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频道
实体书店真的越来越差了。
这两天网上名人书店议论纷纷,原因是欠薪。
今年8月,在社交媒体上非常受欢迎的中上海静安寺店宣布关闭。
5月,经营了11年的武汉著名独立书店“百草园”支撑不住,闹翻了。
一个接一个的倒闭潮让很多网友哀叹,实体书店没有活路了。
但谁能想到,新华书店这个在黄金地段开店的老品牌,一天卖不了几本书,反而越来越滋润。
不仅没有倒闭,一年还赚了1000亿,净利润相当于当当一年的营收。
有人气愤地说,新华书店能赚这么多,不仅靠卖教辅,还靠吃历史红利。
但是卖教辅并不是新华书店的独家垄断。它怎么能赚这么多?
既土又贵的新华书店,
一直是隐藏的土豪
现在提到新华书店,有些人会下意识地说:为什么新华书店还活着?
有这样的印象并不奇怪:新华书店既土又贵。谁会买书呢?
所以说出来没有错。
相比现在的网络名人书店,新华书店还是太土了。
为了生存,大部分还活着的实体书店都转型成了网络名人里打卡的地方。
以前西西弗斯也是传统书店的展示模式,但受到网店的冲击后,转型为“图书+咖啡+文创”的模式。
由于精美的装饰和营造的浪漫氛围,吸引了一大波文清人前来打卡。
但这个84年的老字号,这么多年似乎也没什么变化。它的红底白字的招牌,成排排列的书架,朴实无华的吸顶灯,看起来沉闷无趣。
三观跟着五官走,哪个更吸引人,不用多说。
死的太贵了。没有租金和人力成本压力的电商,在打价格战,间隔促销,把书价往地下推。最夸张的是,一本正版的书,在一定的价格下,4块钱就能拼出来。
相比之下,谁会去书店不打折呢?
电商的冲击就够了。想看书,手机、kindle等电子设备哪个比实体书方便?网上关于电子书好还是纸质书学术的争论一直沸沸扬扬。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华书店似乎都卖不了几本书。
但很多人认为卖不出去书的新华书店,却有着神秘的生存能力。
今年7月,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发布了《2019社会责任报告》。2019年,全国新华书店收入1280.1亿元,利润105.21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电子商务老大当当一年的营收只有100亿左右,仅相当于新华书店一年的利润。
但别忘了,当当网是网店,没有租金、人员等运营管理方面的巨额支出。新华书店的网点遍布全国,共有16000个网点。国内各大快递公司的站点数量也不过如此。
新华书店站点多,大多是交通便利的豪华地段。北京王府井,西单图书大厦,上海人民广场,等等地价能吓跑的地方,都有他们的位置。
像这样的土豪在国内并不多见。
新华书店,躺着赚钱,
到底为什么?
新华书店如此土豪,是因为它有几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稳赚不赔的第一招是做“地产大亨”。
最痛苦的房租问题,说到新华书店,根本不算什么。
对于绝大多数实体来说,门面租金是所有支出项目中最大的一项。近几年,店铺被拖垮的企业很多。
奶茶行业的鼻祖许留山几个月前因为付不起房租而破产了。火锅界一哥海底捞大规模扩张门店,结果半年亏损10亿,更别说书店卖书这种小本生意了。
但对于地处豪华地段的新华书店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因为它的房产基本都是自己的。
这是因为新华书店原本就是事业单位,其店面建设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位于城市核心区。
随着地价的上涨,依托这些门店,新华书店不仅节省了最大的开支,还通过门店出租和柜台出租产生收入。
“穷”,在门口贴个广告牌子,租个柜台卖手机,学机器什么的赚点外快。土豪直接拥有一栋楼,保留一两层自用,其他楼层可以出租。
在白嫖读书的人都急着要把房子塌了,但是不能丢。
相反,同样位于豪华地段的星巴克,看着一杯奶茶的单价和一本书差不多,租金却直接被新华书店拿下。
这只是新华书店营收的开胃菜,其营收的大头是教辅教材的发行。
2003年以前,教材发行业务由新华书店承包。当时这块业务占新华书店总利润的70%。应得的收入。
之后,尽管进行了中小学教材发行权改革,但凡是具有出版资格并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国有控股发行单位,均可参与中小学教材发行。
但事实上,谁也绕不过新华书店,它拥有全国最多的站点和最优越的地理位置。
四川省的新华书店是a股上市公司新华文轩的子公司。从其公开的财报可以看出,教材教辅的发行业务占比有多高。
2020财年显示,新华文轩教材发行业务的毛利率为41.55%,零售业务为33.87%,互联网销售业务仅为13.34%。
如果这两个业务都是开源的,那么接下来就是节流了。
图书业有一个独特的监管体系——寄售体系。即新华书店可以选择一批高级图书进行销售。如果卖不出去,可以退货,甚至可以先卖了再结算。
这种结算制度使得卖书的风险完全在出版社身上,新华书店没有库存风险。
奢侈品店拥有产权,卖教材时“收钱”,基本零风险寄售制度。新华书店可以说是一个说谎赚钱的土豪。
新华书店的《躺着挣钱》,
不吃历史红利
看到新华书店可以这样“躺着赚”,很多人会“羡慕嫉妒恨”,认为它只是吃了一波历史红利。
但事实是,新华书店只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部分。
新华书店,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位为国浴血奋战的开国元勋。
1938年,“中国不会灭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论持久战》中的著名论断随着新华书店的发行传遍了全中国,引起了全国无数有识之士的共鸣。
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规定,每解放一个城市,立即办四件事:第一,开银行,第二,开邮局,第三,开供销社,第四,开新华书店。
这也是新华书店在全国各地占有一席之地的最初原因。
为了让偏远乡村的人有机会读书。新华书店除了在城镇开设门店外,还依托供销社建立了农村图书发行网络。
当时流行一个词叫“Backbasket书店”。每年,新华书店都会安排所谓的“图书出版商”,他们会提着装满书籍的篮子,把知识送到偏远地区。
考虑到有些人没钱买书,新华书店开通了“易货”。下乡时背着五六十斤的书,回来时背着一百多斤的鸡蛋和破烂,再卖给供销社。
对于没钱买书的群众,送书下乡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提供纸笔,让他们把“柿树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抄下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在这种努力下,新华书店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主要的知识来源。
即使是现在,看看教科书的暴利,也是当时新华书店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保证教育的普及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儿童能够读书,这些网站被分配到乡镇一级的新华书店,价格极低的教科书应分配到偏远地区的学校。
这样的“老字号”怎么能说是在吃历史红利呢?
对于今天的新华书店来说,他们在“躺平”之后并没有选择“躺平”,但他们仍然在做一些改变,以满足现在读者的需求。
对于很多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新华书店似乎越来越远,在我的印象中也越来越老。
但事实上,一些新华书店已经完全把自己变成了网络名人中的地标。比如河北保定的清新空空气主题书店,木结构,错落有致的室内,阅读区,咖啡吧等。,已经让人无法将它与印象中的新华书店联系在一起。
还有的更接地气,专心营造更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
虽然大多数新华书店和网络名人书店在颜值上无法相比,但他们为读者提供舒适阅读环境的努力并不落后。
有网友说,新华书店是记忆中唯一一家可以整天进去看书不会被赶出去的书店。
对于新华书店来说,白嫖可能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对于这样的土豪,让他过得更好。
本文作者|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