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排名2019(在这件事上,阿里京东居首、拼多多垫底)



作者袁依林

虎嗅科技集团出品

标题| IC照片

双十二过后,零售电商迎来了消费旺盛的一年。

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开启了“碳中和”元年,这也点燃了企业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焦虑。除了争夺订单的交付,作为“隐藏排放的大头”——零售电商平台在ESG上掀起的较量,已经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

消费者对供应链“变绿”的认知,可能只停留在最终送到手中的快递包裹上。然而,安永在对供应链高管的调查中发现,高达85%的受访者更关注ESG,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背后的驱动力来自各个方面,包括资本信号——投资者关心公司的ESG业绩,以及政策信号——各国监管的持续加码,以及消费者对绿色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认可。

电商平台排名

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国内7家主流零售电商:阿里巴巴、JD.COM、拼多多、唯品会、Suning.cn、小米、网易(对“主流”的定义标准是基于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在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方面顺应政策鼓励和国际标准,做出了一些行动。

阿里领先,拼多多垫底。

1月6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中国零售电商气候行动与环境绩效(2021)》(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对中国主流零售电商企业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目标和行动进行了评估。

首先,整体上看起来并不理想——七家公司中只有两家得分在及格线以上。



第一梯队的两家公司是阿里巴巴和JD.COM,它们也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2021年12月17日,一号阿里巴巴发布碳中和行动报告和2030年三大碳中和目标,率先从集团运营层面提出碳中和计划。更重要的是,率先提出了驱动平台生态伙伴、影响消费者和企业承担碳减排责任的雄心。这两个亮点让阿里巴巴在竞争中弯道超车,取代JD.COM坐上头把交椅。

排在第二位的JD.COM其实早在2020年底就率先提出了环保目标——“京东物流到2030年实现范围1到范围3绝对减排50%”。

绿色和平平台企业环境责任项目总监唐大钊指出,京东。COM的优势在于,首先,它具有典型的自营电商平台属性,对自身供应链的控制力更强。而且京东物流是国内第一家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物流企业。

第二梯队的玩家包括唯品会、Suning.cn、网易和小米。

报告显示,唯品会在“信息披露”和“环保行动”两个评价维度得分较高。其中,唯品会将在2020年实现45%的自有用电量用于可再生能源。网易和小米在电商赛道上分别推出了网易YEATION和小米有品,但报告认为这两家公司在气候行动和环保表现上做得不够。

排名垫底的拼多多在所有指标中都没有表现出对气候和环境的关注,也没有披露关键信息。拼多多也是七家企业中唯一一家没有将“可持续经营”纳入集团战略考量的企业。在投资人越来越重视ESG的环境下,拼多多缺乏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不可否认的是,阿里、JD.COM和拼多多的客观差距——企业资质和规模——可能是影响他们愿意在环境治理上投入多少决心和资源的关键。

新话题,电商应该怎么补课?

零售电子商务的环境管理对企业和评价者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

唐大钊告诉虎嗅,虽然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参照系并不多——包括欧盟零售论坛和EDF环保基金的可持续电商路线图。该报告还包括更具体的环境问题,如野生动物贸易、危险化学品管理、清洁运输等。,作为电商评分的标准。

同时,企业在“上市”的过程中也不是被动的单方面评价。唐大钊说,评价体系初稿拟定后,通过邮件联系了所有参与报道的公司,征求他们的意见。成绩发布后,超过一半的企业直接或通过咨询公司询问自己的分数。

具体到零售电商企业未来的环境管理,报告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尽快设立覆盖整个价值链(包括集团自身经营范围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气候变化和环境目标,明确企业减排的路径和时间表。

2.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定期与公众、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沟通环境治理进展。

3.建立专门针对环境绩效的业务审核和准入机制(如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限制贸易的野生动物等。)并持续监督改进,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绿色选择。

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将“可持续经营”纳入战略考虑。唐大钊认为,制定战略,设定目标,是电商平台从内部建立环境治理机制的第一步。

然而,从“考虑战略因素”到在日常供应链运作中实践“可持续性”,仍有许多事情可以做,许多角色可以调动。

比如电商平台的环境足迹(如碳足迹)有一部分是平台用户造成的。平台用户或平台生态参与者包括商家、消费者和快递公司。

许多国内企业开始关注供应商环境绩效和气候行动的管理。唐大钧认为,网易的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是比较细致的。

相比之下,商家可能是中国电商平台环境治理中最突出的缺席者。在参与调查的许多企业中,没有一个企业为商家的环境表现制定了准入和审计标准。如果商家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销售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商品,销售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产品等。,平台无法有效防范,其干预基本集中在事后下架、处罚等措施上。唐大钧认为,这种机制是落后的。

未来,电子商务企业不仅需要重视供应商管理,还需要根据供应商环境管理的标准,对第三方商家的环境绩效和资质设立管理标准。同时,企业可以记录自己的工作进度,并通过信息收集和披露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

商品的消费者和用户有天然的动力去监督平台和商家的透明度。你在网上买一件衣服,产品说明一栏会明确告诉你它的面料、尺寸、原产国等信息,但还是很少告诉你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对环境的影响。信息透明不仅可以帮助电子商务促进供应商和商家之间的合作,保持可持续目标的一致性,还可以帮助消费者关注产品创造和使用对健康的影响,有利于让消费者了解企业在可持续方面的努力。

多角度: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突然增加了。一方面,像阿里巴巴和JD.COM这样的企业有“敢为人先”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会在落地过程中带来新的挑战。国外零售互联网平台已经有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

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相关目标的设定,来自日本的办公用品综合电商ASKUL株式会社早在2017年就做出了表率:承诺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至80%,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采购和100%电动汽车运输。为了实现2030年自身运营零排放的目标,ASKUL还加入了“100%可再生能源”和“100%电动汽车”两项倡议。

EBay承诺在2025年实现数据中心和办公楼运营100%可再生能源。

在环保行动的表现上,国内外大多数主流电商企业的主要趋势是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比如买绿色电,在写字楼和仓库安装光伏等等。

从2016年开始,来自纽约的手工电商Etsy开始与太阳能公司SunPower合作,帮助平台上的卖家安装屋顶光伏,购买太阳能的Etsy卖家还可以获得1000美元的邮件退款优惠。

物流方面的改进包括使用新能源汽车,用算法优化运输路线,减少浪费,增加快递包装的回收。但报告显示,淘汰燃油车尚未成为国内平台的主流减排路径。目前只有JD.COM、阿里巴巴、唯品会和Suning.cn开始淘汰燃油车,只有唯品会披露了2019年自有电动物流车的比例。

除拼多多外的6家公司都在公开信息中显示,已经开始采取绿色包装措施。报告指出,JD.COM、唯品会和Suning.cn已经建立了可重复使用的快递包装系统。

在回收包装体系中可以借鉴的国际案例是芬兰包装服务公司RePack提供给电商的服务模式。RePack提供三种尺寸的可折叠包装,由回收聚丙烯制成。买家在购物时选择RePack的包装需要支付少量定金。用完后,他们会把完好无损的包装通过邮箱退回重新包装,拿回押金。这样,每个包装平均至少可以回收20次,减少96%左右的浪费。

写在最后

在中国3060气候目标下,零售电子商务作为深化经济结构和个人生活的关键角色,难以避免向低碳可持续商业模式转型的必要问题。毕竟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事关财务风险,也是未来资本市场企业尽快上环境管理课不可回避的门槛。

谈及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通常的理解是会增加成本,平台和商家有能力和意愿承担转型的痛苦是不现实的。现在,关于转型成本的另一个视角是,零售电商通过关注供应商上游,与所有供应商建立知识共享合作关系,改善流程,可以节省大量费用,从而降低落地成本。

正在改变和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嗅这个应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