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是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市场,很多跨境电商卖家在这里实现了赚钱的梦想。
一个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走红后,义乌的工厂和小作坊可以连夜发货,第二天就可以运到国内外。有的卖家一个爆款产品3天能赚几十万,一条爆款打底裤一个月能卖几百万。
但是,义乌的速度不仅仅是制造的速度,更是模仿的速度。一个好的产品出来后,会很快被跟风模仿,让很多卖家很快陷入价格战,最后被义乌速度“吃回去”。
然而,对于“一票”跨境电商卖家来说,想要扎根义乌,他们不得不考虑几个现实问题:
●亮点“义乌速度”也限制了卖家品牌的发展。
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如何保持竞争力?
●卖家如何摆脱“义乌困境”?
▌24小时10万块“同款冠军”,3天赚30万块。
义乌以其速度闻名于世。一个爆款商品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由一个志愿工厂生产出来,但是送到市场上。
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杨倩夺冠后一小时内,同一只小黄鸭的发夹意外爆炸,上了热搜。
24小时内,义乌生产并交付了10万件“同名”。高峰时期,义乌的工厂每秒钟发出6只小黄鸭发卡。
(来源:本报)
与此同时,东京奥运会结束后不到两周,乒乓球运动员伊藤美成的表情周边产品也迅速生产出来。
国庆期间,风靡网络的“鱿鱼游戏”没能“逃离”义乌的速度。
义乌一位工厂老板调侃道,10月份,义乌每4家塑料加工厂就有1家在做“鱿鱼游戏”口罩。
工厂老板邓勇说,在10月2日至9日期间,他收到了46份“乌贼游戏”塑料面具的订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订单越来越多,尤其是万圣节前。
仅10月22日一天,邓勇的工厂就发货超过10万个口罩,全部发往国外,有相当一部分返销韩国,在韩国本土电商平台Coupang上异常火爆。
(韩国电商平台Coupang大火的鱿鱼游戏)
亚马逊卖家获得更大的蛋糕。一个卖家三天卖了2000多个黑色口罩,从这个擦边球的销售中赚了30多万。
义乌快速发货的速度吸引了众多跨境电商从业者。
亚马逊卖家刘茵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刘茵在义乌租了一套单身公寓,开始了自己的亚马逊之路,对跨境电商行业有着无限的向往。
刘茵英语不好,产品描述全靠翻译软件。
而遍布义乌的小厂,让刘茵在挑选产品上获得了极大的便利。产品风向稍有变化,刘茵总能第一时间找到有货源的工厂。
经过三年的努力,刘茵每个月能下6-7万美元的订单。
25岁的Lazada卖家Ethan也经历了从创业初期到义乌的全过程,导致库存积压,几乎断了资金流,去面馆吃10块钱的素面,却“刷爆”了4张银行卡。到2021年“双十一”爆发近万单,月GMV稳定在15万美元左右,日销量1500单。
(图片:25岁的伊森来源:Lazada东南亚电商)
义乌也诞生了冠军平台卖家,比如全球速卖通打底裤冠军品牌Qickitout。
2014年,Qickitout品牌诞生于义乌青岩刘村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老板叫金耀,是义乌人。从事情趣用品外贸两年,赚了第一桶金。
那两年,海外打底裤品牌黑奶推出了带有吃豆人、俄罗斯方块、星球大战等元素的打底裤,在Instagram上火了起来,收获了100多万粉丝。但国内卖家并没有意识到“花裤子”的商机。卖家卖的打底裤大部分还是以纯色为主。
针对这一市场,金耀果断押注,通过全球速卖通转型销售“花裤子”。
当时全国女性穿的打底裤80%来自义乌,有很好的供应链基础。但是,没有一家工厂掌握了核心的印刷技术。
金瑶只好去广东买了印花机,在义乌租了个小作坊,开始生产印花打底裤。
彩色打底裤在全球速卖通上架后,一开始就销售一空。一开始月销售额几万美元,两年内月销售额涨到几十万美元(几百万人民币)。
赚得盆满钵满的金耀还在义乌闹市区附近买了一整栋写字楼。
2017年,Qickitout正式成为全球速卖通第一打底裤品类,成为领头羊。
(图为:Qickitout全球速卖通店)
然而,Qickitout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问题。
2017年,没过多久,Qickitout就以印花打底裤统治了全球速卖通平台。在其义乌工厂周围,迅速竖起了“3D打印”的招牌,嗅觉敏锐的义乌小作坊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发财的机会。
同年,Qickitout被迫卷入了一场非常严重的价格战。
有些小作坊做一个款式,可以把做工和面料的成本降到极致,比Qickitout低2-3块钱。
“有一天,我在全球速卖通上看到一条普通的印花打底裤,价格在2美元到3美元之间。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据全球速卖通qicktout的经营者赵碧香介绍,qicktout的一条打底裤成本为3美元,价格往往在6美元左右。
为了找出原因,赵碧香下了订单,发现质量比Qickitout差的不是一点点。
(图为:全球速卖通上Qickitout的产品价格)
由于不敢随意降低面料质量,Qickitout只能通过加快生产来分摊成本。但随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生产速度的加快仍然带来一系列的产品质量问题,如走线不直、线头不达标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给Qickitout带来了很多负面的评价。
感谢金耀狠抓质量的努力,恢复了Qickitout的声誉,重新赢回了老客户的信任。
上述的柳茵,没有Qickitout的实力,只能黯然离开义乌。
商人总是有敏锐的嗅觉。每当刘印找到一个爆款产品,卖了不到一个月,平台上就挤满了竞争对手,刘印就要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
“现在所有产品的客单价都很低。最高一笔6.99美元,很累。”
据刘茵说,3.99美元和4.99美元的单价是他店里的常态。厌倦了价格内斗,刘茵早已打算放弃在义乌租住的“小破房子”,明年准备去深圳进一步发展。
▌对义乌速度的“自我攻击”
卖家应该依赖的“义乌速度”,反而成了制约卖家成长的因素。
亚马逊卖家李明向egainnews反馈称,在义乌很难做出有影响力的品牌。
“义乌的产业链真牛逼!业内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没有在义乌找不到的货源!这很好,也很不好。”
据李明介绍,义乌供应链的快速响应速度大大增加了产品开发的难度。
2019年,李明在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小爆款。开模型,改模型,测试,用了半年时间。让李明没想到的是,他的爆款卖了不到两个月,亚马逊上就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竞争对手。许多产品在外观上与他的爆炸相似度超过90%。
李明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情况。在义乌,只要一个产品卖得好,第二天全村都在生产这个产品。
在义乌创造自己的专利产品太难了。
卢兰的遭遇更让人无法接受。作为一个有设计功底的产品开发人员,陆兰会时不时把自己的一些设计稿放到网上,请网友修改意见。
然而,当他完成一个汽车挂钩设计,想在工厂开模申请专利时,发现义乌的一些工厂已经在生产类似的产品,功能还停留在他定稿前一两稿的水平。
“当时我还挺懵的,因为我改进这个产品很快。之前的终稿刚在网上公布不到两天,已经有人出实物了。”
陆兰也承认自己把设计稿放到网上不合适,但没想到义乌当地的工厂反应这么快。
“除了钦佩,我也觉得相当寒心。在这里,自主发展和创新的生存土壤很差。”
发达的生产力和高效的市场反应速度背后,义乌跨境电商企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优质企业形成规模和品牌化的精力很大,而中小卖家在“模仿”和“跟风”中打转,自主开发爆款和打造品牌的难度越来越大。
小商品“养活”了一个城市人
义乌的产业集聚形式很有意思,不是按照传统的地域,而是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形成产业链。比如义乌永盛小区做纸,在那里可以找到各种艺术纸。
义乌一直是靠小商品生意养活一个城市的人。导致目前义乌产业链一直以低端产品加工厂为主,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化工厂在义乌并不是主流。
这样一来,卖家能拿到的商品大多以小商品为主。
伊桑在Lazada上的产品主要是小饰品,包括发夹,墨镜等等。
虽然Qickitout从广州等地引进了印刷技术,但本质上并不是太先进的技术,义乌当地的小厂很快就能模仿出来。
童圣博的工厂主要为日本市场生产“正月饰品”。产品一般由一个草圈和一些配件组成,属于草编工艺品,原料有茭白、茅草、竹子。
(如图:日本“正月饰品”)
本质上,义乌本地货源主要是小商品和小饰品,技术含量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卖家依靠义乌本地货源发展利润有保障的高端品牌相对困难。
相比较而言,深圳的产业虽然被“复制”,但模仿3C电子产品引领的技术创新相对困难。
以安科创新为例。2018年,安科首次发现并推出氮化镓材料的充电器。随后,很多以3C品类为主的跨境电商行业大卖家也纷纷推出“氮化镓”材料充电器。
但实际上,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小卖家和工厂,根本就跟不上安科在材料创新上的步伐。
2021年10-11月,在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对全球数字充电设备的研究中,Anker的主要品牌Anker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数字充电品牌。
相比较而言,义乌产业链低端也是“模仿”“跟风”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因素,义乌是一个对跨境电商卖家天花板较低的“预友好”城市。有野心有抱负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可能会选择离开义乌。
走的时候能换吗?
面对义乌供应链的“复制”能力,大部分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能想到的就是把工厂搬到外地,把总部搬到杭州、深圳。
但也有卖家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
“跨境电商行业大大削弱了区域对市场的影响力。你可以逃离义乌,但只要越过边境,你就永远逃不出互联网。”
亚马逊资深卖家艾伦认为,义乌周边的供应链非常完整,物流也很发达,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相比杭州,义乌有着天然的优势。
虽然深圳也有这些优势,但是各种成本都比义乌高很多。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义乌能发展就没必要“逃离”。
“你逃不掉的。这也是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怎么做?
艾伦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路线和发展规划。
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深入开发一项技术。
义乌及其周边地区的工厂虽然反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但仅限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行业内的一些高难度技术,大部分工厂都没有。
所以最好是在某个产品领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建立护城河。
●提高产品迭代速度。
工厂再强大,模仿生产也是需要时间的。对方模仿1.0版本的时候,我已经把产品改造到2.0版本了,所以不怕对方模仿。
“义乌困境”其实体现在每一个跨界者身上。怎么走出来?对于仍在价格波动中打滚的卖家来说,这是一个常见的考验。(文/跨境电商蓝海关彝网陈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