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央视揭秘量子概念产品”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4561万。涉及的产品包括护肤品、医美产品等。很多网友说“量子护肤”在收智商税,一直不信。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调查发现,量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层出不穷,量子袜子、量子化妆品、量子医美产品等等不断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据央视报道,有中科院专家表示,由于量子态需要极其恶劣的环境和高昂的经济成本,量子技术尚未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所有打着“量子”旗号营销的日常生活产品都是虚假宣传。
量子应用层出不穷。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淘宝等电商平台搜索“量子”关键词,发现“量子”概念产品多达数百种,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功能强大”且价格昂贵。
有售价在40-50元左右、宣称“防止衰老、增强新陈代谢、恢复退化器官功能”的量子袜;还有价格在180元左右,号称“抗衰老抗衰老”的量子护肤品,还有一些以“量子医学”起家的光学量子共振器等医美产品,售价上千元。
很多网友说这些打着“量子”旗号的产品在收智商税,不会相信。也有网友表示,这些产品主要针对中老年人,在这个群体中很受欢迎。
淘宝平台销售数据显示,部分量子护肤品月销售额超过1000+,而部分量子袜的销售额也在几百位数。此外,据统计,仅2020年,中国就建立了2100多家各类“量子企业”。这些企业或冠以“XX量子公司”的名称,或在经营范围内标明量子产品,涵盖化妆品、医美、农业、食品、服装、汽车等诸多领域。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量子技术如此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呢?
关于量子,百度百科给出了解释:“量子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如果一个物理量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基本单位,它就是量子化的,最小的单位叫做量子。”量子护肤是指利用量子力学的振动原理,使皮肤充分吸收护肤品中的营养成分,使表皮层趋于光滑,渗透到皮肤的基底层,从而实现真正的“冻龄”。
在医美领域,据奢侈品护肤旗舰店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量子原理是通过聚焦射频波穿透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屏障,用探头接触皮肤后,将射频点播能量传输到皮肤深层,使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加热到55-65℃,胶原纤维收缩,使松弛的皮肤皱纹得到收紧。量子抗衰老是一种无创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抗皱、紧致、恢复皮肤健康的美容方法之一。
然而,针对量子日用品在各个领域的营销宣传,中科院网上有专家辟谣称,“由于量子态所需的极其恶劣的环境和高昂的经济成本,量子技术至今没有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所有打着‘量子’旗号营销的日常生活产品都是虚假宣传。”
多品牌涉及虚假宣传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调查发现,美容、抗衰老领域成为品牌打着“量子”旗号宣传的重灾区。
央视曝光宣称“减龄10年不是梦”量子保湿喷雾名为“余曼天涯”,该产品在多个平台宣称具有“抚平皱纹、减龄、调整轮廓”的功效。淘宝客服表示,“余曼天涯”产品全部采用量子技术,比普通产品更容易吸收。
据了解,该产品的生产公司为广州余曼天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22日。是一家集彩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美容科技集团,旗下拥有“面部护理精华”、“妈咪宝植物精华”、“整形面部护理精华霜”等多款量子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该公司多款产品涉嫌虚假宣传。2019年11月,该公司因涉嫌从事虚假广告违法行为被罚款70万元。2020年1月6日,该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责令整改,罚款70万元。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欲采访量子护肤疑似虚假夸大宣传,对方以不方便为由挂断了电话。
除上述品牌外,、悦游泉、量子蓝也推出了量子护肤品。其中,中华量子多肽面膜宣称具有修复、紧致、保湿的功效。悦泉量子产品宣称“量子直达基底层,量子吸收快”;量子蓝产品打着“量子”的旗号宣称有抗衰老的功效。
在医美领域,打着量子旗号宣传的产品不在少数。成都某皮肤管理工作室推出量子提拉抗衰老项目。据说仪器使用时一个月一到两次,量子能量输出达到40.68万亿,能量范围到达表皮、真皮、脂肪层,层层收紧。
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教授表示,量子概念出现在美容领域本身是不科学的。打着量子旗号的美容项目,用高科技外衣包装自己,虚假宣传。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量子护肤如果宣称使用“量子技术”,一定是假的。因为“量子”时髦,大家都喜欢挂个名。
据了解,目前量子技术只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得到了实践证明,在其他领域还没有。
监管有待加强。
近两年,量子技术应用层出不穷,从化妆品到日用品,几乎涉及所有领域。虽然在化妆品和美容领域,并没有关于量子技术应用的明确规定。但在宣传中对化妆品的监督管理有明确规定。
根据2021年新实施的《化妆品监管条例》,化妆品广告不得有下列行为:虚假夸大化妆品的名称、制造方法、效用或者性能;冒用他人名义以暗示方式保证或者使人误解其效力的;医疗功能的宣传。
同时,2019年1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违法声称和虚假宣传的认定》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换肤、除皱、生发、除疤、药用等化妆品宣传用语。对于夸大功效、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或炎症作用的宣传文章,SFDA提醒消费者理性对待。
此外,《广告法》第十七条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广告,不允许使用医疗用语或者容易使所宣传的产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深圳思奇生公司CEO吴表示,目前我国对化妆品的宣传和监管比较严格,不允许使用医学术语。有些功能性宣传需要临床报告或第三方疗效评估和检测报告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产品的虚假宣传。
此外,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一些厂商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推出量子护肤的概念,并进行夸大宣传,主要是背后的利益。但随着新监管条例对违法厂商处罚力度的加大,行业乱象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北京商报记者姚谦张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