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破的热水袋图片(意外遇到刀伤、烧烫伤怎么办?急诊医生给你答案)

文/赵

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很常见的,比如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烧水的时候被开水烫伤,甚至是用暖宝宝和电热毯烫伤。那么,事故发生后如何紧急处理呢?处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在2021年12月31日播出的《名医面对面》直播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博士进行了详细解答。

《名医面对面》是由《中国经营报》和知金未来联合推出的健康知识热门栏目。通过名医和媒体权威的共同努力,协同构建内容生态,将公众健康教育从慢病管理、急救知识、重疾防治带到日常生活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急诊科最常见的意外伤害是什么?

急诊科最常见的意外伤害是什么?对此,李医生表示,以城市为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坠楼、车祸造成的伤害,其实在急诊科并不常见,而是刀伤、烧伤、骨折。很多患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受伤,尤其是节假日,刀伤最为常见。此外,儿童烧烫伤也很常见。老年患者以骨折和扭伤为主。

刀伤后有效止血是关键

直播过程中,李医生说,很多患者都是不小心用刀伤到了手指,有的可能只是皮肤破裂出血,严重的可能会把指甲剪掉,导致末端脱落。如果只是伤及表皮,只需要及时止血即可。但如果是被污染物损伤,比如生锈的指甲,就要先用碘伏冲洗伤口进行消毒,然后再止血。李医生特别指出,许多病人并没有真正及时止血。单纯用纱布包扎并没有止血,需要用力按压才能有效抑制出血。

对于严重的刀伤,比如切掉手指,李医生说,就医时,一定要把断端拎起来,以便医生缝合,因为及时缝合可以达到有效止血的效果。

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小心低温灼伤

李医生说,随着冬季的到来,急诊科烧烫伤患者增多。火锅,热水袋,冬天的热水袋等。都可能导致烧伤和烫伤。冬季是高发季节。随着新型取暖设备的出现,如暖宝宝、带USB接口的取暖设备、电热毯等。,低温烧伤也会出现。

所谓低温烧伤,通常是指皮肤接触低温热源造成的烧伤。短期接触只会造成真皮浅层的水疱烧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烧伤。不同于低温烧伤中高温造成的烫伤,伤口疼痛不是很明显,面积也不大。皮肤上只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变白,表面看起来不太严重。但如果伤口很深很严重,甚至会造成深层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溃烂,长期无法愈合。这种烫伤多发生在下肢。

热水袋图片

烧烫伤后该怎么办?

生活中遇到烫伤怎么办?对此,博士李表示,一定要记住三个字:切、冲、盖。发生烧烫伤时,应第一时间脱去衣服,但此时不能脱,因为脱衣服可能会造成皮肤撕脱等二次伤害,所以现在提倡的方法是剪毛。然后及时用流动的冷水轻轻冲洗,让冷水带走皮肤的热量,再用干净的纱布覆盖。

如果烧伤不严重,可以用烧伤膏或红霉素软膏涂抹。红霉素软膏中含有凡士林,具有吸水、润滑、消炎的作用。如果烧伤严重,要及时去医院。

很多人会涂牙膏,酱油等。烧伤后。李医生说,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而且很可能引起感染。

关于烧伤面积的常见计算,李医生表示,烧伤面积的估算是指皮肤烧伤面积占身体总表面积的百分比。为便于记忆,将其表面积分成9%的11等份,再加1%组成总表面积的100%,即头颈部=1×9%,躯干=3×9%,双上肢=2×9%,双下肢=5×9%+1%,共计11×9%加1%。

另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是用患者的手掌(包括手指的掌面)测量未受伤的皮肤,手掌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1%,以此计算小面积烧伤;如果是大面积烧伤,用100减去未受伤的皮肤来计算烧伤面积。

恢复需要时间![/s2/]

烧伤后,皮肤上通常会起水泡。李医生建议不要破水泡。水泡中的组织液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和各种离子。通常组织液是可以自己吸收的。如果坏了,会导致液体流失。大量液体流失会引起虚脱、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烧伤可能会引起并发症。最常见和最危险的急性并发症是休克,更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感染。有的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大,采用现代医疗手段进行植皮。术后会有半个月的感染期,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脑梗塞等。

李医生说,小面积的轻度烧伤,一般三五天就能痊愈。中度烧伤患者如果没有发生感染,大概需要半个月才能恢复。深度烧伤患者至少需要半个月才能恢复,恢复后会留下烧伤疤痕。严重烧伤通常焦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需要植皮愈合,愈合后留下大量烧伤疤痕。李医生特别指出,烧烫伤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深度烧伤和重度烧伤会留下疤痕。因此,治疗烧烫伤,不仅要重视患者的身体恢复,更要重视心理的恢复。必要时要进行心理疏导,学会与疾病进行内心的和解。

此外,李医生特别强调,在烧伤和疤痕的过程中,在注意饮食清淡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校对:彭宇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