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杰亦舒
“有一次,为了画一笔隐藏的钱,我画了100多,还没画完。对这种事情念念不忘,太可怕了。”
“我从2018年开始玩盲盒。当时我以为盲盒基本都是因为复读或者是因为不喜欢。
目前,除了在门店、机器人店、互联网等途径购买一手盲盒外,盲盒在二手交易平台的知名度也在逐渐提高。但观察二手交易市场的盲盒价格可以发现,除了溢价高达数十倍的隐性或特殊盒,还有更多的盲盒“白菜价”远低于原价。
找89元,原价独角兽的盲盒“Bob求婚”,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价格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59元的POP MART的“小老鼠”跌破10元。
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一手盲盒因为其“盲目性”吸引了大量玩家,也正是因为其“盲目性”造就了大量的二手市场。目前市场上交易二手盲盒的平台逐渐涌现,供求关系造成了二手盲盒不同款式价格的悬殊。但盲盒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不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范围。价格高并不违法,但盲盒的藏钱概率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
“提现100次就是为了藏钱,不喜欢就转卖”
盲盒对玩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盲”特性。盒子外面没有任何标记,只有打开才能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娃娃。
24岁的上海白领小张月收入7000,每月花3000元左右画盲盒。有一次,为了画一笔隐藏的钱,她画了100多。为什么盲盒会吸引玩家不断砸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段媛媛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盲盒成瘾是典型的斯金纳盒效应,属于概率奖励。盲盒抽取等现象是人们期望在这种行为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或信息。因为有可能得到,所以人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反复重复同一个动作。得到大脑的奖励机制后,自动运行,大脑兴奋。所以人们为了追求刺激,会强化这种行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徐谦也有类似的观点。她认为,盲盒和刷Tik Tok本质上是一种成瘾机制,心理学上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积极行为强化的过程。其特点是易习得,成瘾快,消退慢。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不能马上退出。“一旦抽盲盒的行为超出了消费者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基本需求,达到了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程度,自然可以认为是有害的。”
在盲抽的过程中,“得偿所愿”意味着你得到的是只有1/144概率的隐性金钱或者是你喜欢的风格。为了得到这个奖励,“端盒”(整箱买12盒)、“摇盒”(根据摇盲盒猜测盒内款式)、“蹲店”(在盲盒店待一天)等深度玩家都在陆续玩。
小张告诉记者:“我从2018年开始玩盲盒,现在大概有100多个闲置盲盒在卖。我想到的盲框,基本都是因为重复或者因为不喜欢。”
卖二手盲盒的平台最早是在闲鱼。之后,小张会在专门交易二手盲盒的平台潮玩家上出售。
二手盲盒不缺买家。有的消费者为了省钱,低价购买好的盲盒;也有很多消费者花巨资购买特定的二手爆款盒子。
“想低价买的人太多了。有的人直接挂15-20元的基础和大众产品。别说,真的有很多人会给。然后像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想要一个款式,很多次都拿不到,就会找我帮他们收藏一个,省时省力省钱。”小张说。
27岁的小可也是万超家的常客,她说:“一般一个系列里总会有一两个盲框抽不出来。这个时候买二手盲盒太棒了,既满足了画一手盲盒的喜悦,又可以通过买二手的来凑齐成套。”
“爆款”溢价几十倍
记者注意到,不同品牌不同IP、不同系列、不同款式的二手盲盒价格相差很大。有溢价近100倍的特价款,也有打八折无人问津的“雷款”、“普通款”。
比如原价89元的“鲍勃求婚”盲盒,现在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价格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POP MART和大久保合作的“冰茉莉”原价79元起,也在700-1700元不等。而同样是POP MART原价的59元的“小甜豆系列-影院宅男”却到了25元,52toys的“罐头猪露露”系列只卖30-50元。POP MART原价59元的“老鼠笑笑”甚至跌破了10元。
溢价几十倍的“鲍勃的提议”盲盒
不同系列的盲盒上市一段时间后价格似乎就知道了,但其受欢迎程度和价格也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间变化。根据潮族发布的盲盒排名,今年7月,玩具城的劳拉睡衣系列交易量较上月上升23位,但POP MART的拉布布海绵宝宝系列交易量较上月下降6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费品行业分析师表示:“盲盒的价格反映了供求关系。一般来说,由供需决定的溢价一定是因为商品的稀缺性。因为溢价几十倍的特别好看的款式,或者隐藏款、联名款,都比较稀缺,然后消费者就想收藏。这些款式的消费者大多愿意溢价购买,因为一直盲目购买可能很难得到。”
他还指出,不排除会有一些特殊的“炸箱”在里面。“黄牛”大量购买盲箱,获得更多抽取隐藏资金的机会,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获利。
二手潮牌交易平台“潮-潮”创始人谭朝淮坦言,其实真正有溢价的热门IP只有几个,或者说是一些限量款。其实二手市场大部分盲盒都是要打折的。在他看来,盲盒的溢价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例如,IP本身非常受欢迎,产品的形象,设计非常漂亮,制作非常精良。”
此外,厂商的策略也会影响IP的知名度。“从产品本身来说,有时候有些厂商会有意做限定IP,有些是因为无法预测这个IP未来的交易规模,所以打算做第一批;有些IP的火爆程度超出了厂商的预期,但这个版本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客观上造成了绝版;更何况厂家特意做了限量,可能是从市场传播的角度出发。”
除了盲盒本身的供求关系,社交属性也给盲盒带来了一定的溢价。“二手盲盒其实属于线上消费,线上消费具有社交属性。一个IP在圈子里火了,都想拥有。”
二手交易催生平台化收费服务
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44万盲盒玩家在闲鱼上交易。闲鱼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闲置盲盒单月交易额超过1亿元。
而闲鱼只是二手盲盒交易的平台之一。这么大的二手市场是怎么形成的?
谭朝怀认为,盲盒的销售模式决定了其二手市场的必然性,即盲盒二手市场自然存在。“因为你可能会买一些你不喜欢的东西,所以你会想把它送人。”
消费品行业研究员陈怡对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二手盲盒交易规模很大程度上是由一手盲盒交易规模决定的,因为二手交易只有在新品交易时才会发生。反过来,二手交易平台的存在也会促进一手盲盒市场的规模化。玩家会更放心在盲盒上花巨资。如果他们以极高的溢价抽取隐性资金,也可以在二手平台“赚钱”,或者不喜欢就在二手平台“回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万超行业分析师表示,二手市场是盲盒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用户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多,二手交易会持续繁荣,目前还处于成长期。
那么,二手盲盒主要在哪里产生交易呢?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二手盲盒交易平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闲鱼、转转等全品类二手交易平台。一类是只进行潮玩或盲箱交易的平台,如潮玩族、潮来潮去、宝贝朋友圈等。
不同的是,全品类二手交易平台上出售的盲盒买家大多是通过私聊的方式洽谈,买卖双方直接发送。在潮牌交易平台上,卖家更倾向于在价格指导范围内设定“一口价”出售,甚至选择“闪购代销”,而不是直接与买家沟通。
某二手潮交易平台截图
玩家小可,有二手交易平台和二手潮玩平台各品类的销售经验。他认为,二手平台的各个品类都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服务,用户数量特别多,很难针对每个品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只做二手时装交易的平台,一般可以选择拍卖或者一口价,每个款式也有一定幅度的价格指导线,省去了和客户一个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20岁的二手盲盒市场老买家小王,早年在全品类二手交易平台交易时发现了一个痛点。全品类二手交易平台都是临时直接跟卖家购买,每个卖家都需要询问价格和款式,以及箱子是否拆卸,盲箱新旧程度。
但由于提供了专业的平台和服务,一些二手盲盒交易平台也逐渐开始收费,一个盲盒一个月的保管费在1元左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全品类平台很可能会因为没有价格指导区间而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二手盲盒。
上述万超行业分析师表示,全品类二手交易平台是“c to c”模式,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第二种是“c to b to c”,就是卖家把这个东西发给平台或者直接卖给平台,然后平台和买家交易。
目前盲盒的保费问题是否涉及违法违规?对此,北京贾云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盲盒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不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范围,不违法,主要看是否存在其他违法行为。”
事实上,盲盒的溢价问题此前已经受到消保委等相关部门的关注。
据本报(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1月29日,上海市消保委表示,上海市近期进行了盲盒对比实验,重点是盲盒的法律问题。认为盲盒藏钱的概率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消保委建议加快研究推进盲盒市场规范的立法和监管,建立和完善盲盒藏款金额和提取概率的第三方监管机制。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随着盲盒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过度商业化可能会带来一些消费风险。首先,盲盒藏钱的概率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盲盒藏钱的稀缺性可能诱发“投机陷阱”和“投机盒产业链”。此外,恶性竞争可能会降低产品的内在质量。很多企业看到了盲盒红利,纷纷布局盲盒业务。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盲盒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而降低成本。
编辑:是冬冬。
校对:蒙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