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网红基地(被阿里拼多多挤压的义乌,为何还能成为5万名网红直播的聚集地?)

走进义乌,就是走进了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白天,满载货物的卡车来来往往,商家货摊上包装的货物堆积如山,数百万份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晚上灯火通明,网络名人拍段子推产品,主播团队开对接会,搭建爆款平台。一成天24小时熙熙攘攘,忙忙碌碌。

以小商品闻名的义乌,自从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持续占领下沉市场后,日子就不好过了。

如今的义乌市场,拥有75000家实体店铺,服务于产业链上游的200多家中小企业,210多万种商品,资源丰富。

这里诞生了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线上直播电商第一村北下朱。

前不久,义乌和a auto faster联合公布了2021年的电商计划。全球最大的供应基地义乌,将与a auto faster深度合作融合,加速直播电商进入快车道。

风口上的短视频直播带货,将从历史悠久的义乌模式中诞生新的产业链小镇。

事实上,义乌很早就具备了电商直播的“基因”条件。



01从挑扁担,以物换物开始

说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初是一种“鸡毛换糖”的易货方式。

那时候有一群人,扛着扁担和拨浪鼓,每天在街上走来走去。他们将红糖熬成糖块,用针、纽扣等小物件与他人交换鸡毛等物品。这群人被称为“敲糖帮”

“敲糖帮”在义乌聚集全国各地的货物,然后销往世界各地。《鸡毛飞上天》中的陈江和和罗玉珠是义乌人创业史的缩影。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义乌人将“鸡毛换糖”发扬光大。

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名企,包括25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齐聚义乌,设立办事处,与总代理、总经销等厂家联动,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形成了高效的成本优势,“义乌价格”名声大噪。

义乌市场全盛时期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市场摊位近4万个,从业人员7万多人,日客流量10万多人。小商品出口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义乌已建成全国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和集散地。一级批发市场的地位由此形成。



02 在电商时代突出重围

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阿里、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给义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质化竞争和小商品的天然短板也挤压着义乌的生存空。

然而,义乌有着强大的“自我革新”基因。它能迅速占领新市场。



一个叫刘的人和青岩刘村的村民一起做起了电子商务。

这时候,刘从外地创业回到指导全村,开起了如火如荼的淘宝店。聪明的“敲糖帮”后代很快就能发财赚钱。



李明没有正式工作,只擅长打印范文,靠微薄的房租生活。在做了孔明灯笼这一特色工艺品后,他成了年收入过百万的淘宝店主。

浙江余姚90后杨冬宝,靠卖库存和物流起家,现在是淘宝天猫上经营母婴教育用品的多家店主。他看到他穿梭在堆满货物的仓库里,熟练而迅速地张贴快递单的样子。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像快递小哥一样的男孩,是一个年销售额600多万,十几个员工,三辆车的年轻创业者。




今天的村民仍然喜欢把义乌市网商协会副会长刘称为“刘主任”。这个名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淘宝第一村”。

刘清村的本地人口只有1000多人。如今,电商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网店超过3000家,年销售额超过40亿。淘宝网上交易额超50万的“金冠店”有十分之一来自这里。义乌也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电子商务之都。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义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商品供应基地。依托实体市场和发达的物流,众多海外电商平台涌入。亚马逊、谷歌、借贷卖网、日本GMO、东南亚及台湾省领先电商Shopee等平台在义乌设立采购中心。



去年义乌电子商务交易额3124.87亿元,跨境线上交易额达到870.88亿元。数百万小商品沿着“易信欧洲”中欧班列和“义周勇”走廊出海,在全球200多个国家留下代表中国小商品的“义乌印记”。



义乌电博会也成为行业的风向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电商企业搭建全球电商交流合作的平台。每年四月,全世界的目光都会在这里,与全球市场同频共振。

去年疫情测试年,很多市场都按下了暂停键,义乌却逆势而上。2020年1-5月,跨境电商出口11.2亿元,同比增长290.3%;5月单月外贸出口315.2亿元,同比增长18.6%。2020年全年,义乌快递出口突破1000万件,同比增长270%。

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成为义乌发展的新亮点。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2.2公里的北下朱村也一夜走红,乘着直播的东风。

03 没有薇娅李佳琦,却拥有最大的直播村

义乌北朱霞村最初是“第一摊村”的代名词。常驻人口只有1000多人,而国外直播从业人员有5万多人。正是他们,为北下渚创造了日均60万的订单,年营业额30亿,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彻底火了。



在北下朱村,每天都有创富神话诞生。有的人穿短裤人字拖进村,现在从头到脚都是土豪金。有人踩着电动三轮车进村,现在不是宝马就是奥迪,不走了。

义乌小商品网

从事陶瓷商品销售的王怡君和张小艺,以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山东临猗的广东工厂挑选商品。来到义乌后,他们发现这里的优质产品实在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两人的淘宝店铺粉丝数已经突破百万,日订单量高达6万。



擅长纯银首饰的英杰,2018年来到义乌,凭借物流成本和款式丰富的优势慢慢赚钱。如今有480万粉丝,平均GMV超过200万元。



(纯银珠宝主播英杰在直播间与粉丝互动)

在这里,每天都能听到这个主播爆,那个主播爆。但是很多直播间粉丝很少,卖不出去,运不出去。

湖北夫妇邹杨和黄伊汶,疫情期间实体店被迫关闭,两人来到北下朱村白手起家。

从怎么拿货,怎么跑市场,现在最火的是什么,到主播装备,都是认真研究,仔细对比。完全没有粉丝基础,夫妻俩每天直播五六个小时。但是半月直播以来,直播间里只有三四个人在看,而且这些人还是自己的熟人。没有盈利,反而亏了5万。

房租,生活费...压力很大,夫妻俩经常为直播的琐事争吵。丈夫邹杨想放弃直播回老家,但黄伊汶充满期待,想继续做下去。

还有一个50岁的草根创业网红,也叫颖姐。英姐是东北人。她以前在吉林卖烤红薯和玉米。去年,她离开家乡来到北下朱村,成了文具主播。目前她直播间的粉丝不超过20个,最多的有40-50单,最少的也只有10单和8单,“赚十几块钱”。



(文具主播英杰正在用东北大扎的味道直播)

原来在杭的主播隽隽,带着全家来到这里再次创业。她的目标是两年内做一个团队,可以稳定的生产和实现。



很多见证了“直播第一村”的小商品供应商都陆续离开了北下渚。有的转行,有的回乡。

在北下渚打拼了八年的钟永平,因为压力太大,卸任微信业务总裁,在北下渚两公里的白安头村开了一家新店,另起炉灶。



(钟永平在百安头村的新铺面)


高强度的直播确实给主播们很大的压力。为了一次爆单,他们没日没夜的出门,一天只吃一顿饭;一个笑话,他们努力工作,筋疲力尽。



(义乌副食品市场三楼,一位主播正在做准备)


北下朱村有很多直播培训机构。

去年全村举办了500期电商培训班。有一家去年2月刚成立的培训机构,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淘宝、Tik Tok、Aauto快上开了30多场直播培训班。这家培训机构的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直播的成功主要靠个人。”当记者问直播能不能赚钱时,老师说:“直播能赚钱,我为什么要去线下教书?”



(网络名人主播在街上录了一段)

大家都期待着“爆款榜”直播像砸金蛋一样砸到自己头上。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来,一茬去,又一茬来。一些人逃跑,另一些人冒险。

即使他们知道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成为维娅和李佳琪,但他们仍然不想带着一夜暴富的期望离开北下朱村。

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下朱村。他们坚信,义乌是电商经济腾飞的地方,是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04 义乌还能乘着风飞上天吗?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义乌从“敲糖帮”到“电商之都”,再到“直播之都”。紧跟时代步伐,每次都站在风口浪尖。

好风以其力送我上青云。新鲜出炉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义乌实现生产总值378.4亿元,同比增长21.1%。集贸市场总成交额546.5亿元,同比增长71.9%。其中,全市快递业务业务量完成19.28亿件,同比增长107.5%,略多于广州,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过去,义乌被称为小商品的圣地。“天上飞,地下走”,各种稀奇古怪的商品应有尽有。今天的义乌,拥有完整的直播生态链,正在打造一个宇宙万物都可以直播的基地。

去年,义乌在Tik Tok开了5万多家小店,网络名人直播18.33万场,销售额207.02亿元,同比增长58%。今年一季度交易额突破700亿元,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交易额达到196.65亿元,同比增长21.05%。



传统的电商时代,先布局商品再搭建市场,最后找到人。如今的电商时代,先聚集人群,再构建全新的消费市场,把“货找人”变成“人找货”。主播们没有囤货的资金压力,可以跨品类竞争,同时实现低成本创业。于是,直播行业蓬勃发展,野蛮生长带来的是无序和浮夸。

有人说电商直播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有人说还有无限可能。但不管怎样,明天的比赛会更加残酷。

网络名人中主播的主要赛道是做好内容,卖好货,聚拢人气。摆在义乌市场面前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变化商品优势和更稳定的品质供应链。

那么,以义乌为代表的直播电商主战场能否诞生一批新的“源主播”?

我记得《鸡毛飞上天》里有一句台词:“鸡毛最轻,稍有风就能飞上天。”风起云涌,未来的义乌能否乘风破浪,继续飞向天空?

。结束。

[Text | 十月宇宙]

[编辑|歌曲]

[排版|王大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