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表?抵达西方!”起源于1986年的湛西钟表城商圈,曾经是很多老广州人寻找手表的好去处。然而,如今站西手表城店铺空众多,经营多年的手表销售商纷纷步出,商场生意冷清。有人认为湛西手表城的萧条只是整个时尚手表行业衰落的体现。也有专家指出,广州钟表批发市场应抓住机遇,参与互联网时代的全球贸易建设,向零售购物中心转型。
广州火车站附近的车站西表城。信息时报记者徐敏摄
摊主:熟客慢慢不来了
走进广州火车站附近的车站西表城,可以看到一楼销售大厅的大部分玻璃柜台空里什么都没有。很多卖表的都在低着头玩手机,闭着眼睛睡觉,或者两人一组玩游戏。有几个顾客正在向商店询问。商场自动扶梯堆满杂物,停运。
据悉,湛西钟表城有两层200家店铺出售手表。据记者数了一下,如果有数字标志作为玻璃柜台,一楼大厅就有近50个柜台空。在二楼,大约有10个开关是关闭的。
看着自己摊位对面几个空摆动的柜台,商场的店家余小姐感叹道:“生意不好做,楼下的店铺都做了一半,楼上卖手表的人更多。现在很多老摊主陆续退出市场,没有新店进驻。人不够红怎么能富起来?”
在湛西手表城做了12年生意的张小姐告诉记者,“2013年的时候,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十几万块手表,现在一个月最多能卖出几千块。”童商城的吴老板说,从去年开始,他摊位的生意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整个商场基本都是这样。老客户慢慢来了,手表生意变得很艰难。”
站在西表城正门的门槛处,有一排货物运输车,男子正在打扑克。来自河南的赵大妈从2004年开始在钟表城做搬运工。“以前我3块钱一天至少赚七八十块。现在我用10美元赚了10美元。我今天刚赚了10美元。”赵阿姨说。
商场周边的快递行业也受到影响。据广州鼎环国际快递的工作人员小张介绍,手表生意不好做,今年外商送件比去年减少了近一半。同事小吴开玩笑说:“以前填邮寄清单累,现在等客户累。”顺丰快递员张先生也表示,今年来自商场的快件数量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
街坊:我印象中手表城的人很多
湛西钟表城的繁华,至今还在很多广州街坊的心中。“小时候听老人们说‘三转一环’做嫁妆。到了80年代末,我出去打工赚钱,于是花了40多块钱在台湾西部买了一块手表,但(当时)嫁妆已经变成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回忆起站西手表城,市民吴阿姨说,手表城人山人海。“到了那里,你要捂紧钱包。”
在刘先生的印象中,湛西手表城的手表和外国人很多。10年前,他偶尔会去湛西找手表。“湛西手表城很有名。那里人太多了。如果在那里砍价,几十只蚊子就能赢一块优质机械表。”
专家:应该转型成为零售购物中心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现在手表的功能被其他科技产品取代,越来越少的消费者将手表作为礼品和收藏品,而购买时尚手表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网上购买。事实上,湛西手表城的萧条只是整个时尚手表行业衰落的一个反映。
广东省流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广州站以西的所有钟表批发市场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借助互联网向零售购物中心转型。“只有社会和消费者不断需要,这项业务才能继续下去。”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广州钟表批发市场在国内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传统批发市场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外迁三大任务,广州钟表批发市场应抓住互联网时代参与全球贸易建设的机遇,将批发市场转型为零售中心、交易中心等。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适应现行交易方式,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式进行升级,拓展销售渠道,开展交易活动。
■渭水历史
“中国观察广州”
相关资料显示,广州火车站西的钟表销售始于1986年。当时不时有一些无正规证照经营的商贩在卖打火机、手表等商品。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钟表销售日趋繁荣,九龙的钟表公司转而专营钟表,成为该地区较早的钟表专业市场,主要销售成品钟表。1999年开业的湛西手表城成为商圈第一家高档手表专业市场,约有200家带自动扶梯和电梯的店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21世纪初,广州站西钟表商圈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钟表商圈,获得“世界钟表瑞士,中国钟表广州”的美誉,成为集钟表批发、零售、维修、品牌服务于一体的繁华区域。信息时报记者刘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