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金川集团劳动模范、广西金川选矿厂磨浮班班长余。(资料图)金川公司供图
图为金川集团劳动模范、广西金川选矿厂磨浮班班长余。(资料图)金川公司供图
兰州,中新。com 11月11日讯(记者魏建军)“我经常一有空就去公司的废品场‘寻宝’。虽然不是每次都有收获,但总会时不时带回来大大小小的零配件和材料,可以用,也可以修。每次淘宝回来,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金川集团劳动模范、广西金川选矿厂磨浮班班长余说,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呆在现场,研究各种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重镇金昌。镍和铂族金属的本地产量占中国产量的9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第三大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镍都”。
图为于在车间工作。(资料图)金川公司供图
2013年,余从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来到广西金川公司工作,工作八年。八年来,他与企业一起成长,与事业一起进步,实现了从学生到企业班组长的角色转变。“八年的岗位实践,经历了直面问题的迷茫,技术挑战的挫折,也经历了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余对说道。
余回忆说,起初,他和朋友们随队来到广西,随着火车的前进,窗外的荒凉慢慢变成了青山绿水。对于在西北长大的他来说,他觉得有点窃喜,但后来才明白,“我高兴的有点早”。下了火车,热浪扑面而来,紧接着就是狂风暴雨,心里百感交集。虽然师傅脸上带着笑容迎接他们,但面对陌生的环境,他还是有些迷茫。“我真的感受到了离开家乡,到另一个地方去梦想意味着什么。”
刚来金川公司时,余被分配到选矿厂浮选岗位。虽然受过训练,但面对实际岗位操作时,他还是有些尴尬。当时他真的怀疑自己的选择。他不断问自己:如何在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此期间,一些和他一起来的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离开,但于最终说服了自己,选择了留下。
这时,选矿厂开始安装调试设备。面对炎热的天气和艰苦的工作环境,看到师傅火热的工作热情,余跟随师傅来到现场,爬上平台,研究设备,他只是咬紧牙关,从对这些先进设备一无所知,到有了基本的了解。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跟着厂家学习设备的原理和操作。2014年获得初级工第一名——武术冠军,从最初的岗位学徒逐渐上升到班组长,再到现在的班长、矿工技术员。
后来创新工作室成立,余就报名参加了职工创新、小改、合理化建议等工作,逐渐在选矿专业领域找到了自己的路。如何降低磨机电耗和球耗一直是选矿生产中的研究课题。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他一直在脑子里琢磨,后来问师傅单位时间消耗的钢珠怎么补充。
工作室经过三个月的研究,自主研发制造出半成品,接下来如何实现自动添加是个难题。眼看就要成功了,如果不能实现自动添加,那几个月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于对信息的搜索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程序来实现。加球机投入使用的那一刻,他满满的成就感。正是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坚持,他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解决了生产中的大量技术难题,并申请了三项专利。
“实践给了我最宝贵的经验。”近年来,于创造了20多项技术创新,其中3项获得集团公司创新成果,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创新工作室”称号。2018年获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防城港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9年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