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什么时候改版的?为什么找不到差评?我怎么买东西?”
今年9月底,淘宝个人店铺评价体系迎来改革,“差评”的标签被“差评”取代,这让很多买家无所适从,而个人店主则认为可以保护中小卖家的利益。只是卖家高兴不了多久,淘宝在10月份悄悄恢复了“差评”。
把差评藏起来,是偏袒卖家吗?评价体系,又该如何改革才能让各方满意?
9月23日,手机淘宝修改评价体系。以前用户点击“宝贝评价”,会看到中差评选项。但改版后,中差评的内容被合并为“感觉不好”,排在众多好评推出的相关条目之后。以前单独展示的差评就这样被隐藏了。
9月底,淘宝客服称差评被列入“感觉差”标签。本文图片均来自中国新闻网。
在“差评”消失的这几天,淘宝个体店主是最受鼓舞的,普通消费者是最恼火的。
“我平时买东西都会去看差评。如果与产品质量无关,我可以放心购买。现在很多赞都是刷出来的,一看就特别假。之前不看差评,吃过几次亏。”来自浙江的冯伟告诉Zhongxin.com记者,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评价体系的修改,看到“体验差”的标签,他可能会认为这家店没有差评。
不少网友表示,差评是重要的购物参考。微博评论截图
某民族时尚品牌的工作人员告诉Zhongxin.com记者,好评率是淘宝个人店铺和商品搜索排名的重要指标,会影响搜索、参与营销活动、淘宝培养等多个方面。单店销量低,评价总数远不如旗舰店。这种情况下,一个差评会极大影响整个店铺的好评率。所以隐藏差评对个人卖家是有好处的。
“差评系统”曾是淘宝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取易贝的经验教训,它于2003年首次启动。此后,淘宝虽历经多次调整,但差评体系一直存在,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参考。
但在店家看来,此举可以起到保护中小卖家的作用。“如果我们是个人店铺,差评会导致店铺评分下降,销量也会受到影响。改版可以让部分顾客忽略差评,可以减少偶尔的差评对产品的影响。”淘宝店主朱先生告诉中新网记者。com。
同时,他认为隐藏差评并不意味着差评已经被删除,只是变得不那么明显,减少了对买家决策的干扰。质量不过关,会导致差评太多,让店铺评分更低,难以为继。
在黑猫投诉的投票中,90%的人选择差评要可视化展示。
但在消费者看来,这增加了购物的选择成本。如何看待黑猫投诉发起的「淘宝中差评不再单独显示」?在投票中:高达90%的网友认为“如果不好,就应该凭直觉判断”。
近日,中新网记者。com发现9月底消失的淘宝里的差评,10月份又回来了。唯一不同的是,差评从单独显示变成了组合显示。旗舰店不显示差评,单个店铺组合显示差评。
旗舰店不显示差评。
以一家经营皮具的旗舰店为例。这家店的爆款产品是替换表带,评论多达24770条。淘宝将这些评论分为六个标签,前五个是“质量好”“设计漂亮”等正面标签,只有最后一个“有点硬”是相对负面的标签,但点进去后并不显示差评或中评。
店内个人差评一起展示。
在另一家经营数码配件的个人店铺,虽然一款手环腕带的历史评价已经达到了1299,这个数字和一些旗舰店不相上下,但是点击评论,你会发现除了“质量好”“回购”之外,还有单独的“差评”可以查看。九月“感觉不好”的标签已经消失了。
为什么突然撤了隐藏差评的功能?有卖家咨询淘宝官方,得到的回复是需要等待市场反馈才能确定展示评论的方式。换句话说,官方其实是在摸索阶段,没有定数。
10月,差评又回来了。论坛截图
方便食品店主桂女士告诉记者,9月份淘宝试取消“差评”期间,她发现自己店铺的链接转化率比平时低了。“买家不知道评论区改版了,货比三家也看不到差评。他们怀疑我们的好评被刷了,最后直接去旗舰店下单了。”
然而,桂女士仍然支持隐藏差评。“以前故意遇到太多差评,只好破财免灾。虽然改版降低了差评感,但是买家还是可以给差评的,所以我们信用度高的店铺还是有一些优势的。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旗舰店的差距。毕竟他们的差评不是单独展示的。”
桂女士所说的恶意差评,从评价体系诞生开始,就一直困扰着很多卖家。
个人卖家问如何修改差评?论坛截图
2014年,天津师范大学一份关于网购信用的研究报告指出,以淘宝为代表的“差评体系”没有考虑买家的信用问题,导致买家评价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更大,甚至直接催生了“职业差评师”的出现,他们活跃在淘宝,成为“损害竞争对手声誉”的工具。
受访者中,有店主表示,刚刚为买家花了10块钱消除了一个差评。“每隔一段时间,你都会遇到刻意的差评。如果有运费险,就不退了。你得给差评。这只是说说容易,真的没有办法遇到不死心的。”
“有偿处理中差评”早已形成产业链。
记者联系到自称“最专业的提分删差评团队”,表示接受店主的委托,通过自己的客服系统帮助店主与用户沟通解决差评。“生意一直不错,尤其是最近差评又回来了。提高分数是个体店主的刚需。我们的团队是在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骚扰消费者。”
修改差评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图中的团队号称是这个领域最专业的。
淘宝评价体系改版的背后,是电商行业评价体系的变化趋势。
阿里的老对手JD.COM采用了“五星”评级,没有明确的好、中、差选项。与此同时,京东。COM的评价系统还分离出多个标签,给用户更直观的信息参考。
目前JD.COM平台的产品评价,除了会显示用户的评分,还会显示好评率,以及中评和差评的情况。淘宝现在的商品评价和这个差不多,但是没有好评率。
截图来自JD.COM App
评价体系的变化在拼多多更为明显。2019年,拼多多总成交额突破万亿元,活跃用户数达到5.85亿,不仅超越了JD.COM,也缩小了活跃用户数与阿里的差距。从拼多多诞生之初,就没有中差评价选项,评价体系也和JD.COM差不多,只是负面标签少,几乎没有展示。曾经被戏称为“争夕”的拼多多靠什么获得用户的信任?
为了解决消费者缺乏信任的问题,拼多多特别强调“熟人关系”,开发了“团战”新模式。今年2月,它推出了“小圈子打架”功能。在小圈子里,用户可以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这比陌生人的评论更容易被信任。”有业内人士评价。
可以在小圈子里查看好友的购物记录和评论。
近年来,阿里也在顺应变化的趋势。天猫店铺早已取消了单独展示的中差评系统,也采用了星级。不同的是,用户不能直接筛选查看1到2星的低评分。此次手机淘宝改版,是弱化“差评”的又一次尝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财经评论员谭浩俊对淘宝的改版表示肯定。
“采用具体的标准来代替相对简单的差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消费者发现皮质不好,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要求,比只说好评和差评更有价值。后来又改回来了,说明淘宝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正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对改革更加宽容。”谭浩俊说。
未来淘宝的评价体系是继续维持“差评”还是另辟蹊径,大家拭目以待。
主编:顾万全文字编辑:宋会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伟
来源:作者: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