的社交、信息服务、观点交流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烦恼,比如商业欺诈、恶意攻击、造谣传谣等等。
发展这么快,上网这么简单,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让很多人不假思索的参与其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上的言行也会有意无意地触犯法律。因为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不仅仅存在于虚拟世界。欺诈、侵权和攻击的受害者遭受的伤害不亚于传统形式的伤害。
一个开放的中国需要一个文明、法制、健康的网络世界,监管部门和网民都应该珍惜这个平台。要求每个人用正确的方式说正确的话是不现实的,但也要有法治意识,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这都是构建公序良俗的基础。
三。模拟(法庭)审判
现场模拟庭审活动通过课前准备的真实案例进行。有的学生充当律师,有的学生充当法官,有的学生充当被告和原告。就网络暴力案件进行了现场模拟庭审和辩论。总结教师的表现和整个过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况中进行知识转移。
4.看“网络暴力”的电影《搜索》
师生共同讨论网络暴力的后果,引导学生思考培养良好网络道德和行为的重要性。
5.课后延伸: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首先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知识和道德的渗透,同时告诫每个学生要加强自己在网络上的隐私保护,注意事项,节制使用网络,了解网络带来的坏处和好处,通过日常教育、主题班会教育、真实案例教学、模拟审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