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的各种推荐算法让你总是在刷有趣的新闻和视频,看到喜欢的商品,但你也可能不自觉地收集了大量的客户隐私信息。于是,近年来,网络上关于个性化推荐的争议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今年3月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实施,记者于3月17日登录Tik Tok、微信、淘宝、微博等多个应用,发现这些应用都推出了个性化推荐关闭按钮,可以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经上线推荐关闭按钮个性化的应用有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对于资讯或社交媒体,Tik Tok、爱奇艺、毕丽等。对于长短视频平台,电商淘宝,大众点评,百度等应用。
曾经,基于算法的用户精准推送是各种应用的重要商业模式。但今年1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出台,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的算法推荐服务。为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为用户提供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便捷选项。自3月1日该规定生效以来,很多应用都及时增加了相关服务。
对于个性化推荐,用户的体验也是“又爱又恨”。“尝试关闭短视频个性化推荐后,更多我不感兴趣的视频会被刷出来。不像过去,几乎每一个视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张女士最近尝试关闭个性化推荐,但很快选择开启。不过,王女士关闭了常用社交媒体和信息应用的个性化推荐。“我以前觉得自己总是被‘安排’去看自己想看的东西。我关了之后,觉得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觉得应该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信息。”王女士说。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受访者中,60%的人担心自己的信息在数字环境下被泄露,70%的人担心自己的个人喜好和兴趣被算法“算计”,50%的人表示在算法的约束下,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这意味着算法构建的不仅是“信息茧”,还有“信息笼”。同时使用户面临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遇到“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不过,记者注意到,随着个性化推荐关闭按钮的推出,目前上述app一般都会在个性化推荐页面详细披露自己获取的用户信息,以免过度阅读和使用用户信息。
图片:Tik 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