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代购平台(再见了,宜家淘宝代购?)



|虎嗅事业群出品

代办淘宝商城

作者|刘冉

标题|图片

宜家终于开了自己的官方旗舰店。就在今天(3月10日),宜家宣布正式入驻天猫,并开设全球首家第三方平台线上旗舰店。

至此,苦苦购买宜家产品的粉丝们终于有了一个统一的网上朝圣之地。

你能和宜家采购说再见吗?

开设这家全新的商店,宜家已经上架了3800多种产品,包括家具、床上用品、厨房和家装配件等经典产品。截至记者发稿时,这家旗舰店已有20多万粉丝。



不夸张的说,不是宜家本身,而是多年来一直为家电厂商打拼的代购、代运营代理商。

有了宜家这样难以下沉的品牌,一些一二线城市已经诞生了经久不衰的采购大军。他们出口近在咫尺却很难在淘宝上买到的产品。现在,在天猫搜索“宜家”,搜索结果前两位已经属于宜家官方旗舰店,并标有“天猫”的红色标签。

但是,宜家是否能抢走采购人员的工作,取决于这家网店的体验。目前这家旗舰店只能让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用户使用。北京等地区尚未开放配送,其SKU还不到店内产品数量的一半——宜家线下门店有9500件产品。

能否告别宜家淘宝,宜家能否在天猫平台上打开局面,还得等它未来的扩张效率。

宜家的疯狂追求

旗舰店高调开业,但宜家的线下门店还在等待温度回归。

1月29日,宜家宣布从当天起暂时关闭mainland China约一半的门店,并调整部分门店的营业时间。一天后,宜家做出最终决定,暂时关闭其在中国的全部30家门店。

根据今天官方的声明,截至3月9日,宜家在中国大陆开设的30家标准店中,已有14家标准店、1家小型商场和1家体验店恢复营业。此外,11家标准店和1家体验店将于3月11日恢复营业。其中,3月8日恢复营业的北京西红门汇聚购物中心宜家,依然无法让大量客流聚集,热闹程度与平时不可同日而语。

期待多年的第一家“网店”在疫情爆发的时刻开业,可谓恰逢其时,但它并不是宜家抗疫努力的产物。

宜家对未来数字矩阵的计划搅局了近一年,唯独和阿里的合作一直没有揭开。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后,2月初上任的国际宜家集团首席执行官乔恩·亚伯拉罕·松林(Jon Abraham Sonring)透露,宜家“几年前”就与阿里巴巴进行了接触,真正的合作讨论是在6到8个月前。

先说宜家的数字化决心,甚至更早。

在宜家公布2018年财报时,瑞典宜家集团发表声明称,要加快转型,加强对现有和新建宜家商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投资,拓宽中央商场模式,加强电商平台建设。但其数字化成果并不明显。

比如宜家中国推出了IKEA Place APP,已经可以提供实景智能家具推荐,但是并没有在APP中提供便捷的直购服务。2018年10月在国内试运营的网上商城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今天,宜家推出宜家家居APP,高调与旗舰店一同推出。

电商大潮过后,宜家努力追赶线上,终于在这两年把网站、旗舰店、APP、小程序抓在手里。但是,宜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回应,如何平衡各种渠道之间的资源,以及它们相互之间起到什么作用,只是说天猫旗舰店的定位是“与宜家商场和其他数字渠道互补”。

当然,家具家居行业转型并不容易,否则宜家进入电商领域也不会如此犹豫和沉重。毕竟宜家作为电商,物流、配送、售后等问题已经够难的了。

“宜家追电商”里的界面已经写了,加入珍珠棉和泡沫保护家具,宜家产品的包装成本会增加15%左右,物流和上门安装的成本会增加10%。原宜家系统在运输、上门安装等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很长时间来补课。

即使增加了包装成本,引入了第三方物流的不可控因素,也很难保证体验。电子商务需要的配送环节多,要走的路也长,很难识别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宜家APP的“送货服务”条款

还没有完全放开旗舰店业务的宜家和天猫似乎也很谨慎。关于这家旗舰店的物流仓储解决方案,宜家除了说仓储是宜家自己的,配送是第三方合作伙伴之外,没有多说什么。

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将过于庞大和繁琐的业务搬到网上,宜家最终意识到需要第三方平台的协助。

此外,眼前还有亮眼的例子:2018年双十一,居然之家业绩突破120亿,红星美凯龙全国商城成交额突破160亿元;2019年双十一,超过48个家居品牌单日成交额过亿,进入“亿元俱乐部”。

长期在成绩单上没有名字的宜家,终于放低了姿态。

天猫家装事业部总经理垂雪今天也透露,宜家在各大城市拥有足够大的粉丝群和家居体验,而天猫拥有大量活跃年轻用户和线上渠道的海量数据,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条件。目前双方已经打通了会员体系,消费者可以在宜家天猫旗舰店和门店使用同一个账号。

开了这家旗舰店之后,宜家成功的为天猫填补了一个家居品牌的空空白,加上基础电商平台上自己的空白色。之后宜家能否快速恢复业绩增长,保持在粉丝心中的地位,就看这一拼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