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节后返工,菜鸟驿站发布的一份《春节复工通知》“提醒”了整个快递行业。这份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最后通牒”的“提醒”,指出根据菜鸟驿站合作协议的相关约定,使用第三方收货系统进行仓储属于违约行为。一经发现,菜鸟有权终止与该站的合作,同一合作伙伴关联的账号一年内不能再次进入菜鸟站。
本文中的“第三方收货系统”指的是拼多多旗下的社区团购,用来买更多的蔬菜。前不久,好又多买菜升级了头端软件,提供了全新的快递代收代发技术方案,解决了快递市场长期存在的取件码等信息被强制拦截、消费者使用特定app强制返回信息等痛点问题。这个方案不拦截取件码,不委托代收点,也没有终端品牌,所有信息都发回快递公司。
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以前在很多杂货铺购买商品,到代收点取货时,经常会遇到在拼多多APP和快递信息中找不到取货码,而需要用户登录其他特定APP进行扫码取货的情况。而为‘最后一公里’服务迭代购买更多食品,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用户的网购体验。"
但为什么这个“优化”会引发菜鸟驿站如此激烈的反应?
“捡码”是个大买卖?
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工作日的时候,网购的商品大部分都是由快递员存到快递站或者智能快递柜,下班后就可以凭取件码来取货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代收点和快递公司都没有接入取件码。只有菜鸟的后台服务器才有权限访问开发、留存、查询的取件码。
“我们把快递放到代收点后,消费者有时会打电话来‘投诉’没有收到取件码,无法取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成了‘背锅人’,因为我们无法证明快递已经成功送达。”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一位负责快递业务的快递小哥说。
有时候有了“取件码”,可能就取不到件了。有网友发帖称,当地快递站存在“强制扫码取件”的情况,“工作人员根本不认取件码”。
取件码信息被拦截,消费者被迫使用特定APP返回信息,这其实是一场流量的大博弈。有了“扫码取包”,用户取的每一个注册包都可以转化为有效点击。据国家邮政局统计,去年1-5月,全国包裹总量达2.35亿件。虽然无法统计快递暂存在代收点的比例,但可以确定的是,将这些点击汇集到一个入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
流量的不断涌入,让变现成为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用户在扫码取件后,经常会收到各种弹窗或者页面广告。
“取件码”的业务不仅关系到电商用户,还掐住了代收点的脖子。目前菜鸟要从快递代收点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按单计算,也就是按照每天的“取件码”抽取佣金。一旦这些快递代收点承接了其他“第三方代收系统”的业务,菜鸟的佣金收入将直接受到影响。
专家:因不正当竞争要求代收点“二选一”
长期以来,快递市场存在取件码等信息被强行拦截、强行抽取佣金、消费者被强制使用特定app返还信息等问题。这些行业痛点亟待解决,拼多多从优化平台消费体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考虑。
至于代收点,往往是个体户,收入低,抗风险能力差,生存困难。多承接一个业务,对他们来说,会多一份收入,多一份希望。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各种压力下,拼多多提出的快递代收代发方案升级,对代收点是一大利好。它们本质上是小型的社区服务中心,也经营其他业务,比如洗衣店、水果店、小型超市等。这些做法并没有被禁止,只是拼多多中的收藏被禁止,带有强烈的针对性“非此即彼”的色彩。
事实上,这些集合点在连接了很多上游企业后,可以利用现成的优势,增强自己的谈判能力。连接到集合点的公司越多,他们的选择和谈判能力就越强。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还可以改善竞争结构,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
法律从来不禁止一个快递站或营业网点同时与多个平台企业合作。和谁合作,以什么形式合作,是成熟市场中一个站的自由选择。面对竞争,平台企业要把选择权交给快递站点,通过服务创新、模式变革、效率提升、收益赋能赢得选址。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