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半部分,陈彦君讲述了这个故事:
17岁辍学去工地打工;静雅在济南最高档的酒店做过厨师;开酒店3年,不想见人;被骗进传销;和餐厅合作,卖私房菜,豆浆等经验。
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和辛酸后,他靠卖豆浆赚到了第一桶金。他实在受不了日常的娱乐生活,决定放弃非常赚钱的卖豆浆生意,重新开始。.......
点击阅读:我,山东菏泽人,开饭店赔了家产。三年不想见人,现在靠卖豆腐脑转。
告诉|陈彦君
记录|楠木
来源|楠木商业故事
04.卖豆浆很赚钱,但我不干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受不了每天和餐厅打交道。
因为如果你想和酒店合作,鼓励对方多推荐我们的豆浆,你从经理到服务员都得搞好关系。于是,那几年,我几乎每天醒来,都在想今天去哪家餐厅,请谁吃饭喝酒,然后去哪唱歌。
70多家店,每天一家,一年转四五次,每天跟人吃吃喝喝,身体上心理上,都受不了,真的太累了。
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如果你想要什么,你就必须放弃其他的东西。
钱不是那么紧张。我觉得健身和顺从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餐馆看到卖豆浆赚钱,就自己弄设备自己做。尤其是豆浆机兴起后,一种所谓的全自动豆浆机,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全搞定了。
换个角度说,其实豆浆机做出来的豆浆和现磨现煮的豆浆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豆浆机做出来的豆浆不能做成豆腐脑和豆腐?
其实道理很简单。豆浆机的豆浆是用刀制作的,相当于切割,破坏了大豆蛋白纤维,但不是传统研磨制作的。做菜,也要注意,一定要在铁锅里煮,要煮10分钟以上,而且不能烫手。
味道不好,去餐厅喝豆浆的人也少了。况且新鲜感已经过去了。
豆浆停了。我们做什么呢
和前几次相比,我每次都是被逼的很尴尬,这次我冷静多了。毕竟这几年从卖私房菜到卖豆浆,个人也积累了一些积蓄。
然而,我们不能只是放松。
做了20年餐饮或者餐饮相关的活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和吃喝有关的,甚至想开一家餐厅。
但这一次,我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首先我问自己:我每天做的东西,老婆孩子能吃吗?如果可以,就去做;如果不能,就不要做。
那段时间学了很多菜,火锅鱼,酸菜鱼,石锅鱼,鸡肉,羊肉等。,都试过了,都放弃了。也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做的手工面。曾经决定做面条,注册了“高粱手擀面”的商标,后来放弃了。
有一天,我坐火车去外地。我一大早就赶到了火车站。我没吃早餐。到了火车站附近,买了一杯一元的豆浆。
只喝了一口,就知道是豆粉做的。
突然想到可以继续做豆浆和豆腐。一方面我们理解,另一方面也容易控制。而且符合老婆孩子可以天天吃的原则。
十天之后,我在佛山街开了一家小店,主要卖豆浆、豆腐脑、包子、鸡蛋等。名字叫“老陈家豆腐脑”。
那是2014年春节后不久。
一开始只是想尝试开店。没想到开业后生意非常火爆,吃饭时间都要排队。说实话,这个时候,我真的有一种找到了“能做一辈子的事”的感觉。
当然,开店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想做大,更大的挑战就来了。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
挑战是什么?
05.靠豆腐脑翻身,开了500家店看到生意很好,亲戚朋友都过来想开一家。
那时候还没有链条的概念,完全不懂。一开始是朋友发现的,我就教他做豆浆和豆腐脑。然后他回去简单装修了一下,挂了“老陈豆腐脑”就开张了。后来我的哥哥,侄女,侄子等等,几乎每个人都开了店。当然,我对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管理,更别说收加盟费了。
慢慢的,很多人找到店家或者打电话问能不能加盟。我刚刚意识到我可以开更多的店。
我请人制定了一套加盟连锁标准,包括合同、规范等。,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当我执行的时候,发现那些规范和合同根本无法落地,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2015年去南方上专业的加盟连锁课程,光学费和指导费就花了十几万。老师不仅讲了实践课程,还指导我们制定了一套盈利体系、加盟、运营等体系。
这似乎是一大笔钱,但我认为它是值得的。这几年我每年都要花30到40万去上各种班,包括付费让员工和加盟商一起学习。
同时,我开发了一套更方便的制作豆浆和豆腐的设备。其中煮豆浆的设备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样,加盟就开放了。到目前为止,我们有500多家店铺。每家店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每天的总营业额在100万元左右。500多家店一年的营业额在3.4亿元左右。关键是每家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有两三个员工。对每个人来说,开店都是一种冒险。这是我很欣慰的一点。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作为一家特许连锁公司经历了很多。系统也从最初的1.0升级到了2.0。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深有感触,打算升级到3.0。
一开始,很简单。对方来加盟我们就收加盟费,加盟费包括设备和给对方的一些原材料。我们教对方怎么做豆浆和豆腐脑,怎么操作。之后我们对加盟商的控制就很少了。
当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控制好豆浆和豆腐脑的质量,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东西。控制豆浆和豆腐的核心是控制豆类,因为那时候有杂豆、鲜豆、老豆、转基因大豆。
2015年,我去了黑龙江考察,因为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大豆种植基地。2016年,我开始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与当地农民合作种植大豆。一开始几千亩,后来几万亩。目前我们用的大豆标准很高,每批都要检测,涉及蛋白质等40多项指标,标准必须达到7.0以上。
后来逐渐寻找油条、糕点、馒头等商品的供应商。起初,这并不容易。当时成熟的供应商很少。这几年技术进步了,供应商体系也改善了很多。
几年后,我们从产品到门店的管理逐渐规范,上升到2.0。
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深有感触。我们受影响不大,但是门店加盟商受影响很大。
换句话说,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很小。而且加盟商感觉和我们的关系不是很近。
这让我产生了现在就想升级3.0版本的想法。
我们决定入伙。简单来说,就是在各地发展合作伙伴,一起成立分公司。我们投了钱参股,但是在利益分配上,我们让合伙人拿大头。合伙人参股一家分店有几家店,抗风险能力就会增强。这些店也可以入伙。每个人的利益都捆绑在一起。
近期将在济南东部的向太汇东国际附近开3.0版店,是旗舰店,也是试点。除了公司,我们的七名员工也有投资股份。
公司员工根据自己分管的领域,参加相应的分支机构。所以说公司和分公司,分公司和门店,公司和员工都是合伙关系。
这是一种被证明非常有效的连锁经营模式。华莱士,坂田妖,包子客都是采用类似的模式。前几年无论是意识还是财力都做不到,现在条件都具备了。
这也是我出钱帮员工和合作伙伴报学习班的原因。每个人都要提高,才能共享同频。
对我来说,以前盈利是第一目标,现在赚钱是第二位的,帮助创业者更好的创业才是第一位的。或者说,我们只是拉长了盈利的长度,不像往年那样急于盈利。希望把他们从原来的产品思维变成企业思维再变成商业模式思维,把“我”复制给更多的人。
我觉得比收加盟费更长久,更有意义。
虽然我还不到50岁,但我经历的可能比很多人都多,包括失败和成功。我不是很成功,但我认为成功的做法是可以复制的。(完)
分享你的成功与挫折,欢迎有故事的朋友,说出你自己的故事!
#商业故事# #济南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