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4亿人口,最大的基数是& # 34;普通人& # 34;。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四个普通人,他们是农民,是宝妈,是盲人,是守护没落传统文化的工匠。很多时候,他们面对的是琐碎的、具体的、反复的考验,但在每一个关口,他们都勇于改变,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突破自己,点亮自己的星。
川妹子回村创业,让村民富了起来
吴,32岁,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和一个拥有超过1000万粉丝的电子商务企业家。
吴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洁镇竹海村。她对家乡最深的印象是:美。村里有大片竹林,茂密的竹林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而第二印象就是:穷。连绵的群山环绕着村庄,离家步行五分钟就是悬崖。在她童年的记忆中,为了生活,成年人不得不不停地工作。种玉米,红薯,水稻。吃大米,用玉米和红薯喂猪,一年的收入就是年底卖两头猪的钱。
1岁时,吴结婚了,她的丈夫是她的同乡。大女儿九个多月的时候,他们把孩子留在家里,出去打工了。
吴太好胜了,他不想活在别人后面。在外打拼几年后,她和丈夫看好电商经济的发展,决定回老家县城创业。先是开网店经销女鞋,后来改成卖四川特色小吃兔头和猪脑花。但是危机很快就来了。2018年,非洲猪瘟导致猪产品全部下架,吴的网店被迫关闭,损失40多万。
"天文数字& # 34;吴整夜都睡不着。
2019年底,我妈把吴叫回了市。"在城市里喝水需要钱& # 34;。这次回家让吴的生活走上了另一条轨道。
疫情开始后,我在老家闲着,吴就开始拍。她想起小时候吃过的自制豆花,就让父亲把老家闲置多年的石磨清理掉。第一个视频是安装石磨的全过程。
更新了30多个视频后,一个豆腐干的视频火了,账号@川湘秋月几个小时内涨了50多万粉。热气腾腾的川菜让屏幕另一端的网友垂涎三尺,越来越多的人留言询问:& # 34;有家乡特产吗?想买一些试试。"
2020年6月,吴开始在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工作,销售当地的萝卜干。没想到第一场直播就卖出了一万多单,一家人花了三四天时间才打包好所有的套餐。在秋月的带动下,之前低迷的高山萝卜干市场突然被激活。因为疫情,濒临倒闭的工厂起死回生,扩建了一个分厂,带动了100多名当地人就业。这段经历让吴体会到了一种巨大的价值感。她的目标从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变成了让一个村子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现在,他们已经和理塘100多户农民合作,种植了1万多亩高山萝卜。他们给农民种子,教他们种植,收获后,全部以市场价收购。以前这里一亩地一年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翻了五倍。
去年重庆近50吨红糖滞销,农民不再愿意种甘蔗。当地政府别无选择,只好找吴帮忙。经过吴的检验,发现红糖的质量很好。在40多天的时间里,Tik Tok的电子商务公司将50吨红糖全部销售一空。吴告诉村民,以后他们将以高于市场价20美分的价格收购甘蔗,尽管他们可以放心种植甘蔗。
在做了一年多的电商后,吴不仅把之前的网店亏了40多万,还让全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吴与合作的萝卜干厂已发展成为拥有250多名固定工人的大型工厂。忙不过来的时候,需要几十个临时工帮忙。秋月的网店还有20多名员工负责包装和客户服务。
以前大家都在外地工作,照顾不了孩子。现在下班后,他们可以买菜回家给孩子做饭。"孩子陪着我,我也赚钱了,比以前多攒了一点钱。"吴对说,& # 34;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我们的文化水平也是有限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敢打敢拼的年轻人回来,让家乡特产在Tik Tok电商发扬光大,让农村越来越好。"
盲人自学吉他成为网络名人
杨的改变是从一把吉他开始的。
2018年的一个晚上,在江苏昆山打工的杨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
他的背部、胸椎、右手腕和面部粉碎性骨折,眼球破裂,肺部积水。治疗后,杨成了盲人。
杨和他的妻子马都是普通的农民工。车祸前,杨在商场做地砖,马在商场卖家具。在此之前,杨还在做过家具安装工作。他又矮又瘦。每天开着皮卡车送家具,经常一个人把1.8米的床垫从一楼扛到五楼和六楼。"辛苦,消耗自己的身体去挣钱,都是辛苦。"马霞说。
夫妻二人凭着多年的努力,在老家商丘盖了新房,还贷款买了车。就在出事前,账户还清了。
突然陷入黑暗留下杨不知所措。出院后,他整天呆在床上,马陪他上厕所。他的脾气也变得古怪了,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直到有一天,杨摸了摸妻子的手,发现比以前粗糙多了。意识到不能再颓废了,他开始摸索着学习洗碗做饭洗衣服,想尽办法和妻子分享。
车祸发生近一年后,在马的鼓励下,曾经热爱唱歌的杨拿起吉他,学着弹着唱着。他从简单的儿歌《小星星》和《生日快乐》开始。首先,他的妻子给他读乐谱,后来,通过屏幕阅读功能,他通过视频自学了Tik Tok上的和弦转换。
音乐给了他安慰和勇气,使他逐渐振作起来。家里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马重新拍摄了曾经爱玩的,并把账号名改成了@我是你的眼睛陪你看世界,记录家庭幸存者的日子。他们的经历在Tik Tok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网友的建议下,杨开始了直播,并找到了失明后的第一份工作。杨说,其实之前已经考虑了很多工作:摆摊不现实;给盲人按摩,因为手臂受过伤,不能用力。"但是拿货可以在家里完成,而且Tik Tok还有读屏功能,完全看不到也没关系。"
去年年初,他用直播赚的钱给妻子买了一部手机。拆开包装后,他一本正经地把手机塞到妻子手里,说:& # 34;好久没给你买东西了。三年赚的第一笔钱,感觉又有用了。"他灿烂地笑着,但马夏姬哭了。马知道,对于丈夫来说,这笔钱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一种尊严。
65岁& # 34;没有遗产& # 34;继承者的网络测试
徘徊在纵横交错的线路上,朱立群戴着眼镜,踩着踏板。过了一会儿,一块装载着图案的布在镜头前缓缓展开。一个小丸子头的网友在下面评论:朱伯伯,你能当老师吗?
朱立群被称为& # 34;朱& # 34;他是武洛编织技艺的非遗传承人。65岁的他不想看到传统文化的衰落,于是把织布机搬进了直播间,开通了Tik Tok账号@朱伯伯的罗素,成为了一名电商创业者。他在的直播间编织罗,讲解罗的种类、图案、花纹、科普编织技艺,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罗是丝绸分类的14种之一,& # 39;丝& # 39;它是根据不同的组织结构来区分的。其他丝织品的经线都是直的,罗的特点是经线是交织在一起的。"朱立群解释说,罗亲肤性高,透气性好,纹路漂亮,自古以来就是贵族可以使用的面料。由于编织技术复杂、价格高、市场小,长期以来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困境。
朱立群大半辈子都在和罗打交道。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看她用手摇织布机纺线,他也想玩。1976年,19岁的朱立群被分配到苏州吴县丝织厂工作。当他第一次接触罗时,他对这种复杂的编织技术产生了兴趣。1995年底,国企改制,朱立群下岗。他在苏州的一个村子里安装了三、四台机器,找到了三、四名工人,开办了自己的罗素纺织厂。
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没有内需,朱立群工厂80%以上的订单都出口到国外。但受疫情影响,近两年海外出口量锐减。朱立群的工厂人员一度从150多人减少到五六十人。
穷思想变。近年来,朱立群经常在街上看到穿着汉服和旗袍的年轻人,与Tik Tok古装相关的短视频比比皆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把Suro面料放到了Tik Tok电商的货架上,没想到很受欢迎。
今年6月,在粉丝的呼吁下,朱立群开始做现成的衣服和配饰。现在在他的橱窗里,有低至59元的罗素发带,高至5000元的旗袍,已售出数千件商品。"散客市场潜力巨大& # 34;。我以为内销占总销量的30%,没想到现在占到了70%到80%,和原来的出口比例倒过来了。让电商朱立群看到了罗素的未来。
看到很多年轻人在他的科普视频下留言,赞一下& # 34;惊人& # 34;朱立群非常高兴地表达了对苏洛球技的喜爱。他感慨,织了一辈子,终于看到& # 34;墙里的花,墙里的香& # 34;结束了。毕竟无论什么手艺,大众的需求才是支撑它的根本动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把非遗穿在身上,我对Suro这个小技能更有信心了。"朱立群说。
清华的妈妈辞掉了高薪工作,成了一名卖书的
"阅读除了能让孩子在学龄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在直播间里,马正在与成千上万的家长在线分享她的教育理念。她曾经是一家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拥有本科和硕士学位。现在,她的身份是& # 34;图书销售商& # 34;。
2020年疫情期间,在家工作的马兰花注册了Tik Tok @清华妈妈马兰花,发了一些带孩子的日常。没想到一个多月就积累了100多万粉丝。很多家长表示欣赏她的育儿方式,并在评论区索要育儿绘本。2021年2月,马辞去了金融行业的工作,在电商做图书搬运工。"我之前的工作纯粹是一份适合我的工作,现在的工作可以很好的融合我的兴趣、生活和工作。"
1月27日,在接受采访时,马兰花刚刚结束了一天的直播。她的直播时间和宝大马宝一样。早上八点,孩子们放学后开始直播,下午四点多,直播间里的宝大陆续离开,马也出发去接孩子了。
马的儿子4岁,女儿2岁7个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马兰花就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很少打开家里的电视。关于阅读习惯,马兰花有一种痛苦的感觉。因为她小时候没有养成读书的爱好,所以语文一直是她在学校的短板。她高考语文没得高分,现在经常开玩笑:& # 34;如果我在语文上得分更多,我就会是冠军了。"
当然,读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多拿分。在马兰花的观察中,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确实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和理解能力。马记得,儿子两岁的时候,她带他下楼玩,儿子有一辆车掉进了草丛里。儿子奶声奶气地对她说:& # 34;我的车掉进了茂密的草丛里。"马蓝花听到这件事时非常吃惊。她没想到会这样& # 34;密& # 34;这话会从一个刚两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还有一次,她两岁的女儿向她抱怨:& # 34;爸爸很吝啬,不给我冰淇淋。"
相比生活在大城市的父母,马兰花觉得小地方的父母更焦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 # 34;。这让她想起了自己从小县城到北京。刚进清华校园的时候,马兰花总会感受到自己和大城市同学的视野差异,体会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落差。她选择努力学习来弥合这个差距。现在,马兰花在屏幕后面看到成千上万个背景相似的家庭。她选择用Tik Tok电商送书,让更多的孩子热爱阅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兰花有自己的一套挑书标准:& # 34;作为一个母亲,我愿意把这本书带回家给孩子看吗?如果我不想,我就不能得到我的工作室。"在马兰花的直播间里,90%的书都是两个孩子看的。她的儿子和女儿也是她选书的把关人,孩子的观点有时和大人不一样。有些书对成年人来说太简单了,但是孩子们非常喜欢。
马蓝花曾经走过一个& # 34;用知识改变命运& # 34;路,通过Tik Tok电子商务这座桥梁,她选择在这条路上做一名向导,把自己和更多的家长孩子连接起来,用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和未来。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人生来就是正道。有的人出发了很久,却在回头看的地方突然发现了新的方向;有些人会跌倒,但他们也可以站起来继续前进。一点点星光可以让普通人发光,也可以照亮周围和更远处的人。他们都是Tik Tok电子商务正在寻找的同行。
新京报记者王双双编辑胡洁校对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