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工作了几年的上班族,手里没什么积蓄,却不知道如何分配投资理财。
选择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真的太低了,流动性还是很差。大部分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3.25%左右,根本跑不过通胀,完全没有吸引力。
选择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虽然可以灵活使用,安全性也不错,但是和几年前相比,现在的利率还是太低了。大部分货币基金一般只能维持2.5%的7天年化收益率,投资10万元,年利息只有2500元。
选择投资股票,风险真的太高了。如果玩“短牛长熊”的行情,没几滴就能亏掉我们整整一个月的收入。。。
那么,还有哪些理财方式可以平衡收益和风险呢?——基金定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业的基金经理可以管理我们的财富,最大程度的控制风险,增加盈利的可能性。
从基金档案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拥有名牌大学的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甚至很多都有常春藤大学的留学背景。他们对金融的理解比普通人更透彻,对新闻的嗅觉和判断也更理性。
你为什么选择投资基金而不是自己买基金?
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我们有自己的手脚,有自己的主见。为什么不自己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卖,而是选择基金定投?原因也很好理解。
(1)市场不可预测
基金中配置最多的产品是参与市场交易的标的。因此,基金的趋势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市场趋势波动的影响。
影响市场走势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外围市场因素、经济基本面、政策因素、行业发展前景、市场走势、货币政策、失业率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市场走势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很多信息真假难辨,导致市场短期走势波动较大。
市场释放的很多信息,其实都是创客和机构为了“控制市场”而故意泄露的信息。他们会以此作为筹集/出货的方式,让散户听听他们的意见,按照他们的意愿交出筹码。
毕竟我们散户比较弱,不具备专业的投资能力。他们容易被“蛊惑”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们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和市场的信息良莠不齐而选择了合适的时机购买基金,从而影响决策,最终选择错误的方向,走上追涨杀跌的老路。
(2)基金定投只需要大致预测市场的走势,顺势而为
其实基金定投很简单:是指在市场下跌的时期不断分批买入,成本逐渐降低,以期在短暂的牛市中获得可观的收益。
你没看错,就是当市场处于下行通道时,基金会被固定。如果说市场上升周期的定投容易出现“翻车”,根据a股几十年的波动趋势,不难发现市场在5-6年内整体会经历一次大行情,大部分时间会处于盘整和震荡的“积累期”。所以在上涨周期做定投无异于舔血,很难真正得到收益。
现在市场在2800-2900点区间,明显高于历史低点。调整到2600点左右,就可以开始定投了。最坏,最坏的打算是大盘再跌1000点。通过基金定投分批买入,可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在市场反复盘整的过程中获得廉价筹码,蓄势待发。
当牛市真正到来的时候,参考2008年和2015年,大盘股指翻倍绰绰有余,届时也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3)安心,安心
短时间内重仓买基金会让我不安。我时不时会忍不住看看大盘的走势。虽然波动很小,但每天几十、几百元的亏损还是会超出我们的心理预期,导致日内交易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陷入“追涨杀跌”的无尽循环。
相比基金定投,省心多了。每次购买的金额都不高,遭受的损失也有限。而且跌得越多,下次购买成本就越低。上涨的时候利润会变得更加可观。
我该如何选择定投基金?定投期限怎么定?
基金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六种:混合型、QDII型、股票型、债券型、指数型、FOF型。应该如何选择一个没有太多专业投资技巧的理财经理?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选择——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中,沪深300指数基金最适合市场的走势。我们只需要大致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势和方向,就可以开始定投了。不需要有太多的行业和标的分析能力,跟风就好,然后等待很久,直到市场爆发。
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类型的基金?
1、变化大,不容易判断趋势;
2.利润率没有沪深300那么可观;
3.配置其他类型的基金,作业太多。
目标选定后,应该如何设定定投期限?-一个月一次是最好的时间。基金的定投期限一般分为:每天、每周、每两周、每月。每个月选择最合适。
为什么?因为买基金是有手续费的,所以买的频率越高,费率越高!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成本,过于频繁的定投也容易受到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使得账户盈亏波动过大,容易扰乱我们的投资心态。
摘要
基金做定投并不难,道理也很简单,但真正能按照这么简单的方法和思路去做的投资者少之又少。因为每个人在涉及到金钱和利益的时候都不容易静下心来,短期的波动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投资判断,会情不自禁的开始增加/减少投资,然后掉进庄家的陷阱,然后再回去追上杀跌的老路。
我们需要认清现实。大部分玩股市的投资者都逃不过“二八定律”。与其去股市傻傻的,与其放在银行里等着资产缩水贬值,不如选择基金定投。五年期存款只是为了牛市。如果成本足够低,获得40%甚至50%以上的回报率是很有可能的。
本文来源于云地平线。
更多精彩资讯,请访问财经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