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俊霞
前几天朋友得了肠胃炎,需要住院治疗。她和我一样,老家在外地,这边也没有其他亲戚,我就请假照顾她。
病房里有三张床,10号床靠近窗台。住在这张床上的病人是一位50岁左右的妇女。她做了胃肠手术,从早到晚输液。奇怪的是,她并没有像其他病人一样安静的躺在床上,而是一有空就拿着吊瓶走路。
她总是在外面的走廊里走,怕影响我们休息。她老公超重,一直跟在她后面,把输液袋举得高高的,走路有些吃力,经常气喘吁吁。女人嘲笑他:“胖子,我不知道平时让你走几步有多辛苦,现在却浪费了锻炼的机会。加油。”
有时候,当一个男人走得太累了,她会停下来喘口气。但往往停不了多久,又坐不住,站起来来回原地踏步。那人说:“省省力气吧。你这样站着不动能算吗?”女:“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时候算,有时候不算。”
“算了,我还是跟你去吧。”男子说着,擦了擦汗,再次提起吊瓶,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病房。
看着他们的背影,朋友笑着说:“这对夫妻真逗。都生病住院了,还在乎微信运动步数。”
一开始我没听懂他们的对话。我觉得像绕口令。经过朋友的提醒,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那个女人回到病房时,我问她:“你今天走了多少步?”她羞涩地笑了笑:“手术已经好几天了,我还是没有力气。我今天才走了三千多步。”
为了给朋友办住院手续,我跑上跑下,但是只走了4000多步。对于一个病人来说,3000步不算少。但她摇摇头说:“我不能。我还没有完成今天的任务。我得走了。”
有任务?为什么这么痛苦?我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午饭后,女方可能是真的累了,安静的睡着了。只见那人悄悄把两部手机都放在口袋里,开始一个人在楼道里来回走动。天很热,他的背心很快就湿了。每次路过病房,他都要伸着头去看,观察一个女人床边输液瓶的情况,随时准备换药。
女人醒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摸手机。她看了一眼上面的台阶,明显有点惊讶,然后看了看那个男人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心疼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晚上,我下楼打水的时候,看见两个人继续在楼道里走。
晚饭后,女人不用再输液了。她靠在床头,再次摸出手机,开始发语音信息:“姑娘,妈妈今天在家打扫卫生,没走那么远。她这一天才走了八千多步……”一个清脆甜美的声音回答道:“家务永远做不完,但还是要多做运动。我每天都关注你和爸爸走了多少步,加油。”
我和朋友们惊讶地面面相觑。
女人收起手机,淡然一笑:“我女儿在一千多里外工作。如果她知道我生病请假跑回来,她就不会老是耽误工作了……”
朋友听了这话,掏出手机,里面显示着我妈的微信运动步数,永远停留在“0”步。一年前,她的母亲因病去世。朋友永远没有机会知道。当她和妈妈竞争运动步数的时候,真的是在悠闲的散步,还是像这个女人一样,即使生病也要坚持住,向孩子发出一切平安的信号...
在走廊里,不知道谁的手机响了。钟声是罗大佑唱的那首《母亲》:“我想你,默默地在世界上徘徊,我希望你,能在孤独的思念中,期待你回家的路。母亲的怀抱是一片蓝色的海洋……”
朋友满脸是泪,我也是。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