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0年亏损40亿的京东物流,市值超过中国快递行业市场份额top5中“三通一达”的总和。
造成这一事实的惊人原因在于,2020年京东物流的高市值是在2020年疫情叠加全行业史上最血腥价格战的基础上实现的。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的对外订单收入依然不超过50%,这也被视为京东物流未来增长的隐忧。
文|王羽佳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ID: dgjdds)
2020 年,京东物流能够逆势增长,在价格战激烈的快递生死领域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与此同时,随着前CEO王振辉在上市前突然离职,损失40亿元,京东物流对外订单收入仍未超过50%,仍让市场对其未来增长产生疑虑。
海豚社问了5个行业的10个商家选择或不选择京东物流的原因,从市场的声音分析了京东物流如何在红海市场差异化。
刘:五年内第三方订单超过自营物流
在2018年5月第一季度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美银-美林分析师提问:我们知道,JD.COM投资物流业务不仅是为了发展在JD.COM的业务规模,也是为了服务第三方商家。那么我想知道,如果我们看着JD.COM发展壮大自己的物流网络,一般来说,你们的发展有多少是帮助JD.COM拓展自己的业务,有多少是为服务第三方物流需求做准备?
刘:我们预计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会超过我们自营的部分。
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刚才理查德(刘)已经提到,未来五年第三方物流服务将占整个物流业务的50%以上。
三年过去了,目前实际情况如何?
2018年至2020年,JD.COM集团收入占比逐渐下降,分别为:79%、74%和71%,而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占比逐渐上升,分别为:21%和26%。29%。
显然,外部客户超过5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江湖上也有传言称,京东物流前CEO王振辉之所以在IPO前夕离职,与业绩不达标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第三方订单比例如此重要?因为这是投资人决定是否长期投资京东物流的核心指标。如果过分依赖JD.COM平台,说白了,依靠平台输血,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商业价值就要打折扣。
京东物流的竞争力在哪里?拓展外部客户有什么困难?选择京东物流的原因是什么?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史上最激烈价格战中的京东物流:差异化
在京东物流的ipo招股书中,营收和毛利率的表现确实能让市场眼前一亮。
JD。2019年和2020年,COM的收入同比增长31.6%和47.2%。
京东营收增长在全行业独树一帜,超过顺丰同期的23.3%和37.25%。
不用说,2020年,通达营收同比增长,在10%左右,申通和大云也分别出现了6.6%和2.63%的下降。
(2020年快递行业营业收入&同比)
2020年是中国快递行业历史上价格战最激烈的一年。
市场普遍认为,快递行业价格战是因为极兔有意低价抢市场。这家崛起于东南亚,背靠BBK的资金和拼多多的单量公司,在2020年全国快递量最大的义乌,甚至打出了“1元寄全国”,突破了全行业底价。相传一位顺丰高管在财报沟通会上谈到极兔,叹息说“规模再大也保不住市场”,认为这是顺丰的教训。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尽管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物流行业造成不利影响,但2020年,行业快递业务量达到833.58亿件,同比增长31.22%;行业快递收入达到8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1%。
2020年,快递行业实现业务量和业务量双增长,行业月业务量从1月份的500亿增长到12月份的926亿。但是,贸易票的单价已经从1月份的13.24元/张降到了10.01元/张。到2021年2月,单票快递(单件快递)价格已经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1-2月单票均价为10.69元,同比下降19.08%。整个行业陷入了激烈的价格战。
价格战在龙头企业中尤为严重。2020年,通达的单票收入跌至2元上下,下滑幅度超过20%。
就连绰号“快猫”的顺丰,其单票收入为17.77元,2019年同期为21.94元,同比下降约19%,顺丰在发展下沉市场方面也有所降价。
无论是通达系还是顺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单量大增,平均票价下降,毛利同比下降,做再多也赚不到钱。
京东物流价格依旧坚挺。在海豚社的采访中,洗护用品表示,1 ~ 3kg的商品,使用京东物流的仓库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单笔平均支出8~12元,而选择仓库再使用通达系,单笔合成3~6元,京东物流比通达系贵一倍。
快递行业被外人掀起的价格战搅得“同质化竞争”和“红海市场”之后,资本市场也反应迅速。
2020年7月以来,随着快递行业从疫情中复苏,SusSF控股的市盈率创下三年来新高。2021年2-5月,顺丰持续下跌。到6月初,较高的市值蒸发了2000亿,停留在3200亿左右。
而京东物流却亏损40亿,营收不到顺丰的一半,市值却达到2800亿港币,折合人民币2300亿,与顺丰相差1000亿,超过三通一达市值之和。
显然,资本市场对京东物流的看法,以及给予它的估值模型,与三通一达,甚至顺丰的看法明显不同。
虽然仍有40亿元的亏损,但京东物流解释称:“目前,物业增长和市场份额扩张的优先顺序被放在盈利能力之前,因此在中短期内,盈利能力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京东物流的未来故事被市场接受。
市场看好京东物流,不是看好和通达系一样的配送服务,而是看好坚持不降价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服,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所谓一体化供应链客服,就是品牌客户将商品放入JD.COM仓库,使用京东物流的仓储/库存管理服务。
京东物流将客户分为“综合供应链客户”和“其他客户”:使用JD.COM仓的为综合供应链客户;不使用这项服务只使用京东物流进行配送的是“其他客户”。
2020年,京东物流综合供应链收入占总收入的75.8%,是京东物流的收入中枢。
2018年、2019年、2020年整合供应链客户收入分别为341亿、418亿、556亿。
JD.COM集团是京东物流最大的综合供应链客户,京东物流从JD.COM集团的收入全部是“综合供应链客户”的收入。
2018年、2019年、2020年,JD.COM集团分别贡献了268亿、301亿、395亿。
除去JD.COM集团的部分,剩下的是外部用户的整合供应链客户收入。
2018、2019、2020年,来自JD.COM集团的收入逐渐下降,分别为79%、74%、71%,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逐渐上升,分别为21%、26%。29%。
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外部订单收入同比增速为79%,远超JD.COM集团及关联方内部订单收入同比增速27%。
与此同时,来自JD.COM集团以外的整合供应链的客户数量和平均支出也在逐年增加,这证明了这项业务的前景。
目前只有53000个商家选择了这项服务,JD.COM也没有公布pop平台上有多少商家,但未来的增长潜力仍然看好:
当然,目前京东物流之外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主要来自JD.COM POP平台(京东第三方平台)下的FCS模式。COM)。(FCS模式类似于JD。COM的自撑模式。JD.COM完成仓储管理,订单分配,收集和发票。后台搜索的商品权重高于一般pop,但低于JD.COM自营。但是页面上印有JD.COM的自养标签,给用户自养的印象。)
事实上,京东物流收到的来自JD.COM集团和相关方的内部订单,到2020年占比超过50%。
总的来说,京东物流拥有优质的用户体验,但还是依靠JD.COM平台来吸引优质客户,获得如此有特色的估值体系。
京东物流有其核心竞争力,但其未来的增长与JD.COM平台密切相关。
商家为什么选择京东物流?
全行业降价,JD.COM集成供应链服务价格坚挺,比通达系贵一倍。商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体化供应链客服?海豚俱乐部拜访了五个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谈论方法。
海豚社总结商家在选择京东物流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1.商品的毛利能被覆盖吗?京东物流在仓配成本上贵100%。
2.京东物流的优势是配送的效率,用户体验,以及这两样东西对业务的影响。
3.在JD.COM的FCS模式下,借助JD.COM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商品可以贴上自营的标签,增加权重和曝光度。这对商业有多好?
小家电经销商A先生,主营空油炸锅等商品,单价200~400,不需要京东物流。小家电毛利不到10%。如果再用京东物流,就要多卖锅才能赚钱。同时,这个档次的小家电用户对价格更敏感,对用户体验相对不敏感,完全可以接受通达系的配送。
戴森的经销商B先生说,他一直在使用JD.COM FCS和集成供应链服务。戴森吹风机,吸尘器,客单价2000元以上,商品毛利50%以上,客户一般都是高净值人群,对价格不敏感,对用户体验敏感。使用JD.COM集成供应链服务后,客户保留率有所提高。同时,作为经销商,在FCS模式下,他的产品可以贴上“JD。COM自营”,且搜索和展示权重高于pop店,多了一个JD.COM自营的背书,销量大幅提升。
手机商C先生坚持选择FCS模式,使用JD.COM集成供应链。他主营oppo等品牌手机,单价1000 ~ 2000元,毛利10%。但是手机客单价高,体积和重量却很小。10%的毛利已经可以覆盖京东物流的额外成本了。在JD.COM销售3C,转化率本来就比一淘高。有了FCS,产品贴上自营的标签,销量明显提升,退货率可以低几个点。
“很多人买手机是为了冲动消费。如果他们拿到货,他们不会退货。你用通达送他们几天后,他们后悔退货。”C先生这么说的。
化妆品商人D女士告诉海豚协会,她不需要整合供应链服务。联合利华、宝洁的标准产品,如牙膏、洗衣服、沐浴露,售价30~60元,但重量都在2kg以上,而产品毛利不到10%,洗衣服等标准产品毛利更低。她的顾客通常对价格敏感,对体验不敏感。京东物流比通达系贵一倍,她用京东物流赚不到钱。
她也没有选择FCS模式,因为洗护标准产品大促的时候,往往被JD.COM当做引流产品,价格比她进货价还低。即使她的产品被贴上自营产品的标签,增加搜索权重,也很难赚钱。
“护理品类的大品牌只会用京东。COM的整合供应链,省时省心。他们不需要这个钱,我们也花不起。”D女士说,经销商在JD.COM销售护理标准产品没有优势。业内人士都知道,她的主要销售岗位是淘客,但“京东。COM是个大平台,总有展示渠道。”
时尚女装商家E女士告诉海豚社,她不需要整合供应链服务。首先,京东物流对库存超过一定天数的商品收取滞纳金,时尚女装有库存很正常,足以劝阻她。
在ipo之前,京东物流对仓库的效率要求更加严格,按照自营的要求,仓库内商品的库存周转天数也要达到30天左右。这些要求对于像女装这种库存周转天数很多的非标品类,以及绝大多数用户少、产品不知名的创业公司来说,是极其不友好的。
这样的商家,即使想在JD.COM开店,多一个展示渠道,也只能选择通达系,而不是京东物流。
海豚社认为,京东物流、通达系和这些快递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其背后电商平台竞争的延续。京东物流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JD.COM pop平台的发展潜力。
淘系、JD.COM、拼多多,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核心品类,在JD.COM的基本盘是3C数码和家电,客单价高,用户注重体验。
目前,中国3C数码产业和家电产业高度集中。知名企业和大经销商与JD.COM有长期合作。这些品牌产品普遍愿意使用JD.COM的一体化供应链,京东物流完全自营,用户体验强于通达系,甚至强于顺丰。
但是品牌商愿意用京东物流做日用品和洗护用品。对于经销商来说,京东物流并不划算。
电商是强势品类,比如非标服装产品,尤其是时尚女装品牌,库存周转天数超过200天是非常正常的。JD.COM目前的库存周转天数是多少?1.2天。
换句话说,淘宝店铺的绝大多数时尚女装都想用京东物流,京东物流是接受不了的。两者根本不在一条线上。这些品类选择淘电商和通达系快递是很自然的事情。
海豚社认为,JD.COM渠道对于JD.COM强势品类的商家和标准品行业的大品牌有着自身的重要性,京东物流可以保证用户体验,提高客户留存率,降低退货率。他们认为京东物流的价格高一点就可以接受。
背靠JD.COM的平台,JD.COM的3C数码、家电等强势品类,以及与JD.COM平台深度绑定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京东物流自然不会陷入通达系和极兔的恶性价格战。
另一方面,JD.COM平台和京东物流要想深入淘宝电商的强势品类,抢夺淘宝商家,难度还是很大的。
京东物流& JD.COM集团,相互依存
JD的代言。COM的自营标签是每年有更多外部商家愿意选择京东物流的原因;另一方面,京东物流是商家选择JD.COM平台的原因之一,彼此距离近。
JD。COM的FCS模式,以京东为卖点。COM的自营标签和增加搜索权重,是通过JD.COM平台背书实现的,直接受益者是京东物流。可以说,FCS的设计是基于强大的京东物流,充分考虑如何增加京东物流的收益。
与此同时,JD.COM集团服务收入增加,京东物流收入也增加,资本市场市盈率更高,一举两得。从2018年到现在,服务收入的增幅已经超过了自营收入。例如,2020年,服务收入将同比增长42%,而自营收入将增长27%。
服务收入增长一直是JD.COM集团的未来想象之一空。
同时,京东物流为JD.COM的成本降低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能有人会问,但是JD里的性能成本率。COM的财务报告在过去五年中没有太大变化。京东物流成本没降吗?
关于绩效成本,这里引用东哥2017年的老文章:《京东物流解密一:绩效成本是升是降》(点击阅读原文):过去十年,虽然人力成本在上升,但JD.COM自建物流的物流成本从每单2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0元以内,降幅达50%。其实物流成本下降了,但是客单价下降的更多。所以看起来履约率并没有下降多少。
“JD增加的关键原因是什么。COM的性能成本率?客户单价。
绩效成本率=绩效成本,营业收入=每笔订单的平均绩效成本,平均客户订单收入
我们可以看到京东的数据。COM的绩效成本率,一般采用JD.COM所有绩效成本的总营业收入。其实这是一个很模糊的算法,因为绩效成本包括客服成本和退货成本。更重要的是JD。COM的运营收入包括其他收入,比如云计算、开放平台佣金、广告收入等等。所以,这是非常不准确的。也就是分母。你做梦去吧。
有没有准确的数据来反映真实的履约成本率,即平均每单履约成本和平均每单营业收入?比如2010年图书扩张前,JD.COM主要用3C数码,平均客单价1000多,平均每单物流成本20多元,不含15%增值税,20/1000 (1-15%) = 2.3%。
此前有舆论称JD.COM IPO之前巨亏,其实并不准确。2007年以前,JD.COM不烧广告的时候也赚钱,虽然毛利率只有5%。但是扣除物流成本,还是可以赚钱的。电商赚钱不赚钱跟毛利率有关,更重要的是毛利跟每单物流绩效成本有关。
目前在JD.COM,包括仓储在内的家电每单物流成本在10元左右,而不包括手机、书籍等家电的平均物流成本低于8元。JD.COM综合平均客单价400元+,由于尚超和日用品拆分的订单数量较大,平均分为1.5个子单。单价是不含15%增值税的费用率,10/266 (1-15%) = 4.4%。这个数据与财报中的7.1%相差甚远,因为这还不包括客服、退货等逆向物流成本。
京东物流平均每单的履约成本从20多降到了10元,甚至更低。为什么性能成本率还在上升,因为客单价是影响成本率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然而,JD.COM的客单价在过去8年下降了70%,这主要是因为积极扩张的图书、百货超市和生鲜食品的毛利率较高,客单价较低。
绩效费率的提高并不是京东物流效率下降或难以提升导致的,而是随着JD.COM品类的扩大,产品属性导致的绩效费率的提高。
JD.COM的演出成本是上升还是下降?
在过去的十年里,尽管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JD.COM自建物流成本已经从每订单20多英镑下降到现在的10元以内,下降了50%。
从JD.COM成立初期到2011年,京东。COM的商品类别主要集中在3C数码和家用电器,商品价格相对较高,平均客单价在1000元左右。当时演出费用大概在20-30元,演出率大致在2-3%的范围。
后来,随着JD.COM品类的扩大,日用品、服装、百货、母婴、食品饮料相继推出。这些产品的客单价普遍集中在100-200元左右(1号店2012年客单价在100-150之间),后来图书也加入进来。行业内这类产品的客户单普遍在100元以下(2010年当当,客单价80元),后来才加上去的。虽然履约成本已经下降到10-15元左右,但对于这类客户清单相对较低的商品,履约成本率会急剧上升。
随着单价更低的其他品类的涌入,各商品的性能成本大致相当,无形中提高了性能成本率。这样,性能成本率能维持在2011年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JD.COM的大规模自动化,自建物流体系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单位密度增加后的显著规模。"
海豚社认为,京东物流的成长和成熟带动了更多商家选择京东。这是JD.COM真正想要展示的。
在JD.COM的未来规划中,JD.COM集团的定位将从“零售及零售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升级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和服务企业”。
从电商平台争夺商家和用户的角度来看,京东物流也是JD.COM集团的王者。
京东物流的存在,使得JD.COM平台优势品类的商家,如3C、家电品牌,在JD.COM更有优势,与平台合作更深入。
某物的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如果选择与JD.COM深度合作,投入到其他平台的资源必然会减少。
对于JD.COM来说,JD.COM强势品类的领先优势会更加突出,JD.COM与强势品类品牌的合作也会更加稳固。这种选择的机会成本是JD.COM的非强势品类,可能会继续走弱,很多新品牌因为客单价低,JD.COM仓库周转不足,不会选择在JD.COM平台创业。
然而,对于一个商家来说,目前在JD.COM平台上使用的是通达系快递。虽然价格低,但已经是对用户体验的一种伤害,因为JD.COM只显示运单号,不显示物流信息。
当然,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JD.COM pop平台上至少有40%的快递仍在使用通达系。毕竟不是所有品牌都在乎用户体验。
面对阿里与通达系的深度绑定,JD.COM自然不得不考虑更换自己平台POP业务的阿里通达系快递供应商。JD。京东2020年推出的快递加盟模式钟繇快递被视为京东。COM的个人出口,在自己的平台上清算通达系快递。
JD.COM于2017年停止了与阿里投资田甜和百世的合作,并于2019年停止了与申通的合作。当时,有舆论认为JD.COM滥用其垄断地位。但实际情况是,通达系快递背后的阿里甚至长期拒绝与京东物流合作。
因为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电商平台之间物流和支付工具的隔离和屏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消除。
每个平台都保持着自己的强势品类格局,难以撼动。
京东物流&阿里通达系物流
背靠JD.COM,京东物流可以超脱价格战,享受高市值。从长远来看,有利有弊。
背靠阿里的通达系,价格这么低,快递量再大也不赚钱。长期在价格战的泥潭中挣扎,市值长期低迷。
中国快递行业长期存在“阿里困境”。
作为电商平台top1,阿里的业务是快递公司的生死线。阿里一直要求快递公司在价格上让步。阿里投资通达公司,刺激几家公司在价格战中降价。阿里从快递成本下降中获得的收益吸引了更多商家入驻,远远超过投资这些公司所付出的金钱。
2020年,童渊生动地展示了“阿里困境”下的快递公司是如何挣扎的。
在2016年底落后于大云,成为市场第三名之后,整整四年,几乎被市场钉在了千年第三的位置上,股价跌幅高达60%。投资人对市场炮灰的态度一直很坦诚:价格战长久不了了之,市场前二的公司永远强势,市场第三的公司在吃枣药丸。
2020年9月2日,童渊获得阿里66亿融资的当天,a股的YTO快线涨停;港股关联公司YTO快递国际更夸张,一天暴涨260%。
然后凭借着一份亮眼的中报业绩,依靠大投入和自动升级快速降低成本,童渊终于在2020年扬眉吐气。
这就是中国快递业的“阿里困境”:谁不跟进价格战,谁就会被阿里和资本市场抛弃,从而面临淘汰;价格战后续需要降低成本,需要不断找阿里融资。
阿里最大的利益就是在电商平台之争中保持top1的领先地位,快递成本被压得要死。阿里不会让通达系停止价格战。谁弱谁就要付出代价,这也是对强者的敲打和威胁。
另一方面,综合供应链物流能力是国内物流公司无法比拟的京东物流,将继续受益于品牌对综合供应链的需求。
然而,在没有对手威胁和价格战的情况下,京东物流并没有证明其超越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竞争力。过高的服务价格,会显著影响京东物流的外部获客能力和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电商平台之争一天不停止,快递行业的竞争还会继续。兔子进来后,全国2元包邮在“三通一达”很常见,而京东物流的服务价格只下降空。
京东物流在这个价位买入,可能需要投资人有很好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