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手机话费购物网站(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



所有网上的兼职账单都是诈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新型网络消费方式在给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结算方式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机会。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造成公民巨额个人财产损失。所以大家要加强防范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短信、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导其赚钱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通过冒充他人,假冒伪造各种合法的外衣和形式来达到行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电商平台客服等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聘、开票、贷款等各种形式的诈骗。

二、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1.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谎称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用于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要求资金审核,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或诱骗受害人通过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进行诈骗。

温馨提示:公安机关不会电话办案,逮捕令由警方在抓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QQ发送,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向“安全账户”转账汇款。凡是在电话里自称“公安机关”,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2.QQ冒充公司领导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司人员信息,通过QQ冒充公司老板,将公司财务人员拉入新建的QQ群,在群里冒充公司老板并向财务人员发出转账指令,财务人员一旦信以为真,就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温馨提示: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财务制度,建立汇款审核制度。在收到任何声称公司领导要求转账汇款的信息前,一定要立即当面或电话向公司领导核实,确保真实性,千万不要相信任何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发出的转账请求。

3.刷单和信用诈骗

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刷单、刷信用的广告,以提高网店刷单信用、赚取佣金为由,引诱受害人购买指定商品或通过扫码直接转账,并承诺付款后将订单款和佣金一起返还至受害人账户。之后又以系统故障、任务激活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再次支付,直到发现被骗。

温馨提示:刷单本身就是违法的。大家一定要记住,所谓的网上刷单,百分之百是诈骗。不信!

4.网络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被害人急需用钱的心理,以“无抵押、二次付款”为诱饵,在取得被害人的初步信任后,以资料审核不过关“打包费”、“低贷款额度审批”“验证还款能力需要存款”等为由,一步步骗取被害人钱财。

温馨提示:贷款没有捷径,应选择国家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不可心存侥幸。不要轻信电话和网贷信息,不要轻信无息低息贷款,不要随意在网上留下个人联系方式,以免被不法分子“盯上”。任何贷前收费的行为都是骗局。先放贷后收费是金融服务机构合法合规的操作流程。

5.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网购平台客服,谎称平台操作失误要求受害人配合取消订单,谎称产品因质量问题想要收回产品并双倍赔款,或者谎称受害人快递损坏并主动退款。然后给受害人发送所谓的退款链接或者要求其扫描二维码,输入银行卡等相关信息,骗取受害人钱财。

温馨提示:如果收到所谓退款或退钱的客服或业务电话,请不要轻信,先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其次,不要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或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更不要随意输入包括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6.网上交友诱导投资赌博诈骗。

诈骗分子将自己伪装成或白的样子,通过交友网站、社交软件等平台结识受害人,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与其建立恋爱关系。后来,他们又声称知道投资平台的内幕或赌博网站的漏洞,以回报高、利润稳定、不亏为借口,诱导受害人进行网上投资或赌博,以达到骗钱的目的。

温馨提示:网上交友要谨慎,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凡是声称在网上交友过程中带你投资或赌博,保证你能稳定盈利的,都是诈骗!

7.短信链接钓鱼网站植入木马诈骗

通过引诱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可以通过下载木马程序或链接钓鱼网站,从后台获取受害人手机中的通讯录、短信、银行卡、支付宝信息。

温馨提示:运营商兑换积分一般是话费、礼品等。绝不会有现金赎回,更不会有银行账号、身份证号、密码等个人信息。收到此类短信,要高度警惕,不要随意点击陌生网站,不要轻易安装客户端。

8.网络虚假投资诈骗

不法分子以某证券公司的名义,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传播虚假股票内幕信息和走势。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诱导其在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股票,从而骗取投资者资金。

温馨提示:这类虚假平台是不法分子利用专业知识搭建的虚拟投资网站。打着理财的幌子,以小利为利益诱饵,导致受害人上当。市民在选择投资理财时,首先要确定平台的位置、性质、资金流向、过往历史等相关信息,做足功课后再考虑投资。

9.“猜猜我是谁”骗局

犯罪分子在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给受害人打电话“猜猜我是谁”,然后根据受害人的描述冒充熟人,声称要拜访受害人。随后,他们编造了被公安拘留、造成交通事故等理由。,并向受害者借钱。很多受害者在没有仔细核实的情况下,就把钱打入了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现在这种诈骗已经升级为“冒充领导”“冒充中纪委工作人员”诈骗。

小贴士:

(1)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为了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要谨慎地在QQ、微博、微信等上留下自己和朋友的真实信息。在公共场所的电脑和网络上,手机上也不要标注太多的名片,防止丢失时信息被骗子窃取。如果接到陌生电话,自称是好朋友,并能准确叫出名字,要多方面核实真伪。

(2)可以拨打手机里存储的朋友的电话号码,确认朋友是否真的换了号码。之前不能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可以联系朋友的亲戚朋友确认。

(3)向你借钱要高度警惕。如有必要,请立即与警方联系。

10.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中奖提示,利用在网上设立的虚假网站,诱使人们误入中奖陷阱,让事主以缴纳税费、公证费、手续费等名义实施汇款诈骗。

温馨提示:群众收到类似可疑短信后,不要轻易根据可疑短信内容回复或操作网银。他们可以登录该组织的官方网站或拨打官方热线了解相关信息。当对方要求汇款时,要检查核实情况或与亲友商量,不要轻易汇款。

11.假网银升级和实名注册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号发送“密码过期”、“实名补充”等信息,并提供虚假网站链接。当持卡人信以为真,登录网站,输入相关身份证、网银用户名、密码、动态密码等信息,卡内存款会立即被转走。

温馨提示:银行不会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要求客户修改网银密码或在指定网页进行身份验证。以系统升级或身份认证工具激活过期为由。登录银行网站时,最好直接输入银行门户网站的地址,避免通过搜索链接进入虚假网站。

防范电信诈骗“三无”

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被害人上当。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1.不要相信

不要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犯罪分子用什么甜言蜜语,都不要轻易相信。及时挂断电话,不回手机短信,不给犯罪分子进一步设置陷阱的机会。

2.不公开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为贪图小利而被不法分子或非法短信所诱惑。无论如何,不要泄露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你自己和你的家庭。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或向亲友、同事查询。

3.不转让

学习银行卡常识,确保自己银行卡内的资金安全,绝不给陌生人汇款或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资金往来频繁的人等。,汇款转账前要仔细核对对方账户,不要让犯罪分子得逞。

4.及时报案。

如遇电信网络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或96110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账号、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以便公安机关侦查破案。

全国反诈骗预警劝阻专线96110及“全国反诈骗中心”APP主要功能

1.预警和劝阻

如果接到号码为“96110”的电话,说明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属于易受攻击的高危人群。请一定要及时回答。2.反欺诈咨询

市民如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可拨打电话咨询。

3.欺诈报告

市民如发现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可通过该专线举报。

“国家反诈骗中心”APP:

广大市民也可以下载“国家反诈骗中心”APP,特点是诈骗预警。当您收到可疑诈骗电话、可疑诈骗短信或安装可疑诈骗软件时,它可以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给出预警,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这是一款反电信诈骗应用,帮助用户预警诈骗信息,快速举报诈骗内容,增强防范意识。这款APP集成了举报助手、举报线索、诈骗预警、防骗宣传等多项功能。

防范电信诈骗应牢记的十个方面

1.所有网上的兼职账单都是诈骗;

手机话费购物网站

2.任何非正常的、高回报高收益的网上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3.所有需要填写验证码、验资、存款的网络信用卡、贷款都是诈骗;

4.所有网上交友诱导投资都是诈骗;

5.凡是冒充淘宝客服退款,需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6.凡是冒充公安机关办案,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7.凡QQ冒充老板亲友,在网上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

8.凡是电话冒充熟人领导,不见面就借钱的,都是诈骗;

9.凡是冒充军人采购物资,要求预付货款购物的,都是诈骗;

10.任何购买游戏装备进行私下交易的人都是骗子。

安全卡提示

1.银行卡仅供个人使用。不得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网上银行等账户接入工具和安全认证工具。

2.妥善保管银行卡签购单、业务单据等凭证;

3.设置容易记忆但难以破译的密码。不建议设置简单数字的密码或使用生日、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防止不法分子破译;

4.使用POS机刷卡时,不要让卡离开持卡人的视线,注意收银员刷卡的次数;

5.避免在公共场所或他人电脑上登录和使用网银;

6.连接来历不明的WiFi时尽量不要使用网银、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应用;

7.银行卡丢失、被盗、被冒用,第一时间发起挂失申请。

防止欺诈的技巧

电话不熟不要轻信,银行客服问。

安全账户为空,大额汇款三思;

个人信息最重要,密码账号保管好;

谨防非法假冒网银,登录网站清楚;

网购更方便,支付限额要设置好。

(本稿由兰州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及本版编辑整理)

来源:甘肃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