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会计方法核算物流成本主要通过凭证、账户、报表的完整体系。对物流耗费予以联系、系统、全面记录。采用这种方法核算物流成本,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联系、准确和真实。
1。双轨制:又称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要求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核算完全分离,单独建立物流成本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在单独核算的方式下,物流成本的内容既体现在传统成本核算中,也体现在物流成本核算中。具体来说,对于每一笔物流业务,车间成员或基层会计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物流成本核算凭证一式两份,一份连同原始凭证转发财务部登记财务核算账户,另一份留给基层会计登记物流成本账户。
这种方法的优点:提供的成本比较是系统的、全面的、连续的、准确的、真实的;它可以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对现行的成本核算几乎没有干扰。缺点:工作量大,容易导致会计人手不足;基层会计人员财务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影响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单轨制:也叫与财务会计制度相结合的物流成本会计制度。需要将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核算、成本核算相结合,即在产品成本核算基层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并按物流领域和物流功能分别设置二级和三级明细科目,按费用形式设置栏目。费用发生时,借记“物流成本”及相关明细账,月末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各项费用的性质,分配到相关成本科目。
这种优势:提供的成本信息全面、系统、相关;在一组帐户中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可以减少一定的工作量。缺点:现有产品成本计算体系需要大幅度甚至彻底调整;需要划分现实的实物物流成本和概念物流成本的界限。责任成本、质量成本等管理成本要和产品结合在一起,核算起来比较困难。
3。辅助核算系统
这个优点:就是不需要像双轨制会计系统那么多的工作量,也不需要像单轨制那样对原有的会计系统进行大的调整。缺点:如果辅助账号设置不当或者注册方式不科学,也会增加工作量。
1.统计物流成本核算不需要完整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主要是在不影响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原始凭证和单据进行重新整理,对企业现行成本核算数据进行解剖分析,从中提取物流消耗部分。然后根据物流管理的要求,将上述费用按照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对象进行重新分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物流管理需要的成本信息。
2.由于统计不需要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物流成本,所以使用起来相对简单、灵活、方便。但由于物流成本无法系统、全面的跟踪和反映,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容易流于形式,让人误以为物流成本管理是权宜之计,因此容易削弱物流管理的意识。另外期末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如果在日常核算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在根据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时,有时无法确定某项成本的具体归属。
3.物流成本核算采用统计方法进行。通常不需要额外的会计处理。会计人员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只在会计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进行。具体来说,物流成本统计核算的具体基本步骤如下:
4.通过对“材料采购”和“管理费用”科目的分析,提取出供应物流成本的部分,如“材料采购”科目的国外运输费用、“管理费用”科目的杂费等。,并按功能类别和形态类别进行分类核算。
5。从“生产成本”、“制造成本”、“辅助生产”、“管理成本”科目中提取生产物流成本,按功能类别和形态类别进行分类核算。比如人工成本是根据物流人员占货物物流活动工作量的比例来确定的,折旧成本和维护成本是根据物流作业占固定资产的比例来确定的。
6.从销售费用中提取销售物流费用,包括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输、包装、装卸、仓储、配送加工等费用。
7.外国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现有成本核算数据未反映的非供应商企业支付的物流成本,可根据非供应商企业交付的采购数量,按每次预计的单位物流成本率计算;国外企业支付的物流成本可以通过在本企业交付的销售量乘以预计的单位物流成本率来计算。单位物流成本率的估算可以参考企业在交付给企业时的物流供销实际成本水平。
8.物流利息的确定可以根据企业物流作业所用的资金量乘以内部利用率来计算。
9.从管理费用中取出专门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费用,估算企业管理人员从事物流管理的时间占其总工作时间的比例。由于客户退货成本和相应的物流成本都包含在管理费中,所以在计算物流成本时也要把退货成本剥离出来。
10.如果废弃物流成本金额较小,可以并入其他物流成本,而不是单独提取。委托物流成本的计算比较简单。在计算物流成本时,总的原则是单独为物流作业发生的成本直接计入物流成本,而为物流作业间接发生的成本和物流作业与物流作业共同发生的成本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计算,如从事物流作业的人员比例、物流工作量比例、物流作业占用资金比例等。
与会计方法的物流成本计算相比,这种方法使用起来相对简单方便,因为统计方法的物流成本计算并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联系、全面和系统的核算,但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混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