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实习生史珂
在家里隔离期间,卢女士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本文所有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3月14日至3月20日,深圳全城进入“慢走”一周:公交、地铁停运,小区、城中村、市内工业园区停业管理,在家办公...
在很多深圳市民的记忆中,全城公交地铁停运还是第一次。这意味着深圳这座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高速城市进入了“慢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慢生活”。
“降速”措施成效显著。3月20日,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已完成全市全员三轮核酸检测,基本实现社会动态零。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总体可控。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继续加强社会疫情防控,全力恢复公交地铁运行。
在家隔离期间,沫沫收到了防疫人员送来的鲜花。
上沙社区是深圳有名的村庄,也是深圳疫情严重的地区之一。连日来,本报(www.thepaper.cn)通过网络采访了这个小区的多位居民,记录了在这个村子里一周的“慢生活”。
“最繁忙的城市正在减速”
3月13日下午,看到深圳发布的“缓行一周”的公告后,不少深圳市民向本报感慨:既突然又震惊,一方面意识到疫情非常严峻,到了防控措施不得不升级的关键时刻;另一方面也考验决策者的勇气。
事实上,在“降速”措施出台的一周前,深圳已经与此轮本地疫情抗争了很久。
2022年1月31日,深圳发现一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这位45岁的患者是宝安区石岩街道一家公司的牙科模型设计师,住在东莞市凤岗镇。此后深圳的病例一直是零星的,但前期每天新增病例都保持在个位数,风险可控。至2月24日,深圳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首次达到两位数,并呈上升趋势,防疫压力加大。
上沙社区唐嫣村居民在家隔离期间收到的菜肴
3月12日凌晨起,深圳“10+1”区发布通知:“10+1”区内所有餐馆暂停营业,网吧、酒吧、电影院等非必要封闭场所关闭,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必要人员原则上在家办公5天。五区(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宝安)连续四天“每天一查”,进出公共场所需“24小时核酸阴性”或当日采样记录。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3月13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深圳市委书记王伟忠到深圳调研。李希强调,要落实严格细致的工作要求,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科学精准防控,努力把疫情遏制在潜伏期内。
深圳“慢走”的防疫措施被从多个维度解读:“最繁忙的城市突然慢了下来”、“深圳按下了“慢走”按钮”、“我们要用“慢走”实现“快速严控”...
3月14日,新华社刊文指出,面对极其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快节奏著称的深圳,这一升级防控举措有着异常明确的指向:以更加坚决果断的态度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让深圳在经历考验后重新“站起来”。
“战争流行病”在城中村
3月13日下午,“慢游”周的公告一经发布,一些深圳市民感到焦虑。当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深圳市商务局向广大市民发出通知,提醒“米面油、肉、蛋、禽等食用农产品。在我们的城市供应充足,供应顺畅。在生活物资顺利送达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人员和志愿者全力服务,各区政府为配送人员提供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加强防疫防护,确保生活物资及时送达。”这一通知迅速减轻了公众的紧张情绪。
26岁的阿明来自广东肇庆,在深圳打拼,家住福田区沙头街道上沙社区唐嫣村。当她看到“慢行”的告示时,她已经十天没有下楼了。
阿明和她的男朋友把他们收到的蔬菜,比如胡萝卜,做成表情包,给家里与世隔绝的生活增添乐趣。
阿明居住的上沙社区,以及相邻的下沙社区,被外界称为“上下沙”,是深圳有名的村落,两村外来人口超过10万。“刚开始封锁的时候,我特别慌张。”阿明告诉该报,好在自己从事互联网工作,可以在家办公,对工作影响不大。
论文发现,2月22日,上沙社区发现一例确诊病例。至2月27日,深圳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例,无症状感染6例,其中13例居住在上沙社区,病例追踪指向阿明居住的唐嫣村。
流动人口多,背街小巷多,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相比居民小区,城中村防疫漏洞多,防疫难度大。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上沙社区面临着一场严峻的防疫战。
据南方加报道,上沙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上沙村农宅863间,又名“握手屋”,人口5.8万。2月22日,考虑到城中村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沙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徐勇和沙头街道综治办主任周明赶赴上沙社区指挥疫情,一直坚守在一线。“为了及时阻断病毒传播的链条,按照防疫的要求,我们首先对上沙村进行了管理。刚开始有些居民不理解,前期人少,工作特别难。”徐勇在接受采访时说。
2月27日上午,机关干部、医护人员、保安、志愿者等近1300人支援上沙社区,防疫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安排,针对划入封闭控制区的上沙社区186栋居民楼,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到不同楼采集样本。村里控制区有20个核酸采样点,居民错峰下楼做核酸,减少排队,避免人群聚集。
另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除了下楼做核酸,沙头街道提倡居民在管制期间尽量待在家里。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上沙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了67人的运输队,负责将居民的外卖、快递、生活用品等物资及时送到家中。
报纸注意到上沙社区狭窄的道路给运输物资带来了困难。为此当地推出了一批小型三轮车和快递车,分布在各个小区,保证居民及时运送物资。一名当地基层防疫工作者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天,他们非常忙,需要24小时待命。
慢生活中的暖心瞬间
慢走一周,对很多深圳市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体验。生活在城中村的人们也在这种“慢生活”中自我调整,互相帮助。
阿明的男朋友从事设计行业,去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家隔离期间,他设计的电脑在工作室,不能带回家,家里的电脑很难支撑设计室,隔离后收入大受影响。
上沙社区居民在做核酸检测。
阿明告诉该报,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慢生活》给她和男友带来的感受也不同,但她们都能在苦涩中找到乐趣,比如社区提供的素材,有时她们吃不完胡萝卜,就用胡萝卜做各种表情包,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
莫莫,29岁,和阿明一样住在唐嫣村。起初,她有点沮丧。在同事朋友的安慰下,她的心情逐渐好转。“领导和同事都很理解我的心情,每天都安慰我,家里工作也很顺利。”沫沫说,隔离期间,楼下的“大白”(基层防疫人员)会帮忙拿物资、拿食物,给他们送花,让她觉得很温暖。
沫沫不是一个人在家。除了正常的工作,她还会和舍友一起唱歌、做游戏,互相鼓励、加油。
程女士1999年来到深圳,家住上沙社区,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她说,城中村人口密集。由于流动人口多,有些人登记失败,所以刚开始偶尔会出现材料短缺的情况。“我完全理解疫情初期物资发放偶尔出现短缺的情况,现在物资发放非常有序”。
程女士说,教育培训行业比较特殊,受疫情影响很大,很多课程都停了。她和她的团队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收入了。但是房租和员工工资都要照常发,她靠自己的理财产品维持运转。
上沙社区居民收到的材料
“一个员工被隔离快一个月了,我不能在这个时候解雇这个员工。疫情总会过去的。我是一名老党员,想为社会做点微薄的贡献。虽然我只有五个核心员工,但我也想高度配合国家政策,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除了坚持对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我还会关注员工的心理疏导。”程女士说。
在隔离期间,程女士和她的团队每天都在制作课件,为下一次复课做准备。除了工作,程女士的生活娱乐也不耽误。“我有一群女朋友,我们每天在网上见面,一起做运动。”
程女士透露,她所在的地方不一定要出门,报了名就可以出门。不过大家都很守纪律,很少想出去,以免给防疫工作造成什么麻烦。
51岁的广东江门姚阿姨在下沙社区卖泡菜已经近20年了。“慢慢走”期间,附近很多居民还是想让她跑腿把泡菜送回家。卖泡菜是姚阿姨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姚阿姨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泡菜不是必需品,她不想给外卖小哥增加负担,所以婉拒了这些熟客的要求。
在“慢慢走”的日子里,姚阿姨每天都会下楼看店。虽然没有生意,但她能抽出空帮助清洁工和志愿者。“其实我们小区的居民都很听话,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出门的。其实我就是想放松一下,尽量下楼帮忙。”姚阿姨说。
疫情之下,大家的邻里关系都变得更加人性化了。据多位当地居民介绍,在与上沙社区相邻的下沙社区,当地居民成立了业主小组,每天有两位居民轮流当楼长,为大家接收材料。有的人做的菜太多或者做的菜很好吃,和邻居分享。下沙F栋一位60多岁的阿姨每天挨家挨户提醒大家做核酸。阿姨的想法很简单。她希望年轻人能专心工作,自己退休。她希望为大家做点小事,也算是锻炼。
同心抗疫,守望相助。在“慢慢走”的一周里,类似的暖心时刻时有发生。有的餐馆老板给防疫人员送“爱心饺子”,有的快递小哥当场变身防疫志愿者,有的人在家边干活边当临时楼层长。许多市民第一次成为志愿者。深圳市第三医院为新冠肺炎感染者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深圳市和各区开通了12条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热线。一家早餐店老板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微信官方账号。
蒋先生是湖南人。自从2008年来深圳打拼,他就一个人在深圳生活。现在在坪山塘坑新村经营乐器周边的生意。蒋先生告诉该报,“慢行”周对他最大的影响不是不能离开家,而是业务所需的一些零件(如芯片)无法交付,影响了交货。
在此期间,仍有不少老客户向蒋先生下单。客户很体贴,理解疫情下发货的不便,并告诉蒋先生不用担心,疫情过去就发货。
一次转移
3月16日晚,网上流传多段视频,称上沙村一夜之间“全村搬迁”。第二天,深圳否认了这一消息,“整村搬迁”的说法不实。深圳市福田区发布通报称,近日,福田区沙头街道上沙塘堰村突发疫情,形势严峻紧急。为有效预防和制止病毒传播,最大限度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经综合研判,决定对上沙塘堰村部分区域居民实行家属异地监测14天,同时对相关区域的排水系统和公共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杀。经过14天的健康监测,将根据评估结果组织居民有序返回。
自3月16日以来,唐嫣村的一些居民已被转移到集中隔离点。
通知还强调,在安置过程中,组织专门力量为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提供服务,如患病和怀孕的年轻人、长期卧床者、严重慢性病患者等。对各类家养宠物,已委托专业宠物寄养机构提供临时寄养服务;对居民财产做了严格的规划,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加强保护。
3月18日一大早,家住上沙社区唐嫣村的陆女士接到消息,要马上转到坪山公租房隔离。陆女士的第一反应是“配合政府”。
凌晨4点,她到达隔离点。虽然她很累,但她能理解政府做出的决定。陆女士告诉该报,“大白”工作非常努力,通宵在各个小区住宿,志愿者也全程护送。隔离室很大很干净,各种材料,女士用的女性用品。
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集体隔离,陆女士都为自己的生活做了详细的规划:早上10点学习尤克里里;下午两点上班,三点看书;晚上的运动...她说她会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到处都贴着一些鼓励的纸条。我能做的就是配合防疫工作,一切都会过去的。”
陆女士也承认,当他们第一次得知转移,他们也有顾虑。许多人不愿意离开家,许多人提出了一些要求。但到达集中隔离点后,他们发现设施和物资都比较齐全,条件比预想的要好,也渐渐平静下来。
3月16日,沫沫接到消息,需要转到平山集中隔离。20日凌晨轮到她转学。陌陌有两只猫,其中一只是领养的残疾猫,每天需要人工排泄。转移前,沫沫被告知红码人员不能带宠物,“集中的宠物安置点还没有完善”,沫沫不放心把猫一个人留在家里这么久。
目前沫沫隔离在家,材料和核酸正常保障。
何先超住在唐嫣村13巷。从3月14日开始,他就待在家里,“正常吃喝,在家做核酸”。何先超说,3月15日、16日,他周围的案件增多,很多小巷都有案件。他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正常生活。
16日22时,何先超接到转学通知,立即收拾行李准备转学。第二天12点左右,他被转移到外面的集中隔离点。“检疫点生活物品齐全,一日三餐送货上门,上门做核酸,生活很安心。政府两天发一次免费物资,没什么好担心的。”何先超说。
稍等一下
在全市上下全力抗击疫情的情况下,深圳疫情有所好转。3月18日,深圳市盐田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实现动态社会通关,这五个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
3月20日下午,深圳发布通告称,3月21日至3月27日期间,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公交、地铁全面恢复运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自3月14日起,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已完成了全市全员三轮核酸检测,基本实现了社会动态清零。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总体可控。”通知强调。
这意味着,到3月20日,深圳“慢走”的一周有序结束。
根据福田区最新公告,福田区尚未实现动态社会清场的部分区域(滨河路以南、侨城东路以东、红岭南路以西)的管控措施继续参照“重点防范区域”执行。下沙就在这一带,没有“解封”。
“其实也有恐慌的时候,因为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发生。有时候不是病毒的问题,而是没有收入没有落地的问题。但我很感激分发的物资很好,有牛肉和鸡蛋,我很满意。”在上沙社区卖泡菜的姚阿姨说,女儿还在上大学,卖泡菜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她坚信,坚持下去,一定会好起来。
“其实我这么久没有收入,心里也很慌,压力很大,但还是想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不会裁员,但会坚持正常发工资。虽然我的力量很弱,但是我接了这五个人。”程女士说。
在下沙社区的李看来,深圳这次的“慢”对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邻居很会减压,唱歌跨楼,打麻将,在楼顶生炉子等等。开展了各种不耽误疫情防控的活动。就连楼下的“大白”也在拿着扩音器宣传建立单身好友群。邻居,医护人员,社区人员相处得很融洽,大家都在努力。
“慢行”之后,如何重启,当地政府也在行动。
“近期,受奥米克隆变异菌株影响,特别是2月16日以来,沙头街道疫情在多地蔓延,部分地区病例增多,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中,全街道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特别是封闭控制区内的企业、商户、租户积极配合,关闭家园,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但同时他们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3月19日,上沙社区所在的沙头街道发出倡议书,呼吁沙头地区的业主、房东、朋友,特别是国有企业、社区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带头示范,给予租户,特别是居住在封闭控制区的租户适当的减租、免租,减轻他们的负担,释放出万众一心、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
福田区制定了《福田区扶持企业抗击疫情十项政策》,将于3月21日实施。该政策针对企业核心需求,从“租金减免、稳企扶持、贷款贴息、安心保险、社保补贴、稳岗扶持、防护设备、防疫服务和设备应用、建设项目补贴、服务支持”等10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加快企业复产。
3月20日下午,在深圳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军表示,今天(3月20日)是春分,分昼夜。城市即将结束特殊状态下的“慢”与“快”的划分。我们都经历过一段特殊情况下的城市“集体”生活,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永远不与疫情和病毒前线告别的最可爱的人,疫情期间从人与人之间相互欣赏的“辛苦”和“感谢”,那个“宁愿每天爬上九楼给顾客送外卖说一声“祝你用餐愉快”的外卖小哥,还有那个“一送一”的花店老板。祝郑文生日快乐!”永远不会忘记“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的外国人志愿者...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真爱和思念,他们的焦虑,压抑,安慰和喜悦,窗前的黄昏,静静的看着日出日落,仔细的听着树叶和鸟儿在风中歌唱的声音和城市无声的心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每个人每个角落的声音仿佛都传遍了深圳。
吴军表示,目前,大家熟悉的“深圳速度”正在全面“回归市场”,我们还在做好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工作,提醒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防疫管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唐摄影编辑:乐玉凤
校对:徐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