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买家网不能用了吗(欲施压中国,拜登却领到了两句中国老话)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持续了20多天,震惊了全世界。在中美僵持之际,中美元首在世界瞩目下“云中相遇”两小时。这是两国最高领导人自4月以来的第二次会晤。

会后,世界紧盯两国发布的新闻稿,仔细权衡每一个字。《观察家报》邀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解读。

细节一:会谈前,中美双方在发布预先通知声明时使用了“应该是关于”一词,而美国方面根本没有表达相关意思。

细节二:会晤结束后,双方的新闻稿都是1600字的中文,涉及中美关系、台海问题、乌克兰局势等多个方面,而白宫的新闻稿总共170字,超过一半的篇幅都是针对乌克兰的。

细节三:拜登在会晤中重申,美国不寻求打一场“新冷战”,改变中国的体制,通过加强同盟反对中国,支持“台独”,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四不一不一意”的承诺,与四个月前中美第一次谈话如出一辙。

细节四: ***指出台湾省问题处理不当,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我希望美方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中美关系现状的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没有落实我们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没有把总统的积极态度付诸实践。

细节五:白宫新闻稿在台湾省问题上发挥了微妙的作用,避免了“一个中国”政策的表述,但重申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并强调美国继续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

细节六:说到乌克兰,中国领导人引用了两句中国古话,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另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以下为采访实录:



来源:新华社

【采访/观察者网王慧】

观察者网:在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之际,中美首次视频通话引发国际高度关注。在你看来,总体来说,最后两个小时的视频会议怎么样?

吴心伯:我认为这次会谈是坦率、务实和建设性的。也就是说,双方该说的都说了,尤其是中方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务实是指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细致地交换意见。拜登非常详细地向中国讲述了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上所做的努力。建设性地说,双方都希望推动乌克兰危机的外交与和平解决,也希望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

观察者网: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会谈前,中美双方在提前通知中使用了“应该预约”一词,而美国方面却完全没有相关表述。你对此如何解读?

吴心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方的“履约”声明是实事求是的声明。因为美方急于就乌克兰问题与中方对话,我们实事求是地表明,这通电话是美方发起的。美方不提“承诺”的原因是不想显得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它虽然急着找中国帮忙,但又放不下姿态,所以没提这件事,美国人得意。

世界买家网

所谓“美国要中国”,或者说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中国的期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希望中国能够积极斡旋,推动俄乌谈判解决停战问题。第二,美国希望中国能加入它对俄罗斯的制裁,不要向俄罗斯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观察者网:会后双方的新闻稿也是中国长,美国短。新华社的稿子大约1600字,内容涉及中美关系、台湾省问题、乌克兰问题等等。白宫新闻稿只有170个字,一半以上都在说乌克兰。美国公报指出,对话的焦点是俄乌冲突,他们的原话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如何看待中美两次会后草案?

吴心伯:我认为,就内容而言,中国的公报更详细、更全面地反映了通话的内容。中国真正关心的是中美关系,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篇幅谈中美关系。***对中美关系做了重要表态,有些应该说很有个性,能体现我们领导人的个人风格。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乌克兰问题,我们的立场已经明确表达过了。

美方有自己的政治考量,各取所需。美国最关心的是乌克兰,这也是为什么拜登要和***,所以美国的新闻稿用了很大的篇幅谈乌克兰。拜登现在其实对改善中美关系不感兴趣,所以他们只是在新闻稿中提了一下,这也反映了美国目前的态度。这也提醒我们,美国现在是在和中国通电话,而不是为了改善中美关系。他们在这方面没有兴趣和诚意。美国试图在乌克兰问题上利用中国。

从两份官方新闻稿中可以看出,中国更加自信,为这次对话提供了更多的透明度和更大的规模。另外,我们的新闻稿不仅内容长,而且发布的时间也比美国早,这也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风格,特别是对美外交,从去年开始就有所体现。另一方面,美国新闻稿的内容越来越少。我认为这也反映了美国对中美互动越来越不自信。

观察者网:据新华社稿,拜登在会晤中重申,美国不寻求打“新冷战”,不改变中国的体制,不通过加强同盟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即“四不一无意”)。这些言论与4个月前拜登与***视频会议中的言论如出一辙。对此你怎么看?

吴心伯:这个声明本身也是对中国要求的回应。去年7月,王毅国务委员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在天津会晤时,就如何有效管控分歧、防止中美关系失控提出了三点要求,明确了三条底线:

第一,美国不得挑战、丑化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第二,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中断中国的发展进程;第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的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此外,中国多次强调,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搞小集团、集团对抗。

在这种背景下,拜登在去年11月与***视频会议中的表态(“四不一不一意向”)实际上是对中国要求的回应。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表态,说明美方在认真对待中方的关切,有比较积极的回应。

拜登这次又重复了这些话,但现在对中国来说,重点不是口头上重复这些承诺,而是拜登政府如何落实和兑现这些承诺。

观察者网:**特别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并没有走出美国上届政府制造的困境,而是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是非常危险的。台湾省问题处理不好,会对两国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我希望美方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中美关系现状的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没有落实我们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没有把总统的积极态度付诸实践。美方误读误判了中方的战略意图。上面的一些说法是前所未见的。白宫新闻稿提到台湾省问题时,只说“(拜登)总统重申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并强调美国继续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你对此如何解读?

吴心伯:对于中国来说,这段话有两个重点:第一,我们非常关注台海问题,我们感觉台海局势越来越危险:一方面,“台独”通过美国寻求“独立”;另一方面,美国有人“利用台湾控制中国”。事实上,去年11月,在与拜登的视频对话中,***对台海问题讲得非常好。这次继续这样谈,说明我们对台海问题的关切并没有减轻。

第二,美国有些人没有落实***总统和拜登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这意味着,拜登,你的团队做不到,你用的人也做不到,像沙利文,布林肯,坎贝尔。这些人实际上是对华问题的鹰派,对改善中美关系不感兴趣。所以,拜登不得不慎重考虑。他总是向中国承诺这些事情,但他的人民对改善中美关系并不积极。与以往相比,如此坦率地敲打美国外交团队实属罕见,可见中国对拜登政府相当失望。虽然拜登上台一年多来对中国说了不少好话,但他的人总是做坏事,违背诺言,所以他必须重视这件事。

美国在台湾省问题上的立场是,不希望外界特别是美国国内认为拜登政府是要对中国做出承诺,对中国示好,对中国让步,因为这会导致保守派和反华势力攻击拜登政府。因此,拜登政府担心国内政治的反弹,他们在新闻稿中淡化了这些言论,这也说明在对华关系上,美国国内的氛围非常糟糕。



拜登与布林肯和沙利文(资料图)

观察者网:据新华社通稿,***阐明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拿出政治勇气,为和平创造空空间,为政治解决留有余地。中国有两句古话,一句是“要两只手才能发出声音”,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根据白宫新闻稿,拜登强调了如果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的影响和后果,他也支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你对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有何分析?

吴心伯:美国现在明显是在给中国施压,要中国同意它的两个要求,就像我们刚才说的:第一,让中国积极斡旋调解,做俄工作,推动乌停火;二是阻止中俄发展正常的双边经贸合作等领域。这两个美国意图很明显,威胁中国。如果在俄乌冲突期间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后果自负。

就中国而言,第一,我们赞成推动外交解决,中国愿意继续为此发挥积极作用。第二,这次俄乌冲突的真正原因是北约东扩,这也是美国造成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要和俄罗斯谈,北约也要和俄罗斯谈。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和施压来解决问题,这解决不了问题。

观察者网:**提到当务之急是继续对话谈判,避免平民伤亡,防止人道主义危机,早日停火。长久之计在于大国之间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避免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平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你认为中国将在乌克兰问题以及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中发挥什么作用?

吴心伯:我觉得应该更多的倡导新安全观,也就是说要寻求综合安全,不仅仅是一方的安全,还要有安全架构的合理设计。此外,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还在地区安全架构的设计和运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维护地区安全非常重要,未来中国将继续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上,中国将在理念和实践上积极推动构建公正、全面的安全框架。

观察者网:还有一个细节。大约在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了一个简短的报道,里面说***指出乌克兰危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有关事态再次表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可能走到武力对抗的阶段,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和平与安全是国际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很难得的。你的解释是什么?

吴心伯:我认为这是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因为西方尤其是美国有很多歪曲报道,比如有传言说中国提前知道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并在北京冬奥会后要求俄罗斯这样做。日前,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撰文辟谣。

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声明主要阐明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我们不赞成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这一直是中国的立场,这也适用于俄乌冲突。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我们对乌克兰的立场》的署名文章。

观察者网: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都想“转向印度和太平洋”,现在却被乌克兰问题牵制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有分析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你怎么想呢?当前局势会对中美俄三边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吴心伯:我觉得乌克兰问题未来肯定会牵扯到更多美国在欧洲的精力和资源,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其对中国在印太的资源和能源投入,并将削弱其对中国“印太战略”的推进。

从中美俄三边关系来看,我认为中俄关系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不会因为美国的压力而疏远俄罗斯,也不会挑拨离间,因为中俄关系是基于我们共同的战略需要。我们很清醒,不会因为美国的压力或者几句好话就糊涂。

美俄关系现在已经破裂,完全撕裂,我估计拜登任期内基本没有改善的空间。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也许特朗普会想办法改善,但从美国国内政治环境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美俄关系将继续紧张和对抗。

中美关系这边,我觉得***这次给拜登总统做了一个很好的表态,拜登接下来怎么做很关键。如果他还是不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改善中美关系,我想,恐怕我们对拜登执政对中美关系不会有什么期待。下次美方想和中方谈,中方可能兴趣不大。该说的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拜登身边的人还是不执行,或者说没有相应的行动,那再谈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所以下一步就看拜登有没有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了。在目前的情况下,乌克兰危机实际上给拜登提供了一个说服美国保守派和反华势力的机会,告诉他们现在改善中美关系对美国没有好处,不要继续强行打压中国。

实际上,拜登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他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还需要我们继续观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