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历时5年投入50亿研发的比亚迪云轨,曾风靡一时,却又为何销声匿迹?
一、宝剑出鞘
2016年10月13日,比亚迪历时5年,投资50亿元研发的跨座式单轨——“云轨”在深圳举行全球首发仪式,表明了比亚迪将正式步入第四大产业——轻轨(前三大产业分别为IT、汽车以及新能源)。
以往我国的轨道交通都是被如中国中铁、中车等国企所垄断,比亚迪是中国第一家进军轨道交通领域的民营企业。
2016年10月,比亚迪云轨在比亚迪深圳总部首发
云轨属跨座式单轨,是轻轨的一种,“云轨”只是比亚迪为其研发的跨座式单轨取的一个名字,英文skyrail。重庆轻轨也是跨座式单轨,采用的日本日立公司的技术,而比亚迪自主掌握了全部技术。
二、攻城略地
比亚迪云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众多二三线城市的热捧。相比造价高昂的地铁(每公里造价7-10亿),比亚迪云轨造价仅为地铁的1/3,相应的运量也更小,可以说是为二三线城市量身打造。毕竟对于很多拥堵的二三线城市而言,地铁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过大的运量也会造成浪费。加上云轨桥墩可修建在道路绿化带上,占用空间少、景观性好。
行驶在银川花博园的比亚迪云轨
一时间,广东汕头、广西桂林、四川广安、宁夏银川、河南安阳、山东济宁等超过20个城市与比亚迪签订了合作协议,意向订单初步估算超过2000亿,而每天到比亚迪总部考察云轨的政府官员更是络绎不绝。王传福甚至表示:全国约有273个城市适合建设云轨,这是一个十万亿的大蛋糕。
三、折戟成沙
云轨对地方政府、对比亚迪而言是一个双赢的项目,只可惜好景不长,比亚迪疯狂扩张没多久,国家加紧了对轨道交通的审批,紧急叫停了类似轨道交通项目,毕竟过于激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确会大大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因此比亚迪在全国各地的云轨项目全部暂停,甚至烂尾。不甘心的比亚迪又像应付考试一样推出一个更小运量的“云巴”,企图规避相关审批流程,但依然没有给比亚迪云轨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先生
写在最后:2003年当王传福要造汽车时,遭到一片反对,但比亚迪成功了;2008年比亚迪要造电动车,被诸多车企嘲笑,如今哪个车企要是没新能源车,都不好意思参加车展。如今必要的云轨已经停滞近5年,未来还会有转机吗?
一车难求的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汽车
云轨的确是个解决二三线城市拥堵的神器,期待比亚迪云轨的早日重生。一个好的产品应当受到市场的欢迎,一个认真钻研技术的企业应该得到国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