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手机号能绑定几个qq账号(最严“防沉迷”实施百天:未成年人卸载退游,租号产业受挫)

17岁的高中生延安决定退还这两年充值的6000多元,卸载自己喜欢的手机游戏。

网友称之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政策”,让延安有些郁闷。这份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21年9月1日起,所有网络游戏公司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晚8点至9点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限制太多了。我不敢保证这个时间段有空可以玩。”延安说,一天一个小时的比赛时间享受不到,赛季也很难拿到更高的位置。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一些游戏公司很早就开始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腾讯甚至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游戏玩家。“最严防沉迷”政策实施后,游戏公司进一步加强防沉迷措施,许多未成年玩家因游戏时间有限而选择退款或卸载游戏。



被认证为未成年人的玩家将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限制之外登录游戏。游戏截图

曾经为了躲避防沉迷系统而大行其道的游戏租售行业,也因为游戏界面需要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而萎缩。从事游戏账号出租三年的陈先生调侃道“很多同行已经进厂‘拧’了”。“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前,陈先生的店平均每天有2000单。政策实施后,每天的订单不到200单,公司被迫从20单减少到3单。

但“防沉迷系统”并不能完美解决所有问题,单纯的技术手段也不能百分之百阻止未成年人进入游戏。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成年人使用或借用朋友或家人的身份信息进入游戏,或者转移到不需要人脸识别的游戏平台,以规避“防沉迷”的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应该在孩子登录游戏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监督,引导孩子健康使用互联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陪伴他们参加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当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时,他们更有可能停止沉迷于网络游戏。



腾讯手游《王者荣耀》在游戏界面发布了防沉迷系统升级公告。游戏截图

“退款大队”

长期关注手游《王者荣耀》的短视频主播陈光在8月30日更新了第一条关于“游戏官方加强防沉迷”的视频,获得了3.8万条评论。当时没有意识到“加强防沉迷”力量的玩家,依然在评论中质疑消息的真实性。

一天后,陈光的短视频评论达到6万,玩家吐槽:“我彻底失望了,准备退款”;要么退费,要么退团费。

陈光告诉新京报记者,除了在评论中呼吁游戏平台退费,粉丝还给他发私信询问如何退费。连续多日,关于退款的私信超过2000条,还有未成年粉丝打电话询问退款流程。

“退款原因基本上是游戏平台加强防沉迷后,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缩短,固定在特定时间。”陈光说,一开始很多未成年人不适应,产生了退团退费的想法。“有些未成年人在游戏里填了钱,玩不了就觉得太亏了。”

“最严防沉迷”实施后,腾讯游戏旗下某工作室的短视频账号评论区也被粉丝攻占。某博主的录音画面显示,工作室发布的一个视频有7.5w评论,“全在一条”就是要求退款的内容。

在短视频平台强烈呼吁“退款”的玩家,被一些关注游戏的up主嘲讽为“退款大队”。

虽然“退款大队”类似于调侃,但并不存在。一位长期协助未成年游戏玩家家长退费的up主告诉新京报记者,“最严防沉迷”政策实施后,他也收到不少协助退费的请求。在与游戏平台客服沟通时,他了解到9月1日之后,未成年游戏充值费用退款的诉求增加了很多。

17岁的延安是“退款大队”的一员。短视频平台先刷了“加强防沉迷”的消息后,他也没当回事。两天后,当他登录游戏《王者荣耀》想要“开黑”时,被系统提醒:“未成年人游戏时间仅为周五、周六、周日晚8点至9点”。在系统的对话框右下角,有一个显眼的“确认”键,点击后强制退出。尝试登录其他游戏,会弹出类似的对话框。

“我当时就无语了,甚至失望。”亚男表示,在9月1日之前,腾讯已经升级了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限制。“每天可以玩一个小时,节假日可以玩两个小时,没有时间限制。感觉有道理。现在时限太死了。”

半个月后,延安选择申请退还这两年来在这款游戏中充值的6000元,并卸载该游戏。延安说,他通常做完作业就打游戏。现在游戏时间短,不能保证他能在有限的游戏时间内玩空,所以退钱卸载了。

10月初,在母亲的帮助下,延安拿到了4000多元的退款。

“最严防沉迷”的升级是受时间而非消耗的限制。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16岁以上未成年人每月消费不超过400元),17岁的延安2年内充值6000元属于规定消费。

由于防沉迷升级影响游戏体验,延安通过父母成功申请并退费。

堕落的“国王”

与延安相比,来自安徽庐江县的16岁少年胡斐(音译)在玩游戏时就有点“睡不着觉”。

一个手机号能绑定几个qq

为了在庐江县当地的“战力榜”上占有一席之地,胡飞在国王峡谷奋战了一夜。虽然在“最严防沉迷政策”实施前,腾讯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对未成年人游戏账号进行人脸识别,但当时触发人脸识别的概率并不太高,所以胡斐周末回家时,可以让父母帮他扫脸。



升级防沉迷系统后,一个手游人脸识别界面。游戏界面截图

当时,胡斐发现自己使用的英雄“黄忠”的战力值与本地玩家榜的最后一名相差不远,于是决定大展拳脚,进入这个由系统每周更新一次的“战力榜”。进入战力榜前100,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你的“英雄”,获得相应的“称号”。朋友只要点击他的头像,就会显示“英雄在庐江县排名XX”。

为了进入庐江县的前100名,当时上初三的胡斐从晚上8点一直玩到第二天凌晨4点。经过六个小时的战斗,胡斐使用的英雄黄忠的战力不断增加,超过了榜单上第99位玩家的战力值。“我兴奋地把闹钟定在早上五点。更新名单后,我尽快拿到了‘头衔’。”根据胡斐的说法。

晋升到本县玩家战斗力排行榜前100名,给胡斐带来了很多荣誉,“就像考试得了100分一样”。这位同学私下向胡斐感叹,“这个很难弹,我连弹都不会。”

赚取这份“荣誉感”的同时,胡斐也面临着班主任的责任。上课时间睡觉被老师发现,老师支支吾吾说“昨晚没睡好”。然而,一个接一个,上课打瞌睡,胡斐被老师带走了。

“那时候我在班里排名比较靠后,真的不在乎学习。”胡斐说,手机被家人拿走后,他买了一部二手手机,继续玩游戏。初三那年,他买了10部二手手机,都被班主任陆续收走了。“最便宜的二手机要200多元。如果不能玩大内存的游戏,可以玩小游戏,刷短视频,看动漫。”

在《王者荣耀》的最后一季中,胡斐拥有王者15星的位置。“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后,我们进入了新一季。使用父母身份证号码绑定国王账户的胡斐发现,系统中人脸识别的频率变得更高,“几乎每一到两周一次。”



企业推出的家长“守护锁”功能,防止未成年人擅自修改游戏时长等限制。网络截图

胡斐说,现在频率太高,人脸识别只能下线。“这个赛季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还在姚兴第三阶段,我当不了国王。”

12月6日,周一,采访结束后,胡斐忍不住又向记者抱怨,“周六我妈刚让我帮忙的那张脸又出来了”。

在福建省三明市,12岁的安安也有同样的“苦恼”。在最严格的防沉迷出台之前,安安每天有1.5小时的游戏时间。“只要天天打,很容易就能打到王者的位置。”安安说,目前他每天只有周五周六周日一个小时,很难上到王者的位置。

出租行业萎缩

可见,“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前后,未成年用户通过租号买号登录游戏的报道屡见不鲜。报道称,受限制的未成年玩家通过购买或租用注册为成年人的游戏账号进入游戏。甚至有出租、出售游戏账号的商家非法购买即将成年的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用于解决游戏账号的改号、搭售问题。

12月2日,新京报记者在多家可以租售游戏账号的电商平台调查发现,在商品交易前,商家会明确提醒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网络游戏产品。

在得知购买者是未成年人后,很多出售游戏账号的商家都明确提醒不得出售给未成年人,而且在支付过程中还需要人脸扫描支付。有些平台租买游戏账号不仅需要实名认证还需要人脸识别。

陈老师的店铺主要出租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的账号。都说租房行业面临“三重打击”。以其门店为例。购买游戏账号时,买家需要在交易中进行实名认证,而租用账号时,玩家需要使用注册设备登录。注册设备不仅需要实名认证,还需要人脸识别。当玩家进入游戏界面时,游戏还会弹出人脸识别界面,验证注册人是否未成年。“现在未成年人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游戏”。



玩手机游戏的孩子。李开祥摄

“很多同行都转行了。”从事游戏账号租售行业三年的陈先生透露,在“最严防沉迷”政策实施前,他一天能成交2000单左右,但从9月1日开始,每天的成交量不足200单,原来20人的公司也裁掉了3人。

“9月1日之后,很多未成年人去店里询问出租号。如果我们知道他是未成年人,他肯定不会租。如果他租出去了,在后面的环节就无法登录账号,会回来申请退款。退款率高,把游戏账号租给未成年人,会对店铺的信誉和评分产生影响。”陈先生说。

陈老师介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8·30”新规后,腾讯游戏对未成年人进入游戏的管控更加严格,人脸识别的几率和方式明显增强。不仅仅是未成年人,即使是成年人使用的租借账号,租借者登录账号的区域和账号主人的区域不一样,或者他在游戏中切换页面,再次返回游戏时,人脸识别也会随机弹出,只有账号主人扫描人脸,人脸识别才能通过。“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给租房者换一个账户。”

“未成年人买不到,成年人租的时候经常需要人脸识别,有时候也找不到合适的号给他。你觉得对我们影响大吗?”陈先生说,很多同行都转行了,10月份他的店因为频繁退单被关了半个月。

同样从事游戏账号出租的郑先生说,他身边有7个从事游戏账号出租的朋友,要么转行了,要么失业了。在“最严格防沉迷”实施前,他的100个游戏账号都绑定了父母、兄弟、弟媳、妻子、兄弟等亲属的身份信息。100个账号出去的时候,每天最多会弹出一个账号人脸识别。他只需要把二维码发给绑定游戏账号身份信息的亲戚,亲戚用QQ扫描人脸识别就能解决问题。

9月1日后,郑先生发现人脸识别问题越来越难解决。据说游戏平台上弹出人脸识别的概率要高很多。现在租出去5个号,5个号会弹出人脸识别。如果这5个号码绑定了相同的身份信息,刷脸五六次后,系统会提示“当时人脸识别的次数已经达到在线”,无法继续识别登录账号。



“六旬老人凌晨三点排队”引发关注,游戏运营方提醒家长不要被骗刷脸。网络截图

郑先生说,除了刷脸频率高,人脸识别的方式也变得复杂了。目前游戏中人脸识别的弹窗后,必须跳转到游戏账号主人绑定的微信或QQ账号才能进行人脸识别。“这很麻烦。别人给你租账号要花很长时间,你也没有精力用频繁弹出的面孔一个个解决。”

除了腾讯防沉迷系统本身的管控,让郑先生惊讶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对出租行业的打击力度也是空前的。9月中旬,郑先生曾经的同行微信群里有500人接到当地公安机关的调查,吓得他删除了所有素未谋面的同行微信。其表示,警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查,是否将游戏账号出租给未成年人,是否购买即将成年的未成年人的信息用于解除游戏账号绑定。

据媒体报道,今年10月,南京建邺警方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打掉多个通过非法买卖个人信息非法出租游戏账号的犯罪团伙,涉案人员40余人,平台涉案金额超百万。

最后,郑先生放弃了曾经给他带来每月一万多元收入的工作。100多个铭文、皮肤、位置不同的王者荣耀账号闲置在他手里。租赁业务的快速下滑导致游戏账号快速贬值。郑先生曾经以玩家充值费五折买的账号,目前只能以1折或2折出售。

还在“钻空”的未成年玩家

采访中记者发现,“最严防沉迷”实施后,从电商平台的账号交易到游戏网络公司本身的检查监管制度,都非常严格。但未成年人还是有自己的“破解”方式。

新京报了解到,目前仍有部分未成年玩家利用成年亲友的游戏账号进入游戏,获取更多游戏时间。

山西大同高三学生王青,42星游戏玩家,王者级别。9月1日,“最严防沉迷系统”实施后,他借用了哥哥的游戏账号“凯黑”。“游戏平台每周会弹出一次脸。一般我哥都会登录我的账号帮我露脸。我的要求是每天不能玩超过两个小时。”王庆说。

正在读高三的王庆认为,目前一周会打4天左右的游戏,每天1-2个小时,只有午休或晚自习的时候才会在放学后登录,不会影响学习。和他睡过的8个同学中,还有4个和他一样借用大人的游戏账号玩王者荣耀。

杭州某大学的大一新生肖坤也在使用别人的游戏账号来躲避防沉迷系统。肖坤表示,在防沉迷系统出现之前,他每天可以在《王者荣耀》中度过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有时会通宵玩游戏。王者荣耀官方防沉迷系统初期,允许未成年人每天玩三个小时,当时认为已经足够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从8月初每天可以玩一个小时到9月1日周末只能玩一个小时,然后就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账号,借用朋友的账号来玩。

12月3日凌晨1点,肖坤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宿舍其他5个人一起“开黑”,都是借用别人的号码或者自己的号码绑定了成人身份证。

16岁的胡斐在谈到“最严防沉迷”制度时也表示,在《王者荣耀》等游戏的账号有登录限制后,仍有一些游戏厂商的单机游戏或网络游戏,只要用成人身份信息注册,就不会受到限制。

11月5日,伽马数据发布的《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最严格防沉迷制度”实施后,85.8%的未成年用户在玩游戏过程中曾受到防沉迷限制,其余未遇到防沉迷情况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游戏账号注册为成人,没有进入防沉迷识别范围;另一方面,部分用户玩的游戏产品不需要联网,防沉迷系统在单机状态下很难发挥作用。报告还显示,42.8%的家长明确知道孩子索要了自己或其他成年人的ID信息,试图绕过游戏防沉迷监管。

伽马报告中的抽象数字在现实中不止一次出现。今年10月,两兄弟拿父亲死亡赔偿金打游戏的新闻冲上热搜。三个月内,兄弟俩充值了20多万元,用于购买游戏账号、皮肤等。面试的时候,我用奶奶的身份信息注册了账号,偷偷记下了密码,在需要人脸识别的时候骗奶奶帮我通过了八次人脸识别验证。



玩手机游戏的孩子。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

今年6月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提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互联网,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引导和监督。

此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沉迷游戏也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报告认为,亲子关系越差,孩子越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相反,父母和孩子越亲近,越关心孩子,越不会沉迷网络游戏。

“这说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合理使用网络游戏,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因此,建议家长在对孩子的网络游戏管理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休闲习惯,在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的前提下,享受娱乐的权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所长孙鸿雁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替代的发展自己的方式,这反映了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游戏,需要游戏行业、家长、学校等各方的重视。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交流,学校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引导孩子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表达自己和享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本文受访者除刘晓春外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程亚龙实习生李欣然沈玉洁编辑甘浩校对陈玉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