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回来工作了。然而,对于许多乐购员工来说,他们的公司结构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2020年2月25日,就在我们全力抗击疫情的时候,乐购宣布以2.75亿英镑(约合3.5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相关股份,黯然离开中国。
这一幕,是它带着野心进入中国的15年后。很多人说外资企业来中国的重要原因是固执,不灵活。然而,对于英国最大的零售商乐购来说,这真的不是事实。
15年来,乐购一直在不断寻找业务突破口,拓展二三线城市,发展小店,试水商业地产。客观来说,乐购的决策都是对的,错就错在他的决策快了半拍。是的,他走得太快,最后成了前进中的烈士。
不是我们没有眼光,而是我们看得太远,没有踩在脚下。我们来看看乐购的中国之行。
第一:收购,借鸡生蛋。
时间追溯到2004年。此时,正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国外超市大量涌入中国的时候。当时乐购是全球第三大零售品牌,他们没有错过这个红利,坐上了去中国的富豪巴士。
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财大气粗的乐购没有从基础做起,而是斥资21亿元收购了丁鑫集团旗下乐购超市50%的股权。从此,中国有了新概念超市“Tesco乐购”。
第二:试水开小店,重点在二三线。
2007年,乐购经过磨合,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前期基础工作。时任中国区CEO的陶尔康宣布,未来5年要开200家店。同时,乐购做了一个前瞻性的决定:一线城市是形象,二三线城市是市场。
为了快速达到门店数量目标,乐购在青岛、济南、石家庄、武汉、郑州等地启动了小店建设模式。时至今日,这种模式是正确的,也是盈利的。但是十几年前,大店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选择放弃优势,与大环境背道而驰,乐购的时机也不对。所以开了一些小店后,不得不停下来。
第三,发展商业地产。
乐购根据英国的经验大胆尝试,但不适合选址。他们试图在远离成熟社区的地方建设商业综合体,试图通过自身开发带动周边房地产市场。
不得不说这种模式和万达差不多。但乐购又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起步早。想象一下,在城市中间和成熟区域还有巨大的空房。谁会跑到偏僻的地方?
雄心勃勃的乐购就这样回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拉着压路机过坎,一步一个脚印。2014年5月,与华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Gain Land。乐购在中国的131家门店和合作伙伴的近3000家门店统一为“华润万家”,乐购持有合资公司20%的股份。
如果说以前我们不愿意和华润合作,那是惭愧和害羞。现在乐购20%的股份已经全部易手,终于坚持不下去了,离开了中国。