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顶着“月桂女神”、“一代女鞋王”光环的达芙妮,如今已经跌落神坛。达芙妮市值从巅峰的170亿暴跌到5亿,四年关店3860多家,亏损30亿!人们不禁要问:曾门店遍布全城,一代女鞋大王达芙妮,一个好品牌怎么会没落?
又亏损10亿,靠“关店”止血?
达芙妮仙厦门店
达芙妮的英文名“Daphne”,是希腊神话中“月桂女神”的名字。
有趣的是,S.H.E还有一首歌。也叫《月桂女神》,歌中唱道:“我的爱很不一样。我安静的脸上从不化浓妆,坚持喜欢”。当然,有几个女生还会“坚守月桂女神”——达芙妮?
曾几何时,在巅峰时期,被称为“流行鞋之王”的达芙妮有着特别傲人的市场份额——中国每五双女鞋中就有一双是达芙妮的。
达芙妮是什么样的人?近日,达芙妮发布的2018年全年财报显示,2018年继续亏损近10亿港元。除此之外,还有一组更为惊人的数据:过去四年,达芙妮已关闭3860家门店,平均每天2.6家;再加上这份财报的数据,达芙妮已经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达到29.26亿港元,将近30亿!更糟糕的是,达芙妮的股价也出现了暴跌。相比最高值170亿,市值只有5亿港币左右,是巅峰市值的2.94%,90%以上的市值都没了!
两年前,达芙妮称之为“粉红浪潮”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达芙妮逐渐成为女性消费者眼中的“折扣品牌”,款式过时、价格低廉、长期打折等诸多因素在背后加入“价格战”,导致消费者忠诚度不高。
事实上,业绩惨淡的达芙妮官网并不“老”,达芙妮发布的最新信息直到2017年9月10日仍处于“无人问津”状态。而这,对于一个时尚品牌来说,无疑是自我毁灭!
专注是创造时尚产品的成功因素。从2017年发布的信息来看,几乎常见的关键词是“跨界合作”,而这个“跨界合作”的负面结果是“四不像”,这让你不禁疑惑,达芙妮是什么?什么是风格、款式、品牌形象等?“拿来主义”害人!正因为如此,产品迭代太慢,设计风格跟不上新潮流,品牌印象是低端“打折货”,年轻女性与“月桂女神”渐行渐远,关店成为无奈的止血策略。
达芙妮在天猫平台。
事实上,多年来,达芙妮一直在寻求“自救”。2017年初,她甚至喊出了“转型之路”的口号,但未见明显效果。
比如在线下电商横行的时候,达芙妮也尝试搭建自营线上平台,比如和天猫合作的“爱载”,和百度投资的“耀点100”;此外,2014年打造了聚焦中高端群体的“鸳鸯”,邀请了谢霆锋、全智贤、刘诗诗等人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但这一切都未能挽回颓势。
此外,面对日益恶化的商业竞争环境,达芙妮正在加速关店,同时试图通过购物中心更时尚的销售渠道来增加市场渗透率,但这仍然是未能改变其亏损的厄运。
曾经的李宁品牌已经触底反弹,达芙妮现在的处境和早些年的李宁很像。那么,达芙妮这一代女鞋大王能否像李宁一样,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迎来新生,重新谋生呢?
一代女鞋王达芙妮会是下一个百丽?
2017年,达芙妮CEO和执行董事张出席了此次跨界合作仪式。
两年前的2017年,达芙妮完成了又一次二代传承。当年5月17日,香港上市公司达芙妮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志凯兼任集团主席,原集团主席陈英杰辞职。
张志凯是达芙妮集团联合创始人张文一和前董事长陈英杰的儿子,是达芙妮集团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陈先民的侄子。其实达芙妮“二代”之间的交接,是一次表亲之间的交接。陈先民是陈英杰的叔叔,也是张志凯的叔叔。
当时达芙妮也在公告中做了一些说明。大致意思是,根据上市规则,香港上市公司的主席和行政总裁的角色应加以区分,不应由同一人担任。但达芙妮认为,张志凯兼任可以保证统一领导,整体蓝领战略规划更有效、更高效,而董事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董事为非独立董事,可以保证权力平衡。
陈英杰,达芙妮前董事会主席
达芙妮的前任掌门人陈英杰还在上中学。他曾与任贤齐等人组成“红蛇”乐队。他曾经是一名痴迷于流行音乐的键盘手。23岁时,陈英杰进入了家族企业达芙妮。最早也是从一个普通的话务员做起。1999年,他被任命为总经理。这一年,他才29岁。
陈英杰于2010年结婚,与爱妻张国立的女徒弟韩雨芹(注:电视剧《离婚律师》中饰演“中国好妻子”的韩雨芹),婚礼在台中举行。过去,陈英杰曾发誓要用十年时间,用“四多战略”(多品牌、多品类、多档次、多渠道)改造达芙妮。日后进军大陆,进攻台湾省,冲向世界。不被外界看好的老板陈英杰也为达芙妮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达芙妮的品牌始于福建莆田。【/S2/】1988年,在创始人、台商张文一将生产线转移到莆田后,两年后的1990年,“第一代女鞋王”达芙妮诞生了!在那个竞争并不激烈的年代,达芙妮的店铺迅速火遍大街小巷。
达芙妮创始人张文一的早期照片
提到达芙妮创始人张文一,十几年前就牵扯出一桩“旧案”。张文一是香港另一家上市公司永恩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1987年,他和亲戚陈先民在香港创办了永恩国际集团。
前台湾省“立委”、顺大宇公司董事长张文一因买卖假土地推销股票被判一年徒刑。2004年逃往大陆,2007年8月5日在澳门被捕,被押解回台湾。张文一被捕时,他在mainland China投资了“达芙妮”女鞋品牌。当时年营业额达到3亿美元,占大陆女鞋8%的市场份额,专卖店有1500家。西进工厂的张文一,当时拥有“三丰鞋业”,仅员工就有8万人。
然而,作为创始人的张文一出事,对永恩国际和达芙妮两家公司构成了太大的威胁。早在2004年,他就“退休”退出了持股。
百里门分店
2007年的新任掌门人张志凯是一位“80后”。1981年出生,毕业于新西兰帕库兰卡学院,后在奥克兰大学修读文学学士课程。张志凯于2003年开始在集团工作,已经在达芙妮工作了16年。
就在他上任前,也就是2017年4月28日,HKEx历史上最大的私有化尘埃落定。上市十年,一代“鞋王”百丽完成私有化,在港股市场悲情谢幕。当时整个私有化交易金额达531亿港元,买方是由高旗资本、CDH投资和百丽管理组成的买方团。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丽”,达芙妮的老掌门人陈英杰曾经将两个“流行鞋王”区分开来。他曾说:百丽是女鞋界的“奔驰”,达芙妮要做“丰田”!
“既然生于,为何生于梁”,达芙妮和贝儿真的是一对“于”和“梁”的对手。他们曾经牢牢占据国内市场前两名,也是贴牌起家,也在90年代初推出了自己的女鞋品牌。甚至未来在百货商场开专柜打入国内市场的渠道模式也如出一辙!
如今,苦苦支撑的达芙妮,也有着类似百丽卖身前的没落轨迹。贝尔出卖了自己。达芙妮还会远吗?会不会步百丽后尘,同样私有化?[/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