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份发布最新视频后,活跃在YouTube平台上的李从用户的视野中消失了。四个月来,海外粉丝一直在评论区催促改变,期待她早日回归。
拥有1640万YouTube粉丝的李已经成为中国内容出海的代表。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的内容出海领域,还有这样一家神奇的公司——宝贝巴士。它用儿童启蒙动画征服了众多海外儿童:YouTube主频道粉丝数超过2700万,12个YouTube频道粉丝量超过1亿。
为了保护儿童,婴儿巴士的YouTube频道的评论部分被关闭。粉丝在包括Fandom在内的其他平台也很活跃。粉丝们不仅自发更新宝贝巴士Wiki,还为奇奇、妙妙等44个角色设立页面,甚至有7岁的粉丝号召其他粉丝对页面多做日常维护。别告诉我,有粉丝圈的味道。
现在,宝贝巴士已经进入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活跃用户9902万。2021年初,在App Annie发布的“中国厂商出海下载量前30名”中,宝贝巴士排名第三,超过欢聚集团、Aauto Quicker、腾讯、阿里等企业,仅次于字节跳动和小莹科技。
相对于出海做内容的同行,宝贝巴士的模式更“轻”。这家披着早教外衣的内容提供商,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出海之路。
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
如何定义婴儿巴士?说到它,四星人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动画视频中奇奇和妙妙两只熊猫唱儿歌。但事实上,将这家公司定义为YouTube内容提供商还不够全面。
YouTube平台的动画视频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宝贝巴士是“儿童启蒙的数字内容提供商”,提供儿歌、中国故事、互动应用等内容产品。
在音频服务方面,仅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就有数十首与宝贝巴士相关的歌曲供用户选择,包括宝贝巴士中文儿歌200首、宝贝巴士睡前故事、宝贝巴士国学儿歌-弟子规等等。
Baby bus还在Spotify和Apple Music中创建了儿歌账号“BabyBus童谣”,提供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的儿歌。
在引入儿歌和中国故事之前,宝贝巴士是作为一个互动应用开始的。在App Store、Google Play等安卓应用商店,宝贝巴士推出了200多款互动应用。这些互动应用大多是为0-6岁的孩子设计的,也有一部分是为7岁以上的孩子设计的。
宝宝对动物的认知,宝宝的大脑挑战,宝宝巴士的换职业...这些互动应用都很简单,都有相应的场景:生日、识数、识节、做饭、美发等。看上图密密麻麻的图标,不难看出,宝贝巴士应用全方位、多角度覆盖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场景。
创建的第一个互动应用是宝贝学色,这不仅是一系列互动应用的起源,也是宝贝巴士业务的起点。
2010年,唐光宇IT培训亏了几百万,团队刚转型做移动互联网开发。在缺乏二次创业方向的前提下,唐光宇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受到启发开发了“宝宝学色”应用。在这款应用的帮助下,唐光宇的儿子成功学会了识别颜色。
那时候早教行业还是朝阳行业,平板电脑刚刚诞生。唐光宇从中看到了机会,他的团队开始做幼儿教育的交互应用。宝贝学色2011年3月正式上线,短时间内就达到了iOS新品榜第一。战斗之初,唐光宇团队陆续推出了“宝宝学形”等应用。截至2011年底,已经推出了十多个应用程序。
在启蒙内容领域,宝贝巴士成功搭上移动互联网的东风,获得资本方的青睐:2013年获得顺为资本100万元A轮融资,2015年获得4000万元B轮融资。今年6月底,宝贝巴士申请创业板上市,目前IPO状态已变更为“已问询”。
出海的策略简单直接,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海外。
当该公司仅在一年前成立时,它已经开始了它的国际业务。到2020年,其30%的收入将来自海外。
对于任何一家全球性公司来说,本地化都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宝宝的出海之旅非常“轻松”。在智翔早前的一篇报道中。com首席执行官唐光宇曾经说过:“有几种东西是跨越语言和国界的,比如‘美’和‘爱’。”
巴士提供的内容永远是欢快清晰的,启蒙内容不会涉及政治等敏感元素。有时候除了需要改变的宗教元素,宝贝巴士只是对配音语言和人物进行了本地化,视觉内容变化相对较小。在避开敏感元素的前提下,其本地化点集中在合规性和语言本地化上,降低了本地化难度。
除了为目标市场打造的独家内容,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文内容为基础,再进行翻译和再创作。这条路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在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本地化后,宝宝巴士的动画和交互应用可以相对流畅地扩展到十多种发行语言。
在一些儿歌动画中,同一首儿歌用不同的语言呈现,有配音和字幕,除了片头有统一的“BabyBus”水印,可以发布到相应的YouTube多语种频道。交互应用的开发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语言不同但主题相似,开发时可以借鉴其他版本的制作经验。
然而,许多用户指出他们的语言本地化不够细致。动画中出现中国元素的地方基本都保留了下来。比如在阿拉伯语配音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婴儿车”三个大字,非常“不听话”。与此同时,Reddit上的一些用户抱怨其英文版本的奇怪语法。
广告和授权分享的“原罪”
互动应用接入广告联盟获得合作推广收入和音视频授权第三方获得分成收入是宝贝巴士的两大收入来源。2020年,其广告收入占其收入的76.76%,音视频授权占20.04%。
高比例的广告收入让外界对其盈利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有媒体形容宝贝巴士是一家广告公司。根据该公司的解释,在其互动应用中投放的广告中,每次点击成本(CPC)是效果广告的主要定价方式,而每千次展示成本(CPM)是展示广告的参考标准。
打开宝贝巴士的互动应用。除了屏幕广告,应用程序中还有激励广告和展示广告。广告变现没有错,但是试用产品的孩子可能会误触广告,然后跳转到推广页面。
其实充值成为宝贝巴士会员就可以享受免广告的体验,但是大部分用户没有付费意愿。付费/订阅收入占比很低。在海外,一些用户呼吁家长在给孩子播放互动应用时断开互联网,以免广告内容影响孩子的体验。
除了用户对广告的不满,宝贝巴士也陷入了一些纠纷。超级宝贝JoJo曾被指抄袭ABC Kid TV(可可甜瓜的前身)的动画。今年8月底,CoComelon将Baby Bus告上法庭,指控其数十个视频侵犯版权。公交对此予以否认。
音频和视频授权是该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2020年,宝贝巴士授权音视频分享收入约1.3亿元,其中YouTube平台的分享占很大一部分。根据网络名人中海外营销平台NoxInfluencer的数据,宝贝巴士YouTube英文频道年营收区间为4980万-1.54亿元。
YouTube平台上也活跃着大量来自中国的内容。知名博主有李(1640万粉丝)、办公室里的小爷(1050万粉丝)、点西哥(811万粉丝)、美食作家(182万粉丝)、花花和三毛(65.3万粉丝)等等。Top Stream李子奇频道的月广告联盟从70万元到86万元不等,腰部博主花花和三毛频道的月广告联盟从5000元到9000元不等。
越来越多的中国视频创作者尝试将原创内容出海。没有人不想成为下一个李的。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MLrfkQ9jFChfO8ibfpykw
https://chuhaipost.com/202012/11422.html
*注:封面图片来自《金融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