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快递转让费一般多少(百世邻里为何成“弃子”?加盟几乎无门槛,野蛮扩张埋隐患)

主营业务为快递的百世集团近日宣布退出“店加商”,百世邻里3400多家便利店将从百世剥离。百世声称“店加商”在一定程度上赋能了终端,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但在此次调查中,新京报记者发现,白石邻里便利店的准入门槛低至“无标准”,加盟商缴纳数千元加盟费后处于“散养”状态。

顺丰是进入便利店轨道但发展受阻的快递公司。2011年,顺丰进入便利店。此后陷入品牌更名、巨亏、6年换7任CEO的窘境。

与此同时,新京报注意到,一方面,近年来快递、超市、互联网等企业在便利店赛道遭遇惨败。另一方面,7-11、全家、便利蜂等专业连锁品牌正在大力布局二级市场。专家表示,中国便利店行业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存量优化,通过提升商品力、运营力、智能数字化等能力,寻求稳健扩张。



图/大众点评截图

百世店三年亏损高达6.17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巨额亏损可能是百世退出“店加”业务的主要原因。根据百世集团近三年的财报,2017年至2019年,百世店Plus共亏损6.17亿元。2020年第二季度,Best Shop Plus营收6.57亿元,同比下降16.8%;便利店完成订单76.8万单,同比下降1.6%,成为百世集团唯一增速下滑的业务。

按照计划,百世集团将在今年年底前退出“店加商”。百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门店加服务”的线上商品采购平台和管理体系将交由独立第三方继续运营,第三方公司由当地合作伙伴或原分公司员工根据自身条件独立组建,百世不参与具体运营。此外,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成业务的仓库、财务等相关事宜也将严格按照劳动法处理员工离职事宜。

对于砍掉“店加业务”的原因,百世集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集团将逐步退出店加业务,将资金投入到以物流为核心的主业。“店加业务仍处于成长期,尤其是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该业务未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虽然店加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赋能了末端,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百世在“Store Plus”板块下保留了WOWO自营便利店,但这一自营品牌的规模也在逐年减少。2017年,百世集团收购四川哦超市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WOWO便利店,这一年WOWO门店数量为748家。次年,百世收购Xi安爱德宝便利店连锁,将便利店大门换成了WOWO。然而,到2020年6月底,WOWO只有300多家便利店。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在Store Plus的旗下,但WOWO便利店采用的是独立的Best供应链系统。

加入最佳邻居的门槛几乎是“无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诞生于2015年的百世店Plus定位为S2B2C(多渠道生态)快消平台,为情侣便利店提供一站式商品供应链服务。具体来说,“商店加企业”是一种特许经营制度。便利店商家加盟后,统称为“最佳邻里便利店”,最佳集团以快递为基础为便利店供货、送货。

2015年至2020年,“店铺加”业务快速扩张。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最佳邻里店超3400家,远超全家(2856家)、罗森(2707家)、7-11(2147家)。快速扩张或与加盟方式有关。

记者注意到,Best Store plus官网中的“最佳街区”对加盟店的规模、是否重新装修、经营者是否有经验等基本没有要求。针对“开一家百世的街坊要多少钱”的问题,官网表示,要看店面的面积和当地的市场情况:包括转让费、租金、精装修或简装、货架、货品等等。



图/Best Shop plus官网截图

“加盟费只花了几千块钱,而且是一次性付清的。”北京通州百世邻里便利店的一位加盟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店只是换了招牌和门头,装修、货架、商品都没有加盟前有太大变化。

“加盟门槛低到没有标准,后期服务标准也不统一、不严谨。虽然可以换来速度的大规模扩张,但也为后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位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是Best Shop Plus衰落的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除了加盟费,“Best Shop Plus”依托商品供应链持续造血的功能作用不大。

“产品可以在百思买加的平台购买,也可以自己从其他渠道购买。这不是强制性的。谁便宜我们就买谁。”上述通州白石邻里加盟商表示,一次性缴纳加盟费后,并没有感受到所谓连锁的全流程标准化,依然保留了不少“情侣便利店”的气质。

顺丰已经悄然转型

快递公司进入便利店行业遇到困难的不是百世一家。顺丰旗下顺丰也深陷品牌更名、业绩亏损、高管团队反复调整的漩涡。

公开资料显示,顺丰优选的运营企业是深圳顺丰商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优选顺丰在期初孵化“黑客”业务,门店不提供实物,用户在线下单,门店只作为自提点。2015年,“黑客”更名为“顺丰家园”;2016年9月,“顺丰到家”与顺丰线上生鲜平台合并,更名为“顺丰优选”,并增加实体产品。

顺丰优选加盟费采用公开透明的“押金制”。官网显示,顺丰优选产品以生鲜和进口食品为主,委托管理。要求加盟商缴纳30万元的履约保证金(到期无息返还),并承担店铺租金、水电费和员工工资。加盟商的营业收入由商品销售分成和快递及自提收入组成。

看起来顺丰更倾向于做好快递和便利店业务的整合,但并没有在实战中取胜。财报显示,2013年至2015年,顺丰优选三年累计亏损16.06亿元。不仅如此,诸多高层变动也加速了顺丰优选的“风雨飘摇”。从上线到2018年9月的6年间,顺丰已经经历了7次CEO变动。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顺丰已经悄然改变了模式和管理团队。2019年10月,生鲜平台原集团宣布完成2亿美元D1轮融资,由顺丰控股股东明德控股领投。据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开始,顺丰被原集团接管,全国300多家顺丰速运门店进行改造,标杆集团的“原鲜”品牌由“社区便利店”改为“社区生鲜店”,也实行及时配送。

互联网巨头布局的超市、便利店都陷入困境

近年来,无论是快递公司、尚超品牌还是互联网巨头,都在大力布局便利店。不仅沃尔玛、永辉、大润发、盒马等超市巨头相继推出小店模式,JD.COM、苏宁、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零售巨头也试图分一杯羹,但似乎都“身败名裂”。

以永辉超市为例。自2018年底第一家永辉mini门店开业以来,2019年永辉mini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新开门店573家。但今年第三季度,永辉mini门店数量锐减至405家。

自2018年苏宁进军新零售以来,一年内已开出4000家苏宁门店。2019年上半年,苏宁小店亏损达22.1亿元,门店数量大幅缩减至2000家左右。今年上半年,苏宁门店继续萎缩至1835家。

面对快递、尚超、互联网等进入便利店的困境,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有快递能力的企业,还是经营大超市的尚超,或是同时拥有海量商品和快递能力的互联网巨头,都不代表有经营便利店的能力。“便利店不是‘你需要什么商品,我给你’这么简单的逻辑,而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供应体系。PK本质上是生鲜和时尚选择的能力。”

专业连锁品牌正在向二级市场下沉

虽然各方巨头进入便利店陷入困局,但便利店行业迎来诸多利好,专业连锁品牌正在向二线市场下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634家便利店关闭;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便利店开业率逐渐上升,上半年全国新开便利店达到4746家。报告还显示,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相对饱和,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便利店企业市场拓展的新阵地。据了解,7-11、全家、罗森、便利蜂等专业连锁便利店品牌都在争相向二线市场下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便利店也在迎来政策利好。今年7月,商务部发布《关于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全国品牌便利店总数达到30万家。

业内认为,中国便利店将摆脱“夫妻店”模式,或成为头部品牌抢占的跑马场。赖阳表示,便利店品牌之所以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是因为中国这些城市正在发生消费升级。品牌分析师朱认为,社区将是零售行业和生鲜电商的重中之重,谁能多元化,谁能与客户保持粘性,谁就能占领未来。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便利店行业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便利店企业需要更多地考虑存量优化,通过提升商品力、运营力和智能数字化的能力来寻求稳健扩张。

快递转让费一般多少

新京报记者欧阳小娟

编辑王林校对陈。

来源:新京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