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假期的本质是利益的平衡,那不妨做好算账。如果假期成本增加不是很大,并且有可能获得额外的收益,那么调整春节假期安排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多位人大代表建议调整现行法定节假日春节。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季桂峰建议由现在的3天延长到6天,全国人大代表宁庆明建议调整为5天。调整的原因大体相似。避免了休假补课等问题,将有利于人们的家庭团聚,也可以促进旅游等消费,拉动内需。
适当延长春节假期几乎每年都是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早在2017年,人社部也专门回答了相关问题,大概是认同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个节日的意义。但法定节假日长短的设定需要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节假日增加对用人单位人力成本、生产经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当时的这份答复中,人社部也计算过,我国每年的总休假是115天,有5-15天的带薪休假,基本符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此,代表委员的这些建议能否转化为政策,至少在短期内,并不现实。
但是看了新闻下面网友的帖子,我们还是压倒性的支持代表们的建议。原因也很简单。春节在中国的背景下确实很特别。在异乡工作的人,这个时候会集中回国。当然这个群体希望假期能长一点,光是这个群体的声音就会引起很大的支持。
回头看看人社部的回复,真的不能不考虑。员工当然希望假期越长越好,但总要有人为假期买单。按照现行规定,法定节假日需要支付三倍工资。如果假期延长两天,意味着春节期间必须值班的企业需要多付两天三倍的工资。而且,如果国家有法定节假日,不排除部分员工宁愿不发加班费也不加班,那么企业的业务发展确实可能会受到影响。
表面上看,几天假只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个政策,实质上却是平衡各方利益的结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假期一定是零和游戏。员工增加福利,企业肯定要亏损。如果有更好的协调,还是有可能实现双赢的。
正如一些代表所说,除了团聚的意义,春节假期人们还会旅游、购物和消费。如果假日刺激了整个社会需求,增加了经济生活,许多企业将从中受益。这些增加的订单和收入可以弥补支付给部分员工的加班费。至于那些不能直接受益于假日经济的企业,也可能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进行一些补偿。
既然假期的本质是利益的平衡,那不妨做好算账。在大家的常识中,很多企业在春节前几天已经处于半工半休的状态。如果假期成本增加不是很大,并且有可能获得额外的收益,那么调整春节假期安排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寿一
编辑关丽
红星评论提交电子邮件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