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做什么工作(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你该怎么选)



大家好,本文是微信官方账号之前“金融合伙人”的文章。可能不符合现在的新闻。读的时候请不要激动。如果有想找工作/跳到金融行业的朋友,请私信我!


严格来说,职场新人很难从自己的认知角度来判断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否对自己有实质性的帮助,但薪资数字可以直接刺激自己,他们也会直接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和数字是平等的。


导致职场新人更看重第一份工作收入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焦虑。


焦虑仿佛是一只凶残的饿狼在跟随我们的脚步,我们的威胁所带来的恐慌几乎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尤其是知识付费爆发后,当代职场新人已经全面进入“焦虑时代”。


多赚钱,赚多少钱,成了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小目标。


先从今天的角度来说说第一份工作。我们应该在乎收入吗?其实最核心的是,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在第一份工作中,你想要什么?第一份工作对你以后的职业晋升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你就知道第一份工作该不该在乎收入了。





现在真的是“电商的天下”了,尤其是受这次疫情的影响,有多少线下门店存活下来是个问题,但是以前只是线上渠道的门店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甚至有些销售额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两年电商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风口。去年刚毕业的杨晨也看中了这一点。毕业前,他签了一家只做线上销售的创业公司。


尤其是对于这类初创企业,前期是很苦的。老板和同事都是抱着创业的心态在工作,工资有一部分是自己挣的,所以会多开点,没有就少开点。


后来团队也抓住了机会,在搭建的渠道上一起做了公司的爆款,当年赚了不少钱,大家都很开心。


谁能想到,老板这时候说,不要太在意工资。等公司发展起来,公司会给大家分红10%,然后让大家继续工作。“你把老板当大哥,老板把你当奴隶。”


其实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很多初创企业和很多年前的小作坊没有本质区别。


对于我们这些找工作的人来说,兴趣是首先要追求的。如果第一份工作就听了一些无良老板的话,我们的人生就完了,因为第一份工作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很多职场新人,刚踏入社会就面临着更加艰难的选择。学生和职场人的身份快速转换后,会面临现实利益的问题:第一份工作你在乎收入吗?





好的公司从不吝啬招聘人才


实习能拿到5K以上吗?之前认识的同学在一家私募公司实习,公司给他们开出了这么多。这个同学叫本硕,在北京读书,从大三开始就在外面实习。(对了,在大城市读书的学生就业意识更超前。)


其实很多好的公司都愿意给员工(实习生)更高的薪水。为了让员工超出预期,更加努力。


这一点也可以在吴军博士写的《洞察》一书中找到,吴军博士在谷歌和腾讯工作多年,招聘了很多高薪员工,并提到谷歌的招聘理念是经过认证的。


对于一些重要的职位,谷歌在招聘时会付给应聘者高于市场价1-2倍的薪酬,目的是为公司找到更合适的人。

年轻人应该做什么工作


事实上,依靠这种招聘方式,谷歌确实发展很快,即使是在机器翻译没有优势的业务上。


那么,第一份工作应该看重薪资吗?关于薪资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最现实的一个是,薪资直接影响很多人的生活质量。


以北京为例。一个月住3个4K是个问题。房租2K,饭钱一天50,月底1.5K。这还不是通勤、娱乐、学习的成本。


还有一点,薪酬也是评价公司的重要参考。还记得大学同学找工作时说的一个笑话。现在听起来很合理。“我要不要都是公司的态度。”


仔细想想,确实是一样的道理。一般可以给高薪,工作应该不会差。





蜜芽前创始人兼CEO、北京大学学生刘楠也建议,刚毕业的学生找工作要看工资。


能经常给你发高薪的地方也说明这家公司:1。行业好;2.公司实力雄厚或利润率良好;3.职位重要还是很重视你。


另一方面,公司能给我们多少工资也是我们“商业价值”的体现。


薪酬不仅是企业对你工作的报酬,也代表着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工资低意味着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低。你能间接推断出你的价值值这么点钱吗?


薪资不同证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可以推导出每个人给公司创造的价值不同。当你有价值10k的工作能力,你愿意只拿4k的工资吗?


-高薪是对你的肯定


在工作中,薪资不仅意味着你的劳动报酬,还代表着你在公司中的个人价值和你的市场技能评价,而你目前的薪资也将决定你接下来职业生涯的阶梯。


所以,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有多重要,不要只是,不要千篇一律。因为这将是你下一份工资的起点。


-高薪快乐生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求。


衣食住行是最低的生理需求,学习和积累经验是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


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就更不可能完成。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工作后,养活自己成了大多数人的难题。


月租,生活费,水,电,网费,旅游等。都需要靠自己的工资来支撑。当我们不再依赖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工资就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如果你找的工作起薪低,除了要考虑公司所在的行业是否好,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还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不够。





能力匹配高薪,导致压力大


随便问一个身边的同学,要不要高薪?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用想,答案就能脱口而出:我当然想,谁不想呢?


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敢于拿高薪。谦虚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我们不是职场的学生,而是职场的人。


“你不自信,别人也对你失去了信心。”很多同学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工作(不是说这种态度有问题,其实很多工作都是边做边学,边做边学),这里的学习态度是什么意思?


很多同学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经验,不会去想办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是等待这种工作状态。这种不自信的状态也说明你根本不是真的想要高薪。高薪往往意味着高压。


现在不流行拿年薪和月薪比了。如果要比较,就比较时薪。


如果有同学考上了家乡公务员(镇),那就好办了,朝九晚五什么都不说。如果他家里有事请假,只需要跟上班的同事说一声,年假和祭拜就可以正常放了。月薪不是很高,比4K多(公积金高就不启动了),但是在老家生活足够了。后来我说我不甘平庸,就跳槽去了私企。我的工资增加了一倍多,但我的工作时间也增加了一倍多。


什么样的生活你更能接受?


所以很多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真的要问问自己,自己的能力能匹配多少工资,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薪资=能力+经验+资源


其实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更看重工作中积累的资源,锻炼的能力等等。短期收入只要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就可以接受,未来的能力或者资源可以决定未来的薪酬。


假设,现在你刚毕业进了一家国企,接触到的都是大型项目,平时一起工作的人整体水平也很高,工作流程性强。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个平台给我们的东西远远高于工资单上的数字。


工作几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对你的晋升有很大帮助。相比刚毕业直接进入创业公司的同学,发展要快很多。


“没有不劳而获的工作,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经验。”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实际能发多少工资不是公司决定的,而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每一份工作都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自己。


不能只想着怎么更划算。你要考虑如何让自己更有“价值”。


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份工作都是有回报的,很多实习生说现在的实习就是招“廉价劳动力”,根本学不到东西。


其实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招实习生确实是做一些“无足轻重”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小事也是大学要求的。


很多同学在四次实习后仍然不知道报表有多少科目,损益科目是什么。寄信寄证的流程是怎样的?什么是走查测试?论文应该如何组织?


简单的实习,都是在打磨自己,沉淀自己。如果你能游刃有余地处理琐事,你就能获得更大的责任,对吗?


所以刚开始工作的孩子还是建议在专业领域深耕,上下游能学的都学,有扎实的基本功,提高以后找工作的议价能力。





除了工资还需要注意什么


-工业发展


数据显示,在所有招聘行业中,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仍然是中介服务,该行业企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25%。


在需求上升的同时,大学生找这个行业工作的人数却在减少,2019届新生投递中介服务行业人数同比下降21%。


很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喜欢从众,盲目涌向热门行业。


但衡量一个行业,知名度不应该是主要考虑因素。一些热门行业本身并没有长远发展。比如马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数据分析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职业,但是十年后可能会被AI取代。


而且由于竞争激烈,人才济济,也没有太多谈判的资本。反之,就是冷门行业。因为招聘需求大,年轻人更容易谈好条件。


宁向东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选择一个行业,其实等于选择一项投资。


当时有一个投资机构。在选择是否投资高铁行业时,他们问自己的第一件事是,高铁在中国有前途吗?


行业,其实也可以参考这个思路。选择公司要看行业的发展。他们所做的是否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你才能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希望。





-个人职业发展


这可以理解为你职业规划和自我成长的速度。


有些优秀的学生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或者适合什么,在网上搜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说是把未来紧紧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成长之路是否一帆风顺。


如果第一份工作看似赚的钱多,学不到东西,没有机会,十年后,你可能还在原地踏步。所以注意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增长。


但是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应届毕业生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数据显示,大学生求职最看重的因素是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占比54%,其次是赚钱。


一个人的收入=工资+未来可能性。所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发展空应该是优先考虑的。


这并不是说薪资不重要,是一个真正好的平台。反而不会榨干你现有的资源,几年后抛弃你。而是会思考如何提高员工创造价值的动力和效率,让员工和公司共同增值。


当然,并不是说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不重要,而是有其他因素也很重要,这些因素决定了你将来值多少钱。


如何判断公司价值是否值得去


如前所述,薪资可以作为判断行业前景好不好,公司实力强不强,公司重视不重视岗位的依据。


那么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公司的行业排名、产品、业务发展趋势来判断公司是否在发展。

还有一点,看个人和公司的契合度真的很重要。


通俗点说,要看“价值观”的差异,比如公司的加班文化,狼性竞争,按程序工作,朝九晚五等等。很多都是不能兼得的,所以还是要了解清楚再做选择。


有一些实用的研究方法推荐给大家。


1.招聘网站

一般会有这家公司的简介,人员规模,福利构成等。在招聘网站上。互联网行业可以关注这些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BOSS直聘、拉勾网等等。


2.熟悉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提前使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记录自己的经历,绝对是面试的最佳话题。


3.搜索引擎搜索,搜索公司官网,公司评价等。建议看看网络和朋友。


4.通过开心宝、天眼查、企查等网站搜索苏公司的基本信息。,并注意公司的注册时间、法人、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等。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是不是外包?


以上四个渠道基本可以做出一个判断。如果实在不行,就去知乎和百度搜索或者提问。基本上可以判断接近了。


以下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简单评价公司的好坏。


1.尽量选择朝阳产业。

2.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对社会有积极的价值。

3.有完善的推广体系。

4.公司可以尊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还有一些你听说过但不一定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


-劳动合同


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去的一家公司不跟你签劳动合同,或者他甚至以各种理由告诉你“我不能马上跟你签”。你说马上是什么意思?法律规定一个月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底线。


所以如果他不能和你签劳动合同,这个公司肯定不会去,因为你连自己的基本保障都没有。比如他拖欠你的工资,你无法向劳动仲裁部门证明你与这家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所以,这是底线。


-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其实是国家要求的,所以也是法律强制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会有同学跟我说:老师,这个公司比较新,老板跟我说会把钱补上,把社保津贴给我,发到我工资里,而且我觉得老板很好,这个公司发展的很好。我可以走了吗?


我的建议是:首先,这个违法是肯定的,但是这个违法对你的影响要看你能不能承受这个影响。可能是暂时不能享受医保,看病不能报销,或者养老保险不能续保,或者没有公积金。


你得权衡自己能不能承受。如果你认为你真的不在乎,那么你应该去。但你问我是不是非正式,我只能告诉你是非正式。


在一些小公司,这是出于成本考虑。很多同学认为,就是每个月从我身上扣几百块钱而已。公司的成本是多少?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公司每个月的钱其实是几百块钱的几倍,是要交给劳动部门的,所以对于公司来说,它的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不要以为它补偿你几百块,你就赚了。其实不是的。还是公司。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