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位名为超级小杰的斗鱼主播在拼多多参加了抄底免费手机活动,但在直播间数万用户的帮助下,仍未能砍到成功。
图片:网络
截至记者发稿时,拼多多并未正式回应此事,但该主播的账号突然加了一张优惠券,显示支付0.01元即可获得手机,但17日未能切断手机也未回应。
图片:主播社交账号文章配图片
图片:主播社交账号文章配图片
为什么拼多多总是一刀之隔?
这已经不是拼多多第一次因为“切刀”而引发争议了。
去年被一本正经的律师起诉了好几次,这次诉讼也暴露了拼多多砍人活动的“潜规则”。
据媒体报道,上海律师刘在2021年3月参加了拼多多的“免费砍价”活动,并邀请了10多位朋友帮忙。期间他还充值9.9元购买了砍价加速包。但是,花了半天的精力,讨价还价的结果一点都没变,差距0.9%。
于是,一怒之下,刘律师以“涉嫌在提供网络服务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利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已构成欺诈”为由,将拼多多告上法庭。
刘律师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供了他与拼多多谈判的细节。对于刘律师提出的问题,拼多多向其解释,由于页面显示的位数有限,省略了小数点后至少六位的百分比显示为0.9%,议价页面显示的0.9%为0.9996427%,而不是0.9%。
至于页面上为什么不显示完整的百分比,拼多多表示是因为显示屏有限,数字无法划分,所以省略了。
刘律师对拼多多的解释有些难以理解。“听到这个我只觉得好笑。可以在0.9前面加一个0,写成00.9,但是0.9后面连小数点都不要写。为什么?或许也是考虑到免费玩砍价的玩家数学很差,连小数点后两位的加减都不会算。”
目前,刘律师在知乎的文章已被删除。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微信联系了刘律师本人。针对采访要求,他表示:案件判决前不接受采访,因为会被投诉。"
据律师刘介绍,自2021年4月拼多多案引起公众关注以来,他在短短三个月内接受了四次采访。其中两次是拼多多向不同主管部门实名投诉。“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家人甚至担心我的人身安全和更多的报复。”
1月14日,“拼多多砍价,却始终少了0.9%”的话题出现在知乎热搜上,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共鸣。
有消费者直言,这和欺骗消费者有什么区别?
也有消费者指责拼多多“把用户当猴耍”。让你觉得每次都只是差了一点点,其实差了很多。"
不过也有消费者留言黑了猎物:我每晚黑一辆电动车,真的能黑,就是要花朋友的钱。
另一位消费者说了一句击中要害的话,“最神奇(离谱)的是,你总有朋友成功从拼多多提现,却从来没有成功提现过一分钱”
总的来说,拼多多的活动确实有奖品,但是真的很难拿到!
“砍一刀”失宠
“斩一刀”一直是品多多的一把利剑。
众所周知,拼多多的标签是社交电商,红包、团战、砍价等社交裂变游戏玩的不错。
但是这个游戏不是原创的。很多平台已经擅长很久了,但是他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病毒式营销”。
拼多多将“病毒式营销”发扬光大,推向新的高度,以更刺激、更直接的玩法,如大红包、贵重礼品等,辅以紧迫感(部分商品24小时内无法砍到零),牢牢抓住用户心理。
考虑到拼多多针对的是二线城市以下的消费者,100元红包,一辆电动自行车,一件电子产品,这种促销方式简直让目标用户毫无抵抗力。
从用户数据来看,拼多多的这套系统确实是高效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拼多多平台年度活跃买家达8.673亿,同比增长19%;第三季度,拼多多APP月平均活跃用户达到7.415亿,同比增长15%。
拼多多从一个用户到月活跃用户过8亿,甚至比行业“老大”淘宝还多十几亿,只用了六年时间。
然而,正在高速发展的拼多多也遇到了“瓶颈”,因为中国消费者确实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人,拼多多用户越来越接近中国网购用户天花板,使得其买家增速从两年前的40%降至不足20%。
据LatePost报道,2021年上半年,拼多多的“砍一刀”项目被评为“271”绩效评分中最低的“1”。换句话说,品多多认为“切刀”并没有那么有效。
另外,让用户去很多果园浇水施肥,摆几十个便宜的商品,最后换成一箱柚子,也不是那么有效。
拼多多如何留住用户?
国内用户几近枯竭,拼多多也面临一个新问题,如何留住花重金买来的用户。
有一个很难体现平台用户粘性的会计科目,就是销售费用。
如果一个平台做得足够好,自然会有大量的自然流量涌入,用户的高粘性会导致流失率很低,公司没必要花很多钱在用户运营上。
相反,平台体验稀疏,没有自然流动。为了给资本方看,花钱买用户数据成为必须。
wind数据显示,拼多多已经成为最舍得花钱的公司。2017-2020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3亿元、134亿元、271亿元和411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102%、90%和69%。2021年前三季度,拼多多的销售费用为3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
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电商平台来说,阿里的绝对值最高,但由于营业收入较高,销售费用占比在10%左右。
相比其他平台,JD.COM的销售费用增幅较小,销售费用占比长期低于5%。可见其用户粘性明显比其他平台高一个档次。
美团的销售费用也很高,其情况和拼多多差不多。
一方面,护城河浅,所以我们经常要和竞争对手打架。另一方面,在社区团购等新业务上花费大量“子弹”,这是一条死路。滴滴和美团都因为这项业务损失惨重。
说到这里,我想起2021年前首富黄光裕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朋友总想抓住用户犯错的机会。真正的零售行业不是买很多流量,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帮他选产品。流量自然会上升,慢慢会获得其他销售机会。这不是花钱买流量的过程,而是通过产品互相了解,建立信任的过程。
不得不说,虽然国美“真开心电商平台”现在发展的并不开心,但黄光裕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还是值得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学习的。
为了留住用户,刺激用户消费,拼多多还祭出了“百亿补贴”的新杀招!直接低价补贴大牌产品,包括苹果、戴森、Bose、索尼,以及市场价格在千元以上的奢侈品牌,如SKII、LA MER蓝海之谜等,不仅可以试图抹去过去的形象,在用户心目中树立正版低价的新形象,还可以将用户群体扩大到一线城市。
“百亿补贴”出台后,拼多多数据飙升,创始人黄征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富豪。
这一次,似乎是拼多多赢了拼多多和用户的心智较量。
但是靠补贴能留住用户吗?过去有滴滴、美团、OFO等。做过无数次尝试,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无法形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诚然,补贴可以保持现有用户的稳定,但这些用户都是喜欢薅羊毛的人,没有多少忠诚度。
看似你在收割用户,其实你也在被用户收割,你最终可能成为资本市场的“骷髅”。
此外,拼多多的补贴活动也引起了蓝海之谜和特斯拉等品牌的不满。对于价格管控严格的高端品牌,他们不希望电商平台通过补贴的方式长期打乱他们的价格体系。
在这个阶段,拼多多早已成为巨头,已经过了靠数据量和交易额获得资本认可的时候。如果还一味沉迷于数字游戏,获客成本只会越来越高,用户维护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以前这些成本可能都是资本在买单,现在市场进入寒冬,拼多多只能自己承担。
但是拼多多能负担得起巨额的营销费用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去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开始缩减销售费用,并有裁员传闻。要知道,拼多多的员工数量是互联网公司中最精简的。
拼多多危在旦夕
更让人担心的是,留给品多多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财大气粗的阿里和JD.COM相继推出淘特和京西,试图围剿拼多多,其优势是拼多多所不具备的。
阿里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中唯一一家能将商流、消费者、供应商完美融合的公司。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产业带数字化转型报告,阿里1688平台覆盖172条一级产业带,约占全国一级产业带的70%。这种能力在拼多多乃至JD.COM都是远远达不到的。
2020年9月,阿里全面开放1688和淘特,制造工厂可以无缝铺货给淘特,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消费者甚至可以从ZARA、无印良品、阿玛尼、优衣库等知名品牌代工厂购买产品。,真的便宜不精致。
JD。COM的优势同样明显。根据之前的媒体投票结果,JD.COM凭借其物流和服务成为用户最喜爱的电子商务平台。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JD.COM花了9年时间,投入数百亿,为电商企业打造自己的物流体系。
刘曾经说过,“就算我给你1000亿,给你足够的钱,你至少要用5年的时间,才能建成一个覆盖中国500个城市的物流体系。就算你有一万亿,你也要一个一个招人,然后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你的服务质量,你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团队。然后,我们继续淘汰、选人,再淘汰、再选人,最后留下优秀的员工和管理者。同时,你还要建立一个信息系统。这个过程也需要很长时间。你需要开发信息系统,招聘大量懂电商的员工,还需要大量的运营实践。这些都不是用钱可以做到的。”
但是,刘后来有一句更好的话,“世界上很少有人愿意花几千亿美元去做一件不能马上看到结果,利润还那么低的事情。”
一向以结果为导向的品多多可能更不愿意。
拼多多打响了2022年暴力裁员的第一枪
在资本退潮、互联网进入寒冬的2022年,像Aauto Quicker、拼多多这样喜欢“烧钱”的公司并不开心。
继Aauto faster传出裁员近30%后,拼多多也传出裁员消息。
而且拼多多裁员也很“拼多多”。有员工爆料称,大部分应聘者在试用期最后一个月被辞退,没有任何补偿。甚至在签署离职文件之前,他们都不能回工位,就连HR上完厕所也紧跟其后。
接连不断的负面消息也在影响拼多多的股价。过去一年,拼多多股价从212.6亿元跌至39.37亿元,跌幅近80%。
由于负面消息不断,公司的ESG得分也在下降。在富时罗素的ESG评级体系中查找拼多多的ESG得分,可以看到拼多多的ESG综合得分和单项得分如下:
从图上的趋势可以看出,拼多多的ESG总分、S维度分、E维度分都在逐年下降,其中S维度下的两大指标,即劳工标准和社区分也在逐年下降。
2021年7月,拼多多的社区评分已经降至0,S维度总分降至0.3。查阅品多多2020年的ESG报告,也可以看到品多多并没有披露。
Luft对品多多的ESG评级。其中,ESG综合得分为C-;争议项得分为D,争议数据涵盖了ESG基础数据未涵盖的内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拼多多ESG的表现并不好。
此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2019年和2020年将拼多多认定为“臭名昭著的市场”,未来可能会继续维持类似的评价。
参考资料:
1.下沉市场第二场,淘特不会走拼多多的“老路”。
2.品多多点名党三年,今年被淘“上位”。
3.“100亿补贴”真的能拯救一切吗?
4.拼多多在2022年打响了暴力裁员的第一枪。
5.ESG舆论|品多多消费雷区热搜背后ESG评级和股价同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